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生活用品大礼包,提供租借教材服务,进行技能培训……记者昨天了解到,为迎接贫困新生入学,除了奖学金、贷款、勤工助学等传统帮困手段,沪上高校推出各种帮困助学新点子,并一致承诺: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
复旦大学日前成立了“爱心接力助学金”,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金额自定,但希望受助学生就业后能主动回赠不低于申请金额的助学金,帮助师弟师妹完成学业。学校还与企业联手,设立SMS助学平台,毕业生通过发SMS参与,每月资助分8元和15元两类,积少成多,让在校贫困生得到更多帮助。
同济大学随入学通知书寄发了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开学后建立起特困生档案库。同时,针对偏远农村的新生,老师们逐一打电话询问家庭情况,并把路费寄到困难学生家中。同济已经收集了部分老生用过的课本,开学后借给困难学生使用,今后还将循环使用这些课本。
华东师范大学将为特困新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报到当天,每一位贫困新生将收到学校赠送的生活用品大礼包,现场可以申请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住在闵行新校区的学生,双休日要到市区做家教,学校每人每次给予14元车费补贴。该校勤助中心主任王骏认为,与其“撒胡椒面”发补贴,不如以工作补贴形式发放,更能帮助学生自立。
新生报到当天,东华大学对学费缺额在2000元以内的,提供“校内贷款”,一次性帮助办理所有手续,东华成为上海首家提供校内贷款的高校;入学后,学校推行技能帮困,对家庭困难学生和民族班学生免费进行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上岗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机学院等将“绿色通道”延伸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给予贫困学生个性化、全方位的关心。例如:对他们进行大学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咨询、专业学习辅导以及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现代生活意识、群体爱心体验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为鼓励学生从依赖变自强,上海交大、复旦、华东师大等校作出新规定,只有申请了足额国家助学贷款,或者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助学金。许多学校还制订了“先贷款后申请补助”等具体操作程序,成为落实资助政策中的新规定,改变了以前部分贫困生单纯依靠学校助学金,对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机会不闻不问的现象。
据悉,上海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帮困奖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措施,以及学生综合保险为系列保障”的高校资助系统化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