“手机报纸”不再是概念了!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传媒推介会”在广州花园酒店隆重上演,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手机报纸”正式“出版发行”。
据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介绍,“手机报纸”将先期开通彩信版和WAP版,目前主要提供《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九份报纸的内容,并且每日更新,和传统报纸保持新闻同步。
至此,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报纸正式落户广东,而广东这个国内最具传媒活力的区域也走上了新一轮传媒革命的快车道。
“第五媒体”强势出击
对于新闻媒体的电子化,我们并不陌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媒体功能网络化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即时性、交互性的全新特点还让互联网获得了“第四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相比)的美名。然而技术的发展总是打破人们想像力的局限,手机的普及、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创新使得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出现了。而“手机报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被冠上了“第五媒体”的雅号。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份的手机报纸;去年底,重庆报业集团联合重庆移动、重庆联通也推出手机报纸;今年5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则联手浙江移动将旗下多份子报搬上了手机平台。一时间,“手机报纸”在国内报业蔚然成风,但是就规模和力度而言,还是此次广东地区的“手机报纸”最具影响力。
据广东移动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广东地区推出的“手机报纸”几乎覆盖到了本地所有的主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参考消息》、《新华快讯》等都涵盖其中,这除了反映出广东移动做大手机报纸业务的决心外,也显示出传统报业对手机这一新兴传媒平台的前景看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培楠就向记者表示,广东“手机报纸”的诞生是中国传媒历史中值得书写的一笔,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与其他几大媒体集团联手,和广东移动一起把手机报纸的产业做大做强。
读报模式全面革新
和我们日常看到的报纸不同,凭借手机技术平台的优势,“手机报纸”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读报感受。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随身性了,由于是以手机为载体,“手机报纸”可以随身携带,并可随时浏览。
据广东移动数据业务中心总经理耿学锋介绍,目前广东地区的“手机报纸”主要还是使用彩信和WAP两大主流技术。就使用方法来说,彩信版“手机报纸”也需要进行定制,这点和SMS新闻比较类似。但由于彩信可以传送最大容量为100KB的文件,因此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观感上更加接近传统报纸,这显然是SMS新闻做不到的。此外,耿学锋还透露,彩信版“手机报纸”可以通过SMS和WAP进行报纸点播,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自由。
至于WAP版的“手机报纸”则更像手机上的互联网新闻门户,读者可以通过登录“Monternet”-“广东风采”-“手机报纸”的网址,随意浏览目前已经提供服务的九家报纸的内容。以《南方日报》手机版为例,目前总共提供了今日焦点、图片新闻、时评观点、广东时政、环球视野、城市话题、南方财富、文坛热点等8个版块,每个版块可提供5—10条新闻,读者可以随时上网进行浏览。耿学锋表示,随着技术平台的改善,不久后,“手机报纸”还将加入自由组合新闻版块、新闻查询、互动评论、彩信手机报料、自定义手机报纸内容和发送时间等“个性化”功能。“届时,手机上网和电脑上互联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信文化产业正在形成
虽然手机报纸从去年开始就受到了国内传媒厂商和部分运营商的热捧,但是像广东“手机报纸”这样成功集合本地最优秀媒体力量的还比较少见。为什么广东移动要花这么大力气和媒体合作“手机报纸”呢?徐龙表示,目前通信行业正在呈现出移动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合一”的大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信息消费(SMS、彩信、WAP等)也正在从日常生活消费向文化消费的领域迈进,并向媒体、娱乐、金融等领域渗透,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手机电视、手游、手机报纸、手机钱包等众多新业务的出台,这标志着通信文化产业正在形成。
而王培楠也认为,目前广东移动有5000多万的手机用户,这是一个庞大的用户市场,虽然目前“手机报纸”的盈利空间究竟在哪里、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等问题还不是太清楚,但其代表着通信文化产业崛起的时代潮流,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因此南方报业也乐意和广东移动一起勇于尝试。
王培楠同时还表示,对传统报业来说,“手机报纸”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并且很有可能为传统报业的经营模式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据了解,彩铃这一手机和音乐的结合就正在改变音乐版权商的生存方式,因为不少彩铃音乐的版权收入已经超过了其发行音像制品的收入。这其中,技术革新造就的低成本和营销到个人的创新显然起着积极作用。而对于“手机报纸”来说,这样的机会同样存在。
链接
“手机报纸”两种形式
目前广东地区的“手机报纸”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彩信版、一种是WAP版。
彩信版:内容主要包括当天的精华新闻和手机上网浏览WAP版“手机报纸”的导读信息,每天定时发送给定制用户。费用包月收取,最高不会超过15元/月。
不过由于目前彩信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传送100KB的文件,所以彩信版“手机报纸”中有部分新闻是以新闻摘要或是缩编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读者想看新闻全文的话,可以通过SMS的方式进行点播,每条点播下载的新闻也会收费,但最高不会超过0.8元/条。
WAP版:和彩信版的包月定制相比,WAP版的“手机报纸”看起来不仅方便,而且自由度也很高。读者只要使用手机登录“Monternet”,进入“广东风采”栏目,即可浏览“手机报纸”。目前WAP版的手机报纸共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华快讯》、《参考消息》、《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足球·劲体育》等九份,每份报纸的浏览资费各不相同,登录其WAP页面将会有具体说明,实行按天收费,每天收费最高1元。
特别提醒
一、你要是想成为“手机报纸”用户,首先要确认自己的手机具备彩信和WAP两个功能。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2003年下半年以后市场上推出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可以的,但部分低端手机出于成本考虑则没有相关功能,因此这里提醒大家留意一下。
二、在上WAP浏览手机报纸时会产生GPRS流量费,这部分费用不包括在订阅手机报纸的包月费或包日费中,需要另外向运营商支付,收费标准是0.03元/KB(GPRS流量套餐用户不算在内)。准备长期订阅“手机报纸”的用户最好办理移动的GPRS流量套餐,其中有一种是专门针对WAP应用的,20元包月,上WAP不限流量。
相关案例
杭州手机报纸订户过万人
今年5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和浙江移动合作推出了“手机版”报纸。而驱使其积极进入“手机报纸”领域的一个直接原因,则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今年1月推出的《杭州日报》“手机版”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据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负责手机报纸业务的吴杨盈介绍,杭报集团是在去年9月份开始筹建手机报纸项目的。其合作运营商是杭州移动,技术平台则由凯信网络提供。
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建设和测试后,杭报集团的手机报纸服务在今年1月11日正式开通。据吴杨盈介绍,这份手机报的编辑工作由杭州网承担,提供1个精华版、7个特色版,包括生活、文体、时政、浓情等内容,汇集杭报集团旗下《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三家报纸的当天新闻。而其具体流程是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5点进行更新。而且为了保证即时传递重大消息,这份手机报纸还设立了机动版,比如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凌晨才出比赛结果,报纸无法报道,手机报纸却可以及时反应。
据了解,由于新闻及时迅捷,目前杭州的手机报纸订户不断增多,在大半年内的时间内已经突破了1万人,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记者观察
经营新媒体面临挑战
毫无疑问,手机这个全新的媒体平台的成熟将给予人们信息交流更多的便利,而手机报纸的“成功运作”也将为运营商和传统媒体带来理想的回报。注意,这里的前提是“成功运作”——由于手机报纸是以手机为终端平台,其发行方式和内容编排都和传统的报纸存在不少的差异,如果不针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手机报纸也不是没有沦为“鸡肋”的可能。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纸的发展至少面临着这么几个挑战:
第一,目标用户和传统报纸不同,需要重新定位。由于手机报纸是新兴事物,现阶段其受众将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阶层。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配备专门的人力,并对新闻进行适合手机小屏幕特点的重新编辑,尽量贴合目标用户的阅读口味,这样才能抓住用户并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二,目前移动网络的技术条件仍然有限,可能会延缓手机报纸的发展。譬如ChinaMobile的彩信容量上限为100KB,WAP上网的速度也还没有达到固网ADSL的速度水平,这就对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提出了不少细致的要求,比如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做到内容丰富和重点突出的平衡?如何在为读者提供大容量WAP页面的同时又能保证足够的速度,这些也将会考验传统媒体经营“手机报纸”的诚心。
第三,虽然手机报纸一开始就是付费服务,但是传统媒体在此项业务上的盈利方式则和其收取广告费的一贯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像前面分析的那样,由于手机报纸业务比较新,其启动的市场规模有限,相应地传统媒体从该项目上立刻能够得到的回报也相对有限。因而在短期回报较低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是否愿意长期坚持在手机报纸上进行人力、财力投入就值得观察了。而坚持的态度显然是办好手机报纸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