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杨青、市场部副主任龚宪、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庾志成做客新浪聊天
11月23日16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杨青、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市场部副主任龚宪、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庾志成做客新浪聊天,对一些通信业热点问题做了精彩解答,包括未来中国3G市场到底有多大规模,IPTV的技术标准问题,电信增值业务目前如何通过资质审批等。
嘉宾简介:
陈育平,现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曾任邮电部专利中心副主任、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助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1988年参与策划、并创办了中国邮电系统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期刊《世界电信》,并多年担任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通信产业政策与法规、管理、规划及市场调研。独立撰写出版《电信37°-中国电信市场热点透视》一书。受到业内专家关注。并独立撰写、与他人合著合编研究报告多部。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公开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多篇论文探讨论述中国通信产业政策、现状、规划及未来走向、中国公众通信网的现状与市场、中国 移动通信现状与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论文,在中国通信市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学术研究、造诣和基础,在中国通信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数十场研讨会上,就中国通信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讲演,这些讲演均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
杨青,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中国通信协会高级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会员
教育背景:
1985年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学院 大学本科;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
工作经历:
1976年—1989年 北京邮政科研所;1989年—1997年 邮电部电信科技情报研究所交流处副处长;1997年—2001年 邮电部电信科技情报研究所信息部主任;2001年—2003年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第一事业部信息开发部主任;2003年—现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国内通信市场研究工作,在研究院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和研究撰写过《中国未来移动运营格局与3G分析和思考》等多个报告。并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133-2001数据通信名词术语》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近年来,主要负责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情报分析的研究工作。负责所内市场拓展工作并承担信息产业部电信科技情报中心的职能管理工作。
担任《3G市场观察》主编。
龚宪,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市场部副主任、工程师
专注电信市场研究,近年来从事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及研究规划,多年与政府、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项目合作经验,深入了解电信业的宏观发展走向。
近期研究项目和发表文章情况:《中国数据计费市场研究》、《中国固定宽带无线接入(LMDS)市场研究》、《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季度跟踪分析报告》、《SARS(非典)疫情对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研究》、《动感地带业务市场研究》、《电信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及实施草案》、《I-Mode服务:移动互联网的生动教材》、《KDDI成功运营CDMA的启示》等。
庾志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技技术研究院 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协会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会员;
简历:1995年7月,南京邮电学院管理系毕业;1995年9月,进入邮电部电信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1998年10月,邮电部电信科技情报研究所战略发展研究室副主任;2002年8月,韩国高丽大学工学院电波工程系移动通信专业硕士毕业;2003年7月,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CDMA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域网(WPAN)、宽带无线接入等技术、移动通信业务和市场研究等。
精彩观点摘要:
- 根据我们预测,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的3G用户将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中国的3G用户将会超过2000万。另外,我们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3G数据业务收入将会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在许可证方面,根据我们的预测,因为目前的情况还是WCDMA许可证数量还是占多少,但是从商业网络角度来看,WCDMA还是没有CDMA2000商业网络数量多,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07年,全球WCDMA商业网络的数量将会超过CDMA2000。
-在技术优势方面,由于CDMA2000的网络从2G到3G的演进过程中,它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它是比较平滑的,在全球3G发展的初期,它肯定占据一定的优势。
-对于可不可以直接进入4G,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代标准从它概念的提出、标准的制定到产品的实施,到网络的建设,要经过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可能3G还没有建设,4G刚刚提出概念来,大家就开始建设4G去了。
- 关于SP,信息产业部并不限制其资质的申请,你可以申请,但是要有一定的规矩,即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
- 手机库存多就将吊销牌照,这是从电信研究院传出的,但这只是一个建议,是一些专家的建议、个人观点。
以下为聊天实录:
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目前通信行业的热点和焦点层出不穷,对于3G后3G的研究,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都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些领域。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电信研究院的四位专家,这些嘉宾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杨青、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市场部副主任龚宪、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庾志成作客新浪聊天。目前,TD-SCDMA进入示范应用网测试的新阶段,3G最后阶段的测试进展到底怎样,上述四位专家在作客新浪期间将对此解答。先请四位嘉宾跟网友问个好。
杨青: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
陈育平:各位网友好,我们又见面了,希望能够在这里有更多的话题进行交流。谢谢!
庾志成: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来到新浪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中国3G发展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希望能够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龚宪: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希望能够和大家就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话大家展开探讨。
主持人:今天我们四位嘉宾,其中陈育平主任是通信界的老熟人了,作客我们新浪次数是非常多的。另外的几位嘉宾也是在通信业的研究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是一个有40多年历史的专业研究单位,所以我们在聊天之初,我们先请杨所长先介绍一下目前你们所的情况,以及你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些领域。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杨青
杨青: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是一个有40多年历史,将近50年历史的专业情报研究机构,它的前身就是咱们国家原邮电部科技情报的研究所,我们所的工作使命是支撑政府,服务行业,具体体现在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们是面向行业,为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和厂商来提供咨询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开始了转型,更多的是面向通信市场,强调为通信企业服务,在为通信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方面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也形成了庞大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培育了一支专科学术队伍和学科带头人。
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2006年我们所的方向,我们所针对国内政府监管部门工作的需求,和国内电信企业的需求,确定了2006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我在这里向各位网友简单介绍一下,2006年我们重点放在通信行业的热点和焦点上,主要方向包括下面六个方面,一个是新技术、新业务研究,一个是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一个是宽带策略研究,一个是电信企业转型研究,另外还有产业发展与市场监管研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以后3G的研究,等等这六方面的内容。
在这六大框架下,我们还具有内容非常丰富的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和很多前瞻性的研究政策。我们的产品形式主要是体现在我们的研究报告上和我们研究人员的咨询会上,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反映行业整体发展前景的报告,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得到新浪网的支持,能够经常作客新浪网来回答各位网友尤其是业内关心3G或者是后3G发展的人,能够和大家共同来探讨。
另外,我们所对通信行业,包括全球的电信行业通信技术的路线,还有国外新业务的引进中国的实施,我们所里也有一个非常深的研究。也希望各位网友还有业界的对于通信行业关注的人能够在这方面有需求或者有什么咨询的问题都能够和我们一起讨论,或者我们在一些会议上讨论都可以。
我们所的优势主要就是我们具有政府的背景的一家研究机构,具有多种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研究队伍,因此我们的研究成果和信息产品都是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信息化的非常市场化的信息产品,主要是针对电信市场和全球电信业发展动态跟踪方面的研究报告和一些动态的信息。一会儿可能我们市场部的人还会跟大家做介绍。我也欢迎各位网友一会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有关中国电信运营市场方面的一些情况,可以向我们提问。
主持人:新浪科技和广大网友最关注的是目前热门的一些话题。我听说通信信息所每年可能会出一些报告,关于3G以后3G研究方面,目前通信信息所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庾志成:关于3G,因为3G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在2000年之后就已经被业界讨论了很多了。中国对3G的跟踪也是从那个时候基本上开始了,最初还是讨论上不上3G的问题,其中我们信息所最主要的还是对全球的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业务、政策,对各个领域进行跟踪研究的。
在初期决策要不要上3G的时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外3G市场发展是个什么样子,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所一直保持了对全球3G发展的跟踪,我们目前每个月都会对全球3G市场的发展做一个月度的跟踪报告,这个月度跟踪报告中,我们对全球3G许可证发放数量,对全球3G的用户来说,以及各种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的3G业务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情况,还有对业务市场和技术市场、设备市场的发展情况都会有一个及时的跟踪和分析。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
在许可证方面,根据我们的预测,因为目前的情况还是WCDMA许可证数量还是占多少,但是从商业网络角度来看,WCDMA还是没有CDMA2000商业网络数量多,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07年,全球WCDMA商业网络的数量将会超过CDMA2000。在优势方面,由于CDMA2000的网络从2G到3G的演进过程中,它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它是比较平滑的,在全球3G发展的初期,它实际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在日本市场上的优势,是2001年,DoCoMo在全球率先推出WCDMA网络的,但是推出之初,它的用户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好,在日本市场上,另外一家比较大的移动运营商是KDDI公司推CDMA20001x网络的,它比DoCoMo公司之后一年时间推出CDMA20001X网络,可是在用户的发展上,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从2G网络到3G过渡过程中,CDMA的技术支持是比较平滑的,相对于WCDMA来讲。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的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大力投入,WCDMA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以及在2G时代,它的庞大的用户基础已经逐渐发挥出它的优势来。全球范围内,WCDMA的商业网络数量和用户数量都超过CDMA20001X,根据我们预测,2007年WCDMA用户数量将会超过CDMA20001X。
主持人:能否谈一谈对中国市场未来3G的预测?
庾志成:我们所实际上对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做过一些预测,根据我们的预测,2008年,中国的城市的移动用户普及率将会达到60%,接近于饱和,乡村地区的移动用户普及率将会达到23.1%,将会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我们预测,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的3G用户将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中国的3G用户将会超过2000万。另外,大家都知道,3G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在移动数据业务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和2G相比它有很大的提升。在中国3G网络开通之后,将会对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我们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3G数据业务收入将会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陈育平:我来补充一点,应该说今后中国的3G市场体现这么几个特点:
一个特点,中国一旦开始建设3G的话,将引领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特别是3G市场在整个用户量的提升,以及这个产业的提升,还有就是整个设备量,包括手机等等的提升,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特点,中国一旦开始建设的话,三种系统都会在中国应用,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点。因为WCDMA和CDMA2000在国外已经商用化了,在中国肯定也会引入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对于TD-SCDMA,大家也知道,最近公布了一个消息,深圳ZTE公司在罗马尼亚也建了TD-SCDMA的支持,也就是说中国的TD-SCDMA的商用化实验网络在罗马尼亚开通了,也就预计着TD-SCDMA的系统开始进入商用化的阶段。尽管它刚开始商用,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说没有商用,就不可能有成熟,只要有商用了,可以在商用中发现这些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其他的两种系统都是在商用过程中不断更新才变得逐渐成熟起来,对于TD-SCDMA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有应用大小的问题,怎么来运作的问题,包括它的建设模式的问题,包括它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包括它的业务模式的问题等等。
第三个特点,大家最关注的TD-SCDMA是作为独立系统还是作为混合系统来存在,我个人认为应该作为独立系统来存在,第一对于TD-SCDMA来说,它是一个需要它独立发展的一个空间,独立存在的情况下,它才有空间发展,可以成熟。如果和别的系统混用的话,它可能最后就会被淹没掉了,或者它的系统就发展不起来,这是中国作为TD-SCDMA这个产业来说,从政府、从整个产业,从金融、从用户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支持、产业上的支持,这也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形势,中国一定会支持TD-SCDMA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四个特点,我认为中国3G的用户量在初级阶段会是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数据这一块,因为大家都知道在移动通信中有话音和数据,现在在2.5G情况下,主要以话音为主、数据为辅,但是在未来3G中,数据这一块的业务将来会占主导的,这是由于3G所带来的技术特点、传输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就像刚才庾主任说的一样,将来的移动增值这一块的业务在3G时代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是我目前看中国3G市场具有的几个特点。
杨青:我补充一下,我们所对全球的3G市场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未来3G启动以后的研究,我们从我们的分析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说中国如果启动3G以后,对于中国整体移动通信整体收入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中国3G启动初期的时候,仅是3G业务的收入可能对整个移动通信的收入,我们估计在启动初期可能占到10%,当它相对成熟以后,或者说具体到2010年它能够达到15%,它可能有5个百分比的跳跃。3G这个市场它的启动是一个渐进式的,市场规模是渐进式的,业务发展也是渐进式的,所以我们预计它整体的收入对中国移动通信整体收入在2010年之前基本上它的贡献率在15%左右,我们认为这种收入是缓慢推进的,市场是逐渐成熟的。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室主任庾志成
主持人:关于运营商对于3G市场预测方面,刚才你们报告中也提及了一下,运营商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你们的报告中对于运营商有什么具体的研究?
庾志成:运营商这一块,我们感觉到有几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链选择的问题,可能对运营商未来的发展更有好处的。第二层面的问题,业务和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前期的网络规划、市场调查,这部分工作也应该提前做下来,还有大的宏观层面的全球的跟踪,其他商业模式的借鉴,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是需要做的。从技术模式来讲,目前全球主要是分为三大技术线,一个就是WCDMA,一个是CDMA20001X,一个就是TD-SCDMA。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选择WCDMA的运营商的数量是比较多的,从我们公布的3G许可证的数量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截止到2005年10月底,全球一共发放了151张3G许可证,其中选择WCDMA的运营商有133个,选择CDMA2000的运营商有4个,实际CDMA2000网络的运营商并不只这4家,它有100多家。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在选择技术路线上,很重要的是要考虑一点,因为移动业务涉及的漫游的问题,还有用户基础的大小和市场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运营商的盈利空间的大小,这是运营商的选择技术支持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另外向后演进路线是否明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WCDMA从R99到R4、R5、R6,以及我们现在说的比较多HSDPA和HSUPA,包括到刚刚说的E3G和4G等等,这个演进路线相对来说是比较明细的。从CDMA2000来讲,它也有自己的演进路线,如CDMA20001X到1x EV-DO的A版本,B版本也已经出版,两个路线都有自己的演进路线。从我们的感觉来看,WCDMA这方面的路线相对来说要更明细一些,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需要运营商考虑的。
从业务和商业模式这方面来说,运营商也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在最初我们考虑要不要上3G的时候,曾经有运营商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目前来看有哪一种业务是必须要在3G网络上使用的,是有哪一种业务是离开3G网络就不能够提供的,这实际上也是大家常说的一个为3G寻找杀手级应用的问题。按照我们的分析来看,实际上3G网络和3G业务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网络能力的提升和业务种类的极大丰富,在3G时代,我们认为寻找一个单一的业务来为运营商提供大部分的收入份额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我们认为3G的杀手级应用应该有一个应用业务的体系,用3G业务体系来把整个3G带起来,是这么一个情况。实际上运营商在业务方面的准备还是需要能够首先看清楚一个问题,能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业务模式和业务选取方面工作要做好。
从全球的3G发展情况来看,在目前已经推出3G业务的运营商的网络的情况来看,他们所提供的业务大部分都是2G或者2.5G上已有的业务,在3G网络上提供这些业务上在很大程度是给用户一个更新、更好的体验,真正能够称得上具有3G特色的业务,实际上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太多的收益。比如说我们最初宣传3G的时候,很多运营商都宣传3G视频类业务,比如说可视电话业务、手机电视业务,在3G网络推出的初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运营商的业务策略中是仅仅起到了一个差异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运营商在提供3G业务的时候,必须要认清楚这一点,没有哪一个业务能够把整个3G网络带下来,靠这样一个业务体系来为3G运营商创造收益,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策略建议,在具体的演进策略方面,我们对于运营商有一些策略的建议,在网络演进过程中,运营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用户所关注的是直接为自己带来体验的业务本身,而不是实现业务的方式或者它背后的技术。所以说在宣传3G的时候,应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业务本身的宣传,而不要宣传技术的先进性。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的KDDI公司,他在推出CDMA20001X网络的时候,就没有过多地渲染1X技术的先进性,而是向用户强调1X网络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更好的业务体验,这也是它能够在业务推出的初期保持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策略建议,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保持业务连续性。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有一点需要说明,3G网络最大的特征是它的数据业务比2G网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推3G业务的时候,就是要注意充分利用3G网络这种特殊的能力,开发能够体现3G网络这些能力的业务。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日本KDDI公司的手机音乐下载的业务,这种业务是在2004年的年末刚推出来的,推出仅有三个月之后,下载量就超过了100万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另外,它这种业务实际上是一个充分利用3G网络能力,还要保持业务连续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KDDI的手机音乐下载业务实际上在2G的网络上已经提供了,而且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3G时代,由于网络速度的提升,就使用户可以能够在该项业务上得到更好的体验,比如说选择一些音乐片断提供给用户,因为在2G时代它的网络速度是受到限制的,比如只能提供30秒的音乐下载,那么在3G可以提供整首音乐的下载,它有能力支持整首音乐的下载,首先使用户不用再去熟悉一些新的业务操作模式和新的界面,因为它们用户界面是类似的。另外,能够使用户能够更完整地欣赏到乐曲和流行歌曲等等内容,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充分发挥3G方面的优势。
主持人:关于后3G,现在大家非常关心,因为3G之后肯定未来还是有一个发展,我估计最晚2010年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应该普及了,接下来怎么发展,请陈主任先谈。
陈育平:实际上3G从概念的提出、标准的制定,以及到现在的一些国家和公司推出3G网络,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史了。现在对中国来说,更关注的是后3G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而且大家也非常关注,3G做不做,可不可以不做,直接进入4G,所以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些问题,许多网友和许多记者跟我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代标准从它概念的提出、标准的制定到产品的实施,到网络的建设,要经过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可能3G还没有建设,4G刚刚提出概念来,大家就开始建设4G去了。
我们研究院的一个观点,3G是不可跨越的概念。应该说3G是大家所需要去建设、需要去探讨,如何把3G做好,应该说十年的时间,按照中国一句话,铁杵磨成针,3G的许多东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大家可以看的清楚将来后3G会是什么样的,应该说3G发展十年,它有很多技术、很多的业务和刚开始提出3G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已经有一些变化,特别是技术上,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概念,从过去的WCDMA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多少个版本的演进了,它特别是把IP技术,把一些其他的技术加入到里面来。像TD-SCDMA直接从过去的老版本一下就跳入到一个全新的版本,实际上TD-SCDMA的技术已经跨越到3.5G或者后3G,已经进入到后3G的技术领域,它已经没有再走过去其他两种技术从初3G、到中3G到后3G的过程,它是直接进入后3G,有许多技术特点都已经更强了,而且支撑的业务和可以达到的一些功能已经更加完善了。应该说后3G给大家展示的是数据业务更强,传输速率更高,可适应性更强,兼容性更强的一个系统。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市场部副主任龚宪
龚宪:正像刚才我们陈主任所说的,中国3G的建设是电信产业的要求,也是整个中国市场内在的要求,是中国本身的要求,也是全球的要求。所以说确实像陈主任刚才所言的,对于中国的电信市场来讲,这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一个阶段。其实我们现在说3G也好,或者说后3G,说4G也罢,我觉得对于现在我们电信市场上的主体,作为运营商来讲,最重要的技术研究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从业务这个角度更好地能够切入适合于用户的业务才是运营商目前关注的重点。最重要的是推出真正适合百姓大众应用的适当的服务和内容,为什么这里讲适当的?我想这里有三个角度的阐述,第一,为最终的用户提供价值,第二,让最终用户愿意付费,第三,能够为运营商创造利润。我想只有满足以上三点,才能是运营商所推出的对于消费者来讲适合市场需求的业务模式。
当然,找寻这样的业务模式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要不断地深入这样的业务,首先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了解,还需要确定供应链的渠道,并且要构建一条有效的供应链,并且管理供应链的生命周期。
主持人:关于后3G的标准,能不能先谈一谈,现在有B3G、E3G、LTE,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庾志成:B3G是一个提的比较早的概念,E3G实际上就是因为蜂窝移动阵营受到了来自于WIMAX这方面的压力,把一些B3G中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拿出来,然后做了一个更现实的方案,希望能够尽快地让各方面的性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3GPP的E3G计划也称为LTE,它也称为3.9G或者是SUPER(超级3G),它的主要特征,一个系统能力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减少比特成本,第二是增强业务提供能力,第三是提高频谱使用的灵活性。3GPP将在2007年完成LTE标准化的工作。对应的3GPP2推出了自己AIE计划,也是属于E3G范畴的。
龚宪:我补充一点,刚才我们庾主任介绍这些,其实在我们今年刚刚推出了一个关于中国电信3G市场的报告,题目叫3G市场研究报告,是刚刚推出的,刚才我们谈到的很多内容在这个报告里都有比较深入的阐述。
主持人:目前宽带下一步的发展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我看你们的报告当中也有涉及,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尤其现在宽带用户向IPTV市场进军,两大固话运营商搞的如火如荼,南北有将近40个城市搞试点。
陈育平:现在一个总的大的概念,就是电信运营商今后怎么走?大家都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谈到了一个电信网络的转型,电信网络转型究竟怎么个转法,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总的一个看法就是它会出现一个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其中对于宽带化,为了适应注入IPTV等等宽带视频技术和宽带业务的发展。刚才主持人也说了IPTV,各大运营商、增值业务商、广电系统都在关注IPTV这一块,究竟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从我们的观点来看,这是电信运营商,包括广电运营商非常关注,希望它能够成为未来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者利润的增长点。
但是现在IPTV可能会面临几个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问题,因为从现在来说,广电认为这是一个它管的范围,电视是它管的范围,究竟哪些东西是可以不经批准或者是在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传输,可以作为业务进行出售,这个是政策上的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还在探讨,但是根据“十五”规划中间有一条提出,包括三网融合和业务融合的问题,这在“十五”规划中间已经明确提出来,大家都要去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事情,也不是说只是某一家经营,而另外几家都不能经营,而造成垄断,我想在未来时代的发展信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这个不是哪一家能够垄断的事情,而且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只要符合标准,在政府统一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应该是任何一个运营商都可以经营,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宽带化,才能够实现IPTV传输的无障碍。可以看到现在有许多人以前用ISDN,现在用ADSL等等,现在也有一些逐步实现网络宽带化,但是网络宽带化对于转播IPTV的业务来说,它还是有它的不足,宽带的限制使它的业务不能够充分显示它的优势。
第三个问题,在资费上的问题,将来怎么解决,使得普通的用户百姓能够更乐于接受它,能够使用它,最关键的就是第三点,前面两点解决了,第三点你要让大家用得起,要用户用得起,这是你最终的目的,不然的话,你的钱从哪儿挣,没有用户的支持,你开出业务来也没有用。所以,一个合理的运营模式、利润模式,是未来的一个宽带业务的发展方向和运营商对于未来业务的把握。
主持人:听说电信研究院在做IPTV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否属实?
陈育平: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也说了,研究院负责的是几大块领域,因为研究院是信息产业部的直属机构,它负责信息产业部政策上的支持,还有国内通信标准的制定,还有入网测试、检测,还有政策咨询、技术咨询等等,还有其他一些规划等等许多方面的事情。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通信信息研究所在咨询这一块应该是作为政府下的支撑单位,就是研究院最重要的一个咨询机构之一来起的作用,这里所提供的许多咨询信息,比如像刚才我们谈到的许多数据,一些发展的趋势的看法,都是从这个信息所里提出来,同时广泛提供给各大运营商和各个机构的。
杨青:我接着陈主任的补充一点,未来的时代是融合时代,融合时代体现在通信方面,我觉得就是体现在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重合,尤其是业务的融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政策的壁垒,但是我觉得政策的壁垒最终在中国即将颁布的《电信法》当中,大家可能会找到答案。所谓的融合业务,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这种实现目前来讲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有一个政策壁垒,这个政策的壁垒是最终可以通过中国电信法来解决和规避这些风险。
主持人:我最后问一个问题,关于SP,SP未来生存大家都非常关心,资质是SP生存的首要前提,没有资质的话,它可能只能是借别人的资质来做业务,听说现在一个SP的资质要一千万,听说信息产业部也在整顿SP的资质,正好电信研究院就是帮着做一些具体的审批工作,能否详细谈一下这个情况。
陈育平:整个SP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每一个准备做SP的人,要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的市场管理处提出一个申请,然后市场管理处把这个申请接到手,由电信研究院一个咨询中心来具体负责审查,但是总的来说它是有一个门槛的,这个门槛在信息产业部的网站上是有这个规定,大家可以去网站上去查,你只要跟着这个规定去查,这个门槛多高,为什么这么规定,因为这里头要牵扯到你要想做这个业务,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一定的资金、一定的能力去做,不能说任何一个个人或者一个小集体随便谁都能够做,这样管理起来是个问题,我们信息产业部也是为用户来考虑。注册资金没有这么高的话,是不允许你做,有很多人也问过我,让我问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我也问过,并不是信息产业部谁都可以批准,首先有一条门槛,就是你的注册资金有多少,达不到一定标准,根本就不批你。
主持人: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意味着SP的资质将来就是稀缺资源,因为注册资金在一千万以上,不会特别多。
陈育平:从现在信息产业部的观点来看,而且从信息产业部部长和副部长,以及最近这几年的表态来看,应该说SP的管理和资质问题,一直是信息产业部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信息产业部并不限制资质的申请,你可以申请,但是要有一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是为了保障你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而着想,现在全球已经到了1万多家的SP的提供家,现在全国大概有1600家,移动现在有800多家,接近900家,因为前几天我们刚开一个移动增值研讨会,上面提供的数据是800多,将近900家,到今年7月份为止。
主持人:如何防止有些小的SP借资质牌照来做业务,比如说他接入到大的SP上,如果他接入大SP,还是一样进入这个行业?
陈育平:他本身没有资质,他借用大SP接入,就看大SP和小SP之间的协议问题,信息产业部并不管到二级机构的限制。
主持人:这两天都说黑手机的事,今天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都说要严厉打击黑手机,目前手机入网证在哪个地方?
陈育平:在国家发改委。
主持人:不是信息产业部发放的手机入网证。
陈育平:手机生产许可证是在国家发改委,手机的入网检测证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发放,这是两个不同的渠道。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是生产许可证,就是手机牌照的生产许可证,这个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做,我前几天在一个会上跟大家介绍过,大概有60多家生产厂商,这个趋势现在还在增加,我看有许多网友和记者都在问,说将来生产许可证是个什么情况,厂家还会继续增加还是缩小,信息产业部有什么样的控制,实际上许可证不在信息产业部,而在发改委。那么,作为到多少是一个合适的数字,你库存量到多少是不是有一个什么限制,从现在的发改委来说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规定,只是我们这些业内的人非常担忧,一旦失控,将会导致大量的用户权益得不到保护,现在有许多手机厂家曾经风光一时,而现在倒闭了、破产了,现在就出现了它的大量的手机用户没有人维修。
主持人:手机入网证能不能成为聚集黑手机的一个手段,现在有人怀疑有些黑手机借用正规的手机入网证,可能翻身就成正规了,尤其是水货手机。
陈育平:从检测这个角度来说,一年的检测量是有的,按照现在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说,大概每种型号的批次申请量最大的没有超过15万台,如果超出15万台,肯定有许多水货在里面。
主持人:是抽检吗?
陈育平:不是抽检,是送检,每种型号要送过去,比如说送五台、十台,应该按照正常规定是15台的量,还得检测,如果检测的合格一致性或者差别很小的话,他就认为这几货合格,他会给你一个连续号,从多少到多少的连续号。
主持人:能不能随便去市场上买几个手机,贴某个手机厂商的牌子,这样能不能处罚?
陈育平:市场上现在有一些伪造的,有一些黑手机采用的伪造的入网许可证的问题,所以要大家购买的时候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们研究院专门有一个检测中心,经过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批准以后,发给的入网检测证,都有正规的渠道,但是还会有个别不法之徒伪造,像钞票也有伪造,入网证同样也有伪造,因为印制过程基本上和印钞票差不多。
主持人:手机库存多就将吊销牌照,这是从电信研究院传出的,是否如此?
陈育平:这是一个建议,不是一个规律,是一些专家的建议,个人观点,因为大家也问到了,既然要控制手机的生产,你从哪几个方面来看生产厂家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就是库存量,我们现在看当你销售不动的时候,你库存量大了以后,这些厂商自然而然就停止了,他不可能再销售了,他自然就宣布他要退出这个手机市场,因为前面也有很多例子,很多厂家已经这样做了。
龚宪:我补充一点,我们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有一个相关的网站,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直接查询手机入网标签的真伪,包括进而鉴定手机标签的真伪,可以从“泰尔网”上可链接。
主持人:今天电信研究院四位专家作客新浪聊的非常精彩,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嘉宾聊天就快要结束了,在节目的最后请嘉宾跟网友再说两句。
陈育平:感谢网友的关注,谢谢网友对我们节目的支持。谢谢!
杨青:感谢各位网友,也希望各位网友有时间能够到我们通信信息所去作客。
庾志成: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继续交流。
龚宪:希望大家能够到我们研究所坐一坐,交流交流。谢谢!
主持人:感谢四位嘉宾,也同时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