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先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外语系及武汉大学经济系。媒体从业近10年,现任《网络世界》新通信部主任。特别喜欢有关经济学史的著作,可以从中看出经济的规律。酷爱《论语》,尤其是李泽厚版的《论语今读》,目标是从小培养女儿熟读《论语》。
胡新宇事件是中国通信制造业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前几天,一家在著名跨国企业中工作的朋友在闲谈时抱怨他们公司开发人员的低效率。事情是这样的,这家公司的软件产品解决方案不久前被一家国内大型企业看中,但是要求他们必须为这个产品添加两个新功能,而这个产品的全球研发中心设在法国,于是,朋友不得不紧急与法国研发中心联系,要求他们尽快开发出这两个功能。
然而,时间过了1个多月了,法国那边依然没有动静。据法国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反馈,在法国,三天两头的罢工影响了开发进度,而且,法国的研发中心很少加班。一边是客户反复催促,甚至以投诉来要挟;一边是法国人不紧不慢的工作进度,把我那个朋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在请示老板认可之后,这位朋友把其中一个功能外包给他们的合作伙伴——Huawei来开发,另外一个功能继续由法国那边开发。结果,才过了2个星期,Huawei的研发中心已经提交了初始的开发产品。这让我那个朋友大松一口气,总算能够给客户一个交待了。而法国那边呢,三个月之后,终于也开发完毕。
整件事情让我们感慨颇多,一开始是羡慕法国人的悠闲,一方面是为Huawei的实力感到自豪。然而,当Huawei年仅25岁的工程师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在广州市中山附属三院不治的消息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之后,又令我们对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
无论Huawei如何解释,Huawei的加班情况在业界都是有名的,但如果不加班,能够以比法国快的多的速度进行产品研发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在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无法选择。尤其像Huawei这样的企业,要想向海外进军,必须付出不一般的代价,其中速度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没有比国外研发中心快得多的研发速度,今后,谁还会找你来外包?
所以,一想到类似胡新宇这样的开发人员是不是成为前进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令我感到非常沉痛。
但是,假如你知道像Huawei这样的企业,是在怎样的恶劣竞争态势下工作,你就不会紧紧为这种“代价”的产生而悲哀,而是会陷入对中国整个通信制造行业的巨大悲哀之中。
那么,让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法国人为什么不肯加班?一方面,法国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市场处于一种平稳发展,外人感觉是吃不饱,但也饿不死。更何况,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向国外出口,而这种出口的含金量是最高的,这让不少欧洲企业不必陷入残酷的竞争。以电信业为例,仅法国电信在电信领域的专利就有几千项,而国内的运营商加起来也不过100多项,每年的专利许可费用就可让类似法国电信的企业高枕无忧;另一方面是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让个人缺乏危机意识,企业更没有“加班文化”氛围。
而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来看,一些专家更指出,虽然在发展中国家,诸如中国和印度诞生了大批的劳动力,而且虽然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外包”这四个字谈虎色变,但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通过对28个低工资国家和在汽车、金融服务、健康医疗、保险等8个领域有着适当需求的发达国家,将离岸人才的潜在供应与可能需求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们认为,离岸外包将继续占据全球劳动力市场相当小的一部分,它对发达国家的整体就业和工资不会产生突然的冲击。这样,长久以来国内一些经济学界以国内劳动力的低成本而沾沾自喜只是一场空欢喜。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产业外包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目前广泛报道许多企业都将研发中心设在中国,但是,就我本人的观察来看,这些研发中心大多是为各自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服务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外围的开发,而不是核心技术或者超前技术的开发。以上文为例,法国的研发中心根本无法感知中国的市场状况,所以,也就无法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才会出现上面的故事。就好比,IBM的最新成果大多都是在美国的研发中心诞生的,IB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在研究未来10年甚至更远的技术,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却少见这些研究。
而且,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注定——低成本的人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80年代末期,在惠普公司,外籍老板的工资可以是中国员工的上百倍,现在,差距已经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