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士处获悉,信息产业部正在酝酿采用"黑名单"以及"灰名单"的方式加强对SP(增值服务提供商)的管理,SP的违规情况将会记录在案,并根据不同违规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黑灰名单"记录违规SP
该人士告诉记者,采取"黑名单"、"灰名单"的管理方式目的就是对SP的不同违规程度进行处罚,目前该方案还处于酝酿阶段,要视第二季度SP业务运行以及用户申诉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以及何时启动。目前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刚刚公布了第一季度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情况,向26家存在服务质量问题、用户申告强烈的SP,发出了书面服务质量问题限期整改通知书,同时责成相关通信管理局组织4家地方性SP进行整改。
由于该管理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该人士没有透露详细的"黑名单"、"灰名单"划分办法,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黑名单"要比"灰名单"严厉得多,"列入向全国通报的SP肯定要上黑名单,一旦列入黑名单,他们的业务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
"不管采取何种处理办法,我们的目的都不是把SP一棍子打死。"该人士称,整改和处罚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整个市场良性发展,"如果情况好转,这是我们欢迎的,我们就会适当缓一缓推出' 黑名单' "。另外,对于纳入"黑名单"或者"灰名单"的SP也会给出相应的整改时限。
该人士同时称,规范SP市场电信运营商也有责任,接入平台不合理,确认制度不完善都会造成SP市场混乱。"在规范SP行为的同时,我们也要规范运营商与SP的合作机制,在技术上以及制度上保证增值业务市场良性发展。"
《通信SMS服务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在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第一季度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情况通报上,明确写明今年将适时颁布《通信SMS服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该人士称,该管理办法目前已经进入最后协调阶段,目前已经送达国务院法制办。由于该管理办法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不同于一般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管理规定,而且影响很大,出台之后会有"大动作",所以各方面都很慎重。
据了解,手机实名制也和该管理办法有很大关系,之所以没有正式启动手机实名制,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手机实名制中的很多细节需要该管理办法提供依据,目前在上海等地试行推广手机实名制也是在检验该管理办法当中的相关条款是否合理。
在上个月举办的第38届世界电信日纪念大会上,信息产业部公开表示,电话业务用户实名制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即将启动",由此看来,《通信SMS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之日也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