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道做苦役的这300名劳工只是二战期间被日本奴役的上海劳工中的一小部分。据初步估算,当年上海劳工至少在5000人以上。”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说,“其中有些人是被日军强掳去的,还有一些是被骗去的。”
骗募上海人充当苦力
从1939年起,日军在上海设立了劳工机构,以各种名目招募华工。记者手头有一份上海档案馆收集的“日支劳工同人公会”1939年6月的骗工“通告”——
“自沪地发生战事迄今已届二载,市面萧条不蒸,以致失业者日渐增多,且有日常生活难以维持者而悲惨之事时有发生。本公会有见于斯,为失业工人谋幸福利益及复兴市面,计组织该会救济失业工人”。
这些劳工机构打着“救济失业工人”的幌子,实际是骗募华工充当苦力。
当时有一个19岁的上海青年李耀祖,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天他正巧在街上看到招工大字报,上写去台湾做工一年回来,有15万伪储币工资,去时还能借50元安家费。“我想能解决当前困难,就瞒着母亲,到南市大境路一茶楼上报名。当日下午,由招工人员领到虹口一个仓库内,一走进门就被关住,看到已经有很多人被关在这仓库内并愁容满面,这时才发觉被骗。”1943年8月,他被日本人押至九州福冈宇美町三菱煤矿做劳工,1945年底才回国。
亲人被掳家人命运凄惨
被日军强征、骗募的华工大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有的突然失踪,还有的一去不返,既让家人急煞,也让许多家庭陷入窘境。一些工人家属流落街头沦为乞丐,更有的被迫卖儿卖女。
有一户姓丁的上海人家,命运尤为凄惨。他们一家7口都是老弱妇孺,1943年东日本造船公司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招募400余名华工赴日造船,阿丁就前去报名了。双方签订的招工契约上写明,雇主应于每月25日发工资,66.7%在上海发给雇员家属,33.3%在工作地点发给雇员。然而日方却在几个月后突然停止向家属发工资、物资。1年工期满后,日本方面还以国内需要此种木工为由,拒绝送他们回国。阿丁的妻子久候丈夫不回,实在无力支撑这个家,终于在一天晚上悬梁自尽。
5000名上海劳工,当年能活下来的是幸运儿,如今尚在人世的恐怕寥寥无几。沈建中说:“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无数国民的悲惨经历,并把历史真相告诉全世界,告诉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