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被作为日军慰安所使用、并且至今留存完好的利济巷2~18号民房建筑的占地总面积约为6000平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平米。
1932年,日军开始于上海设立慰安所。但这一制度扩大和展开的正式起点,则是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发生的对中国妇女的大量强奸暴行。日军由此为预防性病,有组织地扩展了由军队管理的慰安所的设置。所以,南京是日军“慰安妇”制度扩大和展开的历史性地点。
利济巷2号慰安所就是在这一重要历史背景下设置的。
在朴永心老人痛苦记忆的片断中,这家慰安所有几个显著特征:慰安所的周边有铁路通过,因为她能清楚地听到火车声;附近有练兵场及水塘;还有一个私人诊所,那是她们经常就医的地方。
她记得自己被起名叫“歌丸”,房间是19号;她还隐约记得这所慰安所叫kinsiyi楼(日文发音,翻译成中文可能是金水楼或是与这些音相近的楼);此外,里面的慰安妇几乎都是朝鲜人。
为了找到老人描述的地方,中国籍旅日独立制片人朱弘找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的经盛鸿教授,共同开始了为朴永心在南京的寻证之路。
经盛鸿从1997年开始探究“慰安妇制度”,根据朴永心老人的描述,他把这个慰安所锁定在白下区大行宫附近。那里在沦陷期间被划为“日人区”。
在随即展开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距离利济巷2号几十米的长白街,解放前曾是一条铁道;附近的一个水塘在1958年被填平,现在是南京第二十二中学;与之相距不远的总统府曾是日本16师团的司令部,日军经常在那里练兵。
利济巷2号是一座二层楼洋房,一楼有14个房间,二楼有16个房间,房间像旅馆一样一间连着一间,每间房都门对着门,房间里面床的位置相当奇特,都凹陷在里面,据知情人介绍,那是放置榻榻米时使用的,可以起到遮挡的作用。
很快,南京市民纷纷回应……这里,确实是当年的慰安所!
但,关于朴永心最初受害的南京慰安所,学者们在很长时间内仍无法解析其中详细。
2003年11月,朴永心本人亲自访问利济巷,指认出“确实就是这所房子”。长久隐瞒在历史阴影中的“慰安所”本来面目终于昭然若揭。
指认
2003年11月20日,南京利济巷2号。这个二层楼砖瓦结构的老房子,就是朴永心老人被禁锢了四年的“金水楼”慰安所。在众人搀扶之下,老人颤巍巍地步上通向二楼的楼梯……
朴永心回国后,非人的摧残让她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终身未婚。老人于1955年从孤儿院领养了一名男孩,现在她和养子一起生活。尽管晚年并不孤独,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噩梦,却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伤痛。
受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摧残,身心俱毁的朴永心在战后所经历的,是被PTSD(心理外伤后精神障碍综合症)长期困扰的生活。甚至在年逾八旬的今天,她也恶梦常伴,无法逃脱当年的恐惧。
即便如此,老人毅然决然地来到六十多年前使她噩梦开始的南京城,亲身确认了慰安妇遗址,这对于“慰安妇”问题的调查和解析,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朱弘,被朴永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成为了老人的中国干儿子,为她的这个决心足足准备了一年半。最终,他借到了一笔钱(未向任何团体和个人伸手要赞助),组织了中、朝、日三国调查团,终日伴随着老人的中国之旅。
这个30多人的调查团中,除了两位日本专家属于完全自费,另有个别中国专家和记者由单位报销之外,整个费用由朱弘一人承担。他说,“我就是为了让那段不幸的历史不能断裂,为了让那段惨痛的经历不让人忘记,更不让人否定。”
踏上南京的土地,六十年岁月的流逝并不能封存老人噩梦开始的记忆!
辛酸往事使她痛不欲生,她几乎是一步一声泪地、号啕大哭地走向了她的第19号房间。最后,她瘫倒在屋子里,小便失禁神志不清……
随后,在日本专家和朱弘进行的共同调查中,他们不仅找到了认识朴永心的日本士兵(当年的日军上等兵早见正则——依然健在),也找到了当年亲自解救她的中国老人(李正早),还在美国挖出了美军当年的俘虏审讯记录——朴永心档案,更在云南的另一个战场故地——腾冲城内找到了她的裸体照片(对此,日本右翼学者居然叫嚣:这是中国照相师拍摄的!)……
面对谎言,朴永心勇敢而坚强地来了:“历史为证!我为证!”
心愿
2003年11月18—31日,朴永心老人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痛苦的、亲自指认慰安所的“中国之旅”。她途经的主要地点有:北京、南京、昆明、滇西地区(芒市、龙陵、松山、腾冲)。整个行程,往返14天,奔波上万里。
朴永心老人时年八十有二,形销骨立,更有过脑溢血的病历,即使在家也是属于足不出户的。那么,老人又为何要拼着老命来中国呢?就因为一句话:“不甘心!”看着日本右翼势力日益坐大、看着他们公然否定战争罪行的时代逆流日益汹涌,老人家不肯甘心。
“我就是死了,也要证明我就是那个遭受日本鬼子蹂躏的慰安妇,也要指认我被关押过的慰安所,我要让那帮家伙承认我没有说谎,我更要他们给我老老实实地赔罪!”出发前,朴永心曾一字一顿地说。
在云南松山的慰安所遗址前,朴永心遇到了当年亲自解救了她的中国证人李正早先生。事前,李老汉和朴永心老人都不清楚对方的情况,李老汉很实在地说:“当时,我救了那个大肚子。”
两位老人热烈拥抱,并由此回忆出只有他们才共同拥有的往事;在同是云南的龙陵董家沟慰安所遗址前,他们看到,对抗战史迹极为重视的当地政府已经将那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个面积400平方米的建筑,由此成为得到政府保护的慰安所遗址。
遗憾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面积10余倍于云南龙陵董家沟慰安所遗址、并且得到朴永心本人的亲自指认,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命运。
2002年12月12日,在朴永心老人81岁生日的前三天,朱弘拍摄的电视特集《慰安妇照片讲述的沉重历史》在日本最著名的新闻栏目——《筑紫哲也N e w s23》中播出,收视率为12.7%。这个数字意味着:1270万户日本收视单元(家庭/个人)从中了解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历史。
节目一播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在日本国内更是激起了强烈反响。日本右翼声称要宰了这部片子的采访制作者,因为这部片子所揭露的真实历史让他们十分害怕:片子用大量真实可靠的事实证明日本当年所推行的慰安妇制度是真实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有一位经历了那段屈辱历史的慰安妇至今还活着,她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要求日本政府正视过去的侵略事实,向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正式道歉、公开谢罪并进行经济赔偿。
她就是朝鲜妇女朴永心。
翌年,专著:《战场的慰安妇——松山战役幸存者朴永心的人生轨迹》正式出版,并获得日本新闻记者协会2004年度的最佳作品奖。
然而就在今天,南京市利济巷2号——却正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2005年4月24日,这座建筑中通往二楼的楼梯,仅仅用了15分钟,便荡然无存……
就在这座建筑的二楼,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19号房屋、“慰安妇”由于抵抗而遭受体罚的阁楼至今还原样保留着。楼梯旁的售票口、“慰安妇”使用过的洗脸间以及洗澡间等也原貌依然。这座建筑物本身,就是朴永心等“慰安妇”们的惨痛经历的具体见证,是使得所有不了解“慰安妇”事实真相的人们想起那段残忍历史的重要记忆装置,是不折不扣的历史遗产。
“这段历史不容抹掉啊!”
朴永心老人的这句话,正是所有“慰安妇”被害者们的心声,是世界上所有希望这一罪恶不再发生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在菲律宾,1944年发生日军集体强奸之舞台的玛帕尼凯村“红顶屋”,已被原样保存——为了牢记那段历史。很多人去那里访问,包括日本人。
“在日本,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记述正在消失于教科书之中,不了解‘慰安妇’史实的年轻人正在增加。但是,日本必须承认当年的过错,承担那段历史的责任。”朱弘说。
作为中国人,谁来保护我们的历史?(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新华社记者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