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是怎么了,为何总是无精打采的,这让我们很是担心。快过节了,愿你一天比一天开心,一日比一日幸福。发**到****查阅我们对你的关心吧”。近日,一些伪“祝福”SMS大量出现在人们的手机上,所以消费者要对SMS回复格外谨慎,以免掉进温情的SMS陷阱。
温情、真挚的祝福SMS,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同学、朋友、亲人发送的,但只要你按照SMS提示回复的话,那就上了别人的当了。
这是新近出现的一种SMS诈骗方式,这类SMS诈骗利用人们“礼尚往来”的心理,布置“温馨陷阱”让消费者往里钻,使很多人猝不及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预定了信息服务,平添许多烦扰。
花样百出的SMS欺诈已经影响到广大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也造成了消费者对SP整体行业的不信任感。为此,信息产业部多次开展了治理违法SMS的专项行动,但是一些违法SP总能做到“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有些手机用户开始对越来越多的垃圾SMS习以为常。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手机用户在面对不法SP的时候,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太弱、能力更弱。例如有些受害者仅仅看到一条来路不明的SMS,糊里糊涂就将卡号、密码告诉给他人。这至少说明这些消费者不具备识别真假SP的基本常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SP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故此在行业管理、市场调剂、质量监督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环节都存在很多漏洞。也正因为这样,主管部门、运营商、消费者都与SP有着扯不清的利益和矛盾关系,进行着一场没完没了的“斗争”。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防止欺诈SMS,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擦亮眼睛,对没有明码标价的SMS最好不要订阅,如果要订阅也一定要看清默认的设置和取消方法。另外,收到SMS时,要注意弄清是正规还是非正规通信公司发来的SMS,不要轻易相信“祝福SMS”等虚假信息,以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