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看不见的发生
网友【36367075】 2005-07-25 03:53:07 分享在【精美灌水版块】版块    3    1
看不见的发生

王一平回到档案室,刚刚坐定,电话响了,是局长打来的,要他手头工作结束后,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搁下电话,王一平根本没去想电话的事情,先喝水,一直喝到打嗝,往椅背上一靠,摇摇头,摩摩肚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才舒服。

这一下午!

一周前,家住东园新村121---101的夏伯海,和他的妻子,被人杀死在家中。这夏伯海在县城,也算是个名人,都叫他夏瞎子,也有人叫他夏半仙。今年七十多岁,无儿无女,打卦算命一辈子,钱多得用不完。接警后,局里派出了最强的人员,组成专案组,力争早日破案。现场很干净,没有一点搏斗的迹象,人是被勒死的,没有挣扎的痕迹。家用和摆设都没有被翻动的表示。只有一条,夏伯海的钱和支票去向不明。据调查,在他生前,附近的建设银行,都是隔三,五天上门,把钱办成支票,再交给他,至于他如何保存他的钱和支票,就成了一个秘密。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县局上报了市局和省厅,今天上午,市里和省里的公安系统,都派了专家下来,王一平就被派去做服务工作。

王一平在县局,是一名档案管理员,归办公室管理。为人随和,不事张扬。所以日常的一些琐碎的杂事,都是他做。譬如领导来检查工作,他是摄像和记录。开大会,他是布置,包括写标语,做姓名牌,倒水等。搞活动,搞宣传啊,他写稿子,领导修改,然后打印,分发,鼓动。总之,局里的一切的大小事情,你都可以叫他,他都会完成得高高兴兴。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他的档案室里,看看书,练练字,写他的工作日志,从不串岗。他从部队复员,分到县局,就有这记工作日志的习惯。一开始是为了工作需要,简单地画几个字,记记流水帐,以便领导问到某些问题是,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有时也写几句感慨之类的话。

说是服务,其实就是帮着买烟,买饮料,买点心,从生活上照顾好专家,名义上和刑侦队员一样,叫出现场。今天也是。跑前跑后的,十几趟。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天出现场,感觉很怪异,进了屋就觉得一股阴气,围着自己转。那门也特别,除了大门,屋里所有的门,都是弹簧的,不要用手,用脚一推就开,人一进门就关上了,也没锁。

市里和省里的专家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倾听汇报,戡查现场,也没有得出一个倾向性的结论。最后就在现场开的总结会,一致认为,是流窜做案,未及劫财,仓皇逃窜。王一平做的记录,写成报告,存到了档案室里。随后,专家们就被小车接走,去潇洒了。王一平和几个刑侦员,再给现场做了保护性的措施,忙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这才有回到档案室的那一幕。

王一平看看表,快到下班时间了,想起局长的话,起身,关门的瞬间,想起了下午看到的门,隐隐的一种不安袭来,全身一阵的颤栗,听得门“喀嚓”响起,人才恢复原样。

局长找王一平的事情,还不是件小事。

今年,局里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各个科室,实行岗位末位淘汰制,淘汰的人,先集训一个月,在这各一月之内,自己找科室,一个月之后没有科室需要,就回去歇着。前三个月发全工资,后三个月半工资。半年后,下岗。

王一平的档案室,归办公室管辖,共五个人。淘汰的名额,就是做得最多的王一平。

局长找他谈话,是做做他的工作。明天开始集训,手头的工作先办个移交。

话说完了,很长时间的沉默。

王一平很委屈。

局长也知道他很委屈。

在办公室,王一平最勤快。勤能补拙,但勤不能补缺,缺就是没有。他们有后台,怎么能说呢?

电话响了,从对话中可以知道,是省市的专家们,在等着局长去开席呢。王一平很自觉地站起来,只在心里恨恨地骂了一句:这帮炳生!

王一平推上自行车,汇入了下班的人流。夏去秋来的傍晚,天黑得很快,王一平的心,也随着天色的渐黑,而愈加沉重。他平生第一次,觉得心里发堵,有一种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感觉,当然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华灯初放,霓虹闪烁,天已经全黑了,可街上的行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多,汽车的鸣笛声,人群的哄闹声,街边的音响店里,肆无忌惮的流行歌曲声,加上色彩缤纷的灯光,把街市衬托得白昼一样。王一平减慢了骑车的速度,第一次带着心,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才知道,自己真的落伍了。记得“文革”时,“四人帮”有一句话,是批判知识分子的,说他们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对照对照,说的就是现在的自己。这十几年,王一平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理想的圈子,跟别人毫不相干。按他的话就是,人活着容易啊,一天三顿吃饱,衣服裤子穿暖,晚上一觉到天亮,还想求什么啊!现在呢,生活要被打破了,圈子也就要被打破了,怎么办?王一平想起,前不久,在某个电视节目上,有个嘉宾,说的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时还不以为然呢。现在的这句话,却成了王一平,心情的最好的注解。

关键的关键是,回去怎么跟瞿燕说?

瞿燕是他的妻子,去年下的岗,一直没找到工作。心情难免不愉快,每当此时,王一平安慰她,用的那句话是:不是有我么!!!

现在,我,也用不上了。

快进新村的大门时,就听得后面有人大声地喊叫:“换煤气啊!换煤气啊!”

王一平忙躲到一边,后面的电瓶三轮车,呼地一声,从身边飞过,骑车的人根本不管这些,飞飞的骑车,吼吼地叫喊:“煤气换吧!煤气换吧!”

每天晚上,每个新村,每隔个十几分钟,都能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都是一些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只好挣一份辛苦钱,为的就是那一口到嘴的饭。

看着他消失在暗夜中,王一平忽地心情开朗起来了,想什么想啊,炳生哦!大不了换煤气好了!再说了,不是还有半年时间么?决定先瞒着,不跟瞿燕说。哼着歌就回了家。

这才是日常状态的王一平。

晚上的工作日志上,王一平写了几个字:末位淘汰,下岗。

想了想又添了一句:夏伯海的门。

一个月的集训,明天就要结束了,仍然没有哪个科室,和王一平签上岗协议。也难怪,他会做的事情,别人都会做,只是以前不肯做而已。现在不同了,只要能保住饭碗,什么都抢着去做了。

这个晚上,王一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往事没来由的,突现到了眼前。

十几年前,和王一平一起,从老家到省城当兵的人,共有十来个,都留在了省城,就王一平回了老家。回家的理由,就是为了瞿燕。那时的瞿燕,在本城的家具厂做设计。小小巧巧,笑容可掬,神态迷人,讲话细气柔和,经人介绍认识的,一见之下,就被迷住了。记得那时她还有个对象在谈,是她的同学,叫周什么生的,因为自己 的军人身份,也因为自己的诚心,自己的牺牲,才愿意跟了自己。回老家前,战友们都劝他,不要回家,小地方没有前途。王一平犟嘴,说老婆是个好人,不容易找到。本来我们是小人物,有什么前途可言,吃饱穿暖就行。战友们都笑,历历在目。现在呢,吃饱穿暖成问题了,怎么办?

王一平又翻了个身,心想,这么好的老婆,要跟着自己吃苦了,怎么对得起她啊!!!

王一平在迷迷糊糊中睡去了,梦中,王一平好象置身于,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房间里,空无一物。只有两扇门,一前一后,在晃荡着,一刻也不停。一个没面目的人,在对自己说话,不清楚内容,象是在替自己算命。王一平心里挣扎,我不信命的!醒了。长出一口气,奇怪,在暗夜中,面前有两颗眼泪,在发着悠悠的蓝光,至天明才散。

集训结束的那天下午,王一平来到档案室,整理一下自己的私人物品。公安局有两幢大楼,旧楼在后,是七十年代的杰作,象炉灶,新楼在前,是九十年代的大手笔,象麻将。档案室在旧楼的一楼,最西面,是炉灶的脚了。东西都归置好了,正要锁门,办公室的小周急急跑来:“快点,你老婆和局长吵架了。”

王一平根本不信!

瞿燕是个从无高声的人,和自己结婚至今,从来没有吵过架。况且,这十几年,到局里也就两三次吧。都是局里到年底,组织职工家属来聚餐,发慰问金,才来的。局长么,远远的照过面,也许敬过酒,怎么会吵架呢?

局长的办公室在新楼,三楼最东面,王一平爬上三楼,到了楼梯口,真的听到了老婆的声音,很锐利,是十几年的总和:“我家王一平哪点不好啊?到局里十几年了,最好的年纪都送给了你们,做不动了,就一脚踢走,还有没有良心啊!你们想想,我们夫妻两个,都下岗,儿子读书怎么办?我们的生活怎么办?你们摸着良心想想!我就晓得,我家王一平不是事情做不好,而是事情做得太好了,抢了你们的风头。他嘴是笨,心又不坏。你们这样,对得起哪个啊?”

王一平站在楼梯口,脚是挪不动了,心也停跳了一般。没想到老婆这样的理解自己。这不是吵架,也不是摆功,全是实话,眼泪都要掉了。王一平一刹那,觉得时间不属于自己了。自己已经飞升成仙,能看见自己美好的未来的。

当晚,王一平吃过晚饭,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周星星的《少林足球》,他最喜欢看周星星的电影,一部也没落过。瞿燕很响地洗碗,拖地,王一平只当不知道。看完上床睡觉了,王一平想想白天的事情,扑嗤一声,笑了出来:“喂喂,瞿炳生,看不出来么?还会吵架了。你怎么知道的?”

瞿燕狠狠地用手掐了王一平一把,把他掐得叫疼,才松手:“你个王炳生啊,一直瞒住我,有本事的么。还笑得出来?你就不担心?”

这里的炳生有个出处。

王一平和瞿燕,都是县城东面的汤庄人。集镇上有个精神病人,破衣褴缕,疯疯颠颠,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和岁数,只知道他叫炳生。十几年前,两人刚谈的时候,极熟之后,相互开玩笑,就称对方为炳生,沿用至今。现在的含意更加宽泛了。高兴也叫,吵架也用。做事情得体也搬来夸,做坏了事情也挪来霉。但有一点,只有他们夫妻之间才用。

“我本来担心的,今天听你跟我们局长一吵架啊,我倒不担心了。几十年都过来了,想想有什么没经历过啊。再难也不会难过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吧,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再说了,不是还有半年的时间么?还有,我们一起下岗也好,搭个帮做做小生意总可以的吧。你以前一个人,不是想开个小饭店么,现在有我做下手,不是好事么?”

确有此事。

去年瞿燕刚下岗,失落感极强,天天起早摸黑的去找工作,一个月下来,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又吵吵着要自己开个小吃店,因为老丈人是厨子出身,耳濡目染,对付个小吃店绰绰有余。

“开小吃店?你做下手?你会做什么?算了算了,跟你十几年了,你的狗脾气我不晓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往好处想。一点也不晓得愁愁。万一小吃店搞不好呢?儿子就要上高中了,要几万块钱呢?”

“没有万一的。就是真的有万一,也要等万一来了再说啊!你看着好了,说不定我下岗,还有好事情等着我呢!”

“好处?乖乖!要么天下掉钱给你。你就不再到局里想想办法?再找找局长么。都怪你个臭炳生,平时就是闷嘴葫芦一个,只晓得死做,一点光光漂漂的话都不会说。现在怪谁?”

“你才是臭炳生呢!我又没怪你,”王一平身体一背,“我就不信找不到工作!”

两个炳生背靠背睡了一晚。

第二天,王一平独自一人,把所有的中介机构,招工单位,以及自己认为可以一试的地方,都跑遍了,才知道,太乐观了。就一条,年龄。都要35以下的,自己40出头了,全卡住了。再有能力也不要。

这下心虚了。

瞿燕其实也没闲着,第二天,背着王一平,又去局里找局长了,这回不是吵架,是哀求。别说哀求,哭求也没有用了,局长很客气地说着话,但意思很不客气,不行!

真的要被逼着开小吃店了。

小吃店么,说简单就简单,说难也难,要看什么人来做的。早晨么,浇头面和稀饭,再包点馄饨充充数,早饭就能对付了。中午和晚上,弄几个特色小炒,要别的小吃店没有的。瞿燕有,她有拿手菜,象五香素鸡,猪爪汤,红烧大肠,鲫鱼炖蛋,都做得不错。在小吃店,可以拿得出手的。再会几个素菜,客人就可以满足了。

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来了。

开在什么地方呢?店面是很重要的!小吃店,没有市口,早市就先没了。最好呢,在新村附近,或者是大单位的附近,最好呢,没有别的店在,最好呢……

夫妻两人结伴而行,一个新村一个新村去转。在最老的虹桥新村的南门,找到了门面。二十几年前,虹桥刚建的时候,算是在小城的郊区了,现在啊,已经是城中心的小区了。南门一排门面房,是物业公司搞的,对外包租,十四个平方,一年一万二。王一平看中的,是紧靠大门的那一间,位置不错,马路对面还有个职校,能赚到学生的钱。一进大门,就是住户,非常理想。交了定金,定了。九月二号,“燕燕小吃店”正式开业。

还真就不错!

主要是瞿燕的手艺不错。

早饭,职校的学生,喜欢来吃豆浆,自己磨的,原质原味。有咸的,有甜的,还可以冰镇,再弄根油条,费时费事,别的小店没有。菜肉包的馄饨,汤是大骨头煨出来的,成本高,别的小店舍不得。面的浇头就更精致了。别的小店是常见的雪菜肉丝,青椒肉丝,瞿燕是茭白肉丝和藕片肉丝。别的小店牛肉是边角料,瞿燕都是牛肘子。别的小店肉丸是肉一半面一半,瞿燕是全肉丸子。再说她的几个拿手菜。象五香素鸡,素鸡要紧扎,才有嚼头。走油锅要菜油,色拉油没香味。放的葵香是大葵香,不是小葵香,小葵香有药味,影响素鸡的味道。煨素鸡的汤是肉汤和骨头汤,用水煨就差远了。这么一来,燕燕的素鸡就与众不同了。其他如大肠,别家用洗洁净洗,把大肠的本身仙味和肉香就洗没了,燕燕都是用石碱慢慢打,既干净,也不影响大肠的味道。譬如猪抓,一定要先过一遍水,抓前面的甲一定要去掉,不然会有猪屎味。放冷水小火慢煨,最后烂了要放点菜油,既美观,引起食欲,又能去腥。总之,燕燕的菜啊,在细节上多下工夫,只一个月,就在所有的小吃店中小有名气了。引得各路吃客,纷纷登门。点名要吃。燕燕就忙不过来了。王一平这辈子,这双手,握过枪,拿过笔,扛过摄像,抱过孩子,还洗过衣服,就是没有拿过锅铲。只会洗洗菜,洗洗碗,还老洗不干净。只好雇个下手,小陆,一个不爱说话的小丫头,王一平就显得没事做了。

转眼就到了十月底。

天阴着,云象黑雾,在高高的天上,飘啊,荡啊。神不守舍的样子。夫妻两个忙完早饭,小陆在洗碗。都没食欲,王一平喝着咸豆浆,瞿燕喝粥。王一平忽然闻到一阵香味,是香水的那种香。凑到瞿燕身边,是她身上的。

奇怪了:“你买的?”

瞿燕:“买的。不好吗?”

王一平:“不是,就是不习惯。我不记得你用过。”

瞿燕:“上灶,去去腥。萎了,闻闻,去去乏。别人也惬意,自己也精神。”

王一平:“我就是奇怪。”

瞿燕:“你要不想我就不用。”

王一平抬起头,又看到了口红,心想:真怪。

嘴里却是:“你用吧。”

看着怪。

心里说。

两个人都看见了,来了一辆大卡车。装着满满的家具,象是搬家。进了新村的大门,是新来的住户。看着卡车一转身,就停在大门的旁边,是紧靠大门的11——101,来了新住户。隔着围墙,跟燕燕小吃店平行。小吃店的后窗,正对着这家的门。王一平喜欢看热闹,职业病,就绕了过去,看着工人们搬家。想看看,来住的到底是什么人。

从驾驶室里,下来一老人,有六十五岁左右,头昂得很高,象是始终在倾听什么。头发板板,带着墨镜,酷酷的造型。左手撑一根粗粗的拐,磨得很亮了,象多年的用品。王一平想,是盲人?搀他的是驾驶员,跟他低声地说着什么。他拽着驾驶员,在一步一步丈量着什么,从门口走到台阶,再从台阶走到大门。老人边走边在嘴里数,走了一遍,老人笑了,那笑只能意会。脸上的肌肉也不见动,只是嘴瘪了一瘪,很难看。老人进了大门,回了自己的家。王一平看明白了,真是个盲人。

生活在继续。生意在继续。都很不错。现在的生意,就是生活。

王一平刚下岗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赚钱,要比在公安局挣得多。要让他们后悔,让他们羡慕。现在,每个月挣的钱啊,比在局里多两倍还不止。但王一平反而失落了。王一平到局里去拿工资,穿着以前不敢想的名牌,头啊,鞋啊,连袜子都是新的。看着原先的战友们,忙得脚不沾地,刮风一样的走路,放炮一样的说话,心情就旧了下来。是旧有的心情占据了心间,跟全身的新形成了对比。人,在一个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象被这个环境磁化了一样,重新换环境,有个去磁化的过程。而回到旧的环境,又会再次被磁化吸引,自己是不能自主的。王一平回到家,决定下个月的工资,自己不去拿了,免得伤感。

小吃店从开业起,买菜都是王一平包。没有别的原因,他有个同学在工商局,就管虹桥菜场。王一平去得多了,跟他下面的协管员都熟了,每天去,把要买的荤菜报个斤数,都由他们去买,素菜自己采购。不仅质量好,也省钱省事。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36367075
3F
36367075 Lv0
王一平洗着碗,心里一震,觉得这世界真残酷。

本想再问几句,再看何仙,已经收起了刚才瞬间的神往,恢复了平静。

王一平怕这样的场景,就随口说:“何仙啊,我给你送里几个月的面了,帮我算一回,钱我照样出。”

何仙仰起头,笑笑,那笑只能意会,也就是嘴瘪了一瘪:“一平老弟。我叫你老弟了,你啊,就要翻身了,就在今年,多话我不能说。”

说完,顿顿,何仙又开口了:“一平老弟,你是个好人,我会帮你翻身的。”

这话让王一平目瞪口呆。

当一个人,自己都觉得一切无望的时候,一个盲人,随便的几句话,却让一个健全的人,心灵产生震荡,内心出现希望,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一平从那天开始,心情就越来越稳定了。

生活,就在王一平稳定心情的注释下,继续着——看上去一样,而王一平以为——不一样的生活。其实在内心,在潜意识里,王一平一直在想,将要发生什么,能帮助自己翻身呢?他不明白,是这样的期待和盼望,在鼓动着他,在挑唆这他,在牵引着他,用行动去翻开每一天。平凡的人,都希望有不平凡的东西,在自己的生命里出现。从而证明自己,也可以不平凡的。尤其现在的王一平,他要让瞿燕,再一次,对他发出粘人的笑。

这真的很重要!

王一平的日志里,当晚多了一句话:砖头瓦片也有翻身日。

但是,整个春天都要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倒是那个周宏生,还一如既往地来,他老婆死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他自由了!王一平心里想,但没敢说出来。每天早晨,只要没课,他都来坐坐,吃完面也不走,东搭葫芦西搭瓢,把所有的陈年旧事都翻出来,根本就无视自己的存在。是他周宏生无视自己,还是王一平自己无视自己,王一平也辩不真切。他们做过同学啊,往事特多,瞿燕只要听到好笑的地方,就会笑得抖抖的,是一身的肉都在抖啊,露在外面的就抖得更凶。骚婆娘!王一平的脑筋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词。

不过,王一平相信,不管如何,瞿燕是不会做出那种事情的,所以,王一平想,随她去,总归是我的老婆,不见她气,况且,每隔几天的“家庭作业”,自己做得越来越好,她也配合得比以前更好。

事实如此,生活就该有一切的事实组成。

事实是,何瞎子讲的翻身,王一平内心的奇迹,还没有发生。

夏天就来了。

城市的夏天,来得凶猛,水叽叽的,象进了蒸笼,皮肤,永远没有干滑的时候。王一平买回菜来,先喝一大杯自来水,再冲个冷水澡,面是吃不下的,来碗大麦粥,就去给何仲天送面。

敲门,再敲门,没有声音。王一平急了。从来没有的事情啊。更加用力,门还是没人来开。会不会又象夏伯海一样?王一平突然冒出了这个很坏的念头。想也没想,就去打了110。来的人都熟,不用多话,就开了门。一进门,没有想象中的场景,再进那扇自动门,发现何仲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神情萎靡,床上一片潮湿,发出难闻的臭气。

是生病了,急性的肠道感染,腹泻了一个晚上,重度失水,虚脱了,爬不起来了。难怪。

王一平没有多想,立刻走过去,把何仲天背起来,上了110,正要吩咐开车,何仲天抬抬身,指指家的方向:“我的手杖,手杖。”

王一平再回去,找到放在床头角落里的那根手杖,一拿,还很沉。心想,这何瞎子的手劲还蛮大的。

车到医院,王一平谢了110的人,背着何仲天,挂号,看急诊,医生一看,说要住院,再去办住院手续。麻烦了,来得急,没带钱,又是夏天,也没口袋放钱啊。王一平恳求,不行!是医院的规定。王一平急得也要虚脱了。坐在一旁的何仲天说话了:“我带了,帮我个忙,来,你用劲,把手杖的弯头向外拧,对了,再拧,好了,给我吧。”

大开眼界。

难怪,何瞎子手杖从不离手,有机关的。拧开弯头,就是一个中空的洞,里面全是支票。

电光火石一样,王一平一下就想到了什么。可又没有确切,等稳稳神,捉不到了,飞走了。

先忙住院的事情吧。

整整住了好几天,到底年纪大了,不容易恢复。白天有保姆来看护,晚上就是王一平来陪。何仲天没有子女,没有亲戚。王一平到了晚上,也不想回家,正好是个理由。说起来,王一平晚上不想回家的理由是,他怕了每晚的,瞿燕的火热的“战斗热情”。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如金钱豹。想到还有豹子在等着自己,王一平觉得未来太具体了。

陪护的第一晚,何仲天觉得稍微好了点,对正在看报纸的王一平说:“说说话。”

王一平靠近床头,给他喂水:“你没好,别说话。要静养的。”

何仲天不理王一平的拒绝:“我八岁瞎了眼,那个年代啊,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学算命。算是正道。不然就要去学要饭。那是邪道。父母亲专门为我拜了师,他们说啊,他们总算为我找到了一条路了。他们死了也放心了。”

说完这几句话,何仲天就喘气了。王一平为他拍拍背,很快就睡着了。

王一平看看表,才九点多,想着小吃店正是最忙的时候,就想回去帮忙,一想,算了,今晚是第一晚,全陪吧。也别打电话,瞿燕为自己的举动正生气呢,多管闲事。

别人的生命在她的眼里,也是闲事了。

什么是正事?

第二个夜晚,好多了。

何仲天对王一平说:“我进门时,有个师哥,有个师姐。师姐是师傅的女儿,她不是瞎子。她也不学算命。她照顾我们三个人的起居。”

“师哥是先天的瞎子,我不是。”

“我看见过美好的事物,看见过美丽的女人。”

“我从心里不服气,我的命运。”

“我比我师哥聪明,但我没他专一。”

专一!

现代人有专一的概念吗?

家庭需要专一,事业需要专一,感情需要专一,婚姻需要专一,说穿了说全了,生活需要专一。

我的生活专一吗?

读书,当兵,回家,工作,结婚,我是专一的。

但专一的结果呢?

下岗。

我的感情专一吗?

专一的,我就是为了瞿燕,才回家的。

但专一的结果呢?

瞿燕每天,在向别的男人,展示她的十足女人味。

王一平在这样的思想中,睡着了。

第三个晚上,何仲天已经能起床了,能喝流质了,坐在床上,瞪着前面不知名的地方,是王一平在感觉他在瞪眼:“我们一起长大,都喜欢上了师姐。”

老套的故事,才可以永远老套地重演。

王一平说:“我都能算出来,师姐不喜欢你。喜欢你师哥。”

何仲天不动声色:“你说说原因。”

王一平说:“你自己给过答案了,你不专一,你太急,你太浮燥,心不定。”

何仲天说:“对啊。师傅说,这是我们这一行的大忌。”

浮燥啊,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了。

王一平就想到了,自己和瞿燕的经历,才大半年啊,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何仲天说:“我急,我心不定,我心浮气燥,是因为,我看见过,原本可以属于我的,一切美好。而我师哥,他没见过啊。他根本不知道,美丽的女人,是怎样的动人。他有什么权利占有她?她该属于我!”

那么,我也是因为,我看到了瞿燕,看到了美好,所以才有回家的选择,才有今天的结果,这就是看得见的因果吗?

如果我当时看不见呢?

王一平,突然有了打个电话给瞿燕的冲动,想问一问瞿燕,如果王一平,不是选择瞿燕,那将是怎样的结果呢?

拿起电话,心里笑了,傻了吧。问也是这样,不问也是这样。生活可以是多选题吗?

不是。

第四天一早,王一平菜买好,坐着三轮,来到小吃店,居然没有开门,小陆也在等,有半个小时,瞿燕才赶到。开了门,就发火:“你每天晚上去医院,陪那个不知道死活的老东西,我晚上一个人,忙得失了火一样,一睡就失了时,你还想冲我发火,是吧?你说话啊?”

王一平当然没话说。也不想说。

他喝一大杯自来水,冲了个凉,喝了一碗大麦粥,开始洗菜。

刚洗好菜,手机响了,医院来的,保姆打的。

医生的表情很怪,反复问王一平的身份,等王一平反复强调了几遍,才把实情说了出来,说何仲天来住院,他们就觉得不是一般的肠道感染,做了另外的辅助检查,得出的结果是,结肠癌,已经转移,估计时间不长了。

王一平想起,何瞎子,不,是何仙,肯给自己讲他的过去,那他一定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是何仙啊!

他从来没问过自己的病情。

难怪啊。

晚上,王一平一如既往,来陪护何仙。

何仲天的精神,看上去不错,王一平以前,从来不敢细看何仲天的脸,今天因为特殊的原因,就细细地看了看,这才发现,是瘦多了。

何仲天说:“我们继续说?”

王一平说:“好啊。”

何仲天说:“师傅后来也说了,你们别闹,谁做了我女婿,就跟我在这里立根,另外一个人,必须远走他乡,自立门户。”

王一平接:“你就走了?”

何仲天说:“师傅有了规定,当然不能违背。况且,没是师傅,也没有我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远走高飞,未必是坏事。

生活么,该逃避就逃避。

退一步海阔天空。

王一平问:“你到了哪里?”

何仲天说:“我到的地方多了。到处跑,到解放后的那几年,我到了东北,就定了下来。一晃啊,四十多年。”

王一平问:“一直没回过家乡?”

何仲天说:“我回来做什么呢?师傅说过的,师哥比我强。算得比我准。我回来,哪有饭吃呢?一山容不得二虎啊!”

王一平问:“这算得准不准,真有说法吗?我觉得你们就是骗人的。”

何仲天说:“里面的学问太深,说不清,也不好说。”

王一平突然想起,何仙给自己的话,欲言又止。

何仲天问:“你一定在想,我上次说的话,怎么还没兑现,是不是?”

王一平真的要佩服了。

何仲天道:“别急。”

沉默半天,何仲天笑了。

王一平问:“笑什么?笑我吗?”

何仲天说:“我笑我师哥。”

王一平问:“你笑他什么?”

何仲天说:“你就会知道的。”

王一平静等了片刻,发现何仲天,已经含着笑意,睡着了。

王一平想,是该回趟家了,换换衣服吧。

到了门口,才发现,钥匙落在医院了。

轻轻地敲敲门。

重重地敲敲门。

狠狠地敲敲门。

没有回声。

王一平拿起手机,打瞿燕的手机,关了。不会吧。才十点啊,小吃店还在忙啊。怎么会关机呢?打车就往小吃店去。

黑灯瞎火,真的关门了。

不用再想了。

王一平象从高处跌落一般,没了方向和位置。面前两颗眼泪,发着悠悠的蓝光,至天明才散。

王一平坐在酒瓶堆里,半梦半醒,想起了何仙的一句话,看得见是一切贪婪的根源。

瞿燕,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生活,看到了生活中的人,看到了人的真实的面目,难道是这一切,反而让瞿燕,失去了生活真正的目标?

真正的生活,成了理想的生活的罪恶的根源。让生活在理想中的人,变得自私,贪恋,和占有。

第五天一早,医生跟王一平商量,要转到肿瘤科去做化疗,王一平说,做不了主。要跟何仙商量。

何仙就一句话,回家。

王一平,搀着何仲天,往家里走去。别人看上去,他比何仙,更象个肿瘤病人。

来到小吃店,门半掩着,没有生气。

王一平进了门,瞿燕,正眼巴巴地等着,一脸的讨好。

没有了口红,没有了香水,也没有了前卫的穿着,让王一平感觉不出来,是这一个是瞿燕,还是另一个是瞿燕。

瞿燕照例喝粥,王一平照例是咸豆浆,瞿燕忽地惊叫:“你怎么这么难看?生病了?”

王一平摸摸脸,真的,就一夜脸就瘦得露骨了,照照镜子,是难看,黄僵僵的,象黄疸肝炎的病人。心里明白,只说了句:“何仙得了肿瘤了,急的,几夜都没睡好。可怜的人啊。”

王一平一碗豆浆下肚,身体恢复了,思维也恢复了,他呆呆地想了半天,豁地一起身,把大家吓了一跳,他嘴里咕了一句:“手杖。”

瞿燕诧异:“手杖?什么手杖?”

王一平跑出几步了,才回头:“我去看看档案里的手杖。”

瞿燕赶出门:“我去买菜,叫你的同事们来喝酒。”

当晚的日志,王一平写道:盲人看不见,明眼也看不见。翻身了。何仙啊何仙!

想了想又添了一句:手杖找到了。

一周之后,天气突然变凉了,王一平一早,买好菜,没喝自来水,没有冲凉,吃了一碗牛肉面,端了一碗肉丸面,给何仲天送去。

坐定,看住何仙吃得很香,也很吃力了,每吃一口都要擦擦汗,王一平拿过一把扇子,在一旁扇着。何仙很怪,再热的天,不用电扇,更不用空调,就是一把莆扇。

他说,从来就没觉得这世界热过。

吃完了,王一平洗碗,何仲天扇着扇子,其实不热。

还是他先开口:“你知道我师哥的名字了吧。”

王一平机械地洗着,那只早已干净的碗:“是的。”

何仲天笑了,那笑只能意会,也就是嘴瘪了一瘪:“我们是排名的。他伯我仲。他海我天。排序上他比我大,名字里我比他大。”

王一平不敢问心里的问题了。

何仲天说:“你怕了?怕伤了我?不会的。我自己蠢,连门也一样。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沉默,王一平还是不敢开口。

何仲天又笑了:“你还记得,在医院,你问我,笑我师哥什么,我怎么回答的?”

王一平急急忙忙接口,生怕一慢就接不上了:“你说你很快就知道了。”

何仲天慢调斯理,一字一喘:“我师傅说,我师哥算的比我准。我服了。但有一样,他没能算到他是怎么死的,我算到了。我知道我会怎么死。”

一阵剧痛袭来,何仲天脸色煞白,大汗淋漓,缓了半天,才接下去:“我,总算比他强了一回!”

一周之后,本地的报纸上,二版头条,刊登了王一平,全新的公安制服的彩照。文字的内容是,本地的公安局局长,特意安排王一平下岗,安排他做卧底,接近老谋深算的的盲人凶手何某某,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终于揭开了何某某雇凶杀人之迷。据何某某交代,他雇佣了东北某地的无业人员洪某,勒毙了夏某夫妇,答应他杀人后,夏某的钱财全部归他。而夏某的钱财,就在他平时不离手的那只手杖里。这个秘密,只有作为师弟的何某才清楚。何某杀人的具体动机,至今不祥。因为他在正式批捕之前,已经身患癌症,不治而亡了。为了表彰王一平的奉献精神,局里上报省公安厅,为他申报了三等功,并提一级工资,重新上岗,继续从事档案室的工作。县公安局集体荣立了二等功,局长在全省的公安系统,受到了通令嘉奖,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0   2005-07-25 03:53:51  回复
36367075
2F
36367075 Lv0
每天一早,五点左右,夫妻俩一起出门,王一平叫辆三轮车直奔菜场,瞿燕是骑着自行车往店里去。瞿燕把炉子生好,水烧滚,浇头炒好,面团好,要到六点半左右。这时吃早饭的也来了,王一平的菜也到家了。可以帮着端端面,收收钱。再下去就没他的事情了。这天,王一平买好菜,正遇到老同学来,他一般不会那么早来的,都有协管员忙。这天是上级要来,检查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所以起早来转转。两个人,就坐在他的办公室,聊起了许多的往事。一聊就没了时间。等想起来要回去了,已经八点了。王一平心想,完了,回去一顿批。自从开了店,家里的地位就变了。战争时期,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平时代,锅铲头里出政权。

王一平不停地催着三轮车,快啊!快啊!嘠的一声,三轮车一个急刹,停在了门前。王一平心里,早好做了准备,候着瞿燕那一大嗓子。怪了!没出声。王一平斜着头,往店里望去,一个男人的背影挡住了视线,只听到瞿燕在笑,笑得很媚很腻。那笑啊,和原汁的蜜一样,粘人心啊,从空中划过,能盯得住飞来飞去的小蝇虫。王一平的心就曾经被粘过,但有七八年没被粘了。今天是谁啊?

王一平故意高声,跟三轮车夫讨价还价。笑停了。王一平的心才舒服。瞿燕出来了,拿出钱付了车费,嘴里嫌王一平烦。真少见!放在从前,都是她烦车夫,从三块烦到两块。进了门,瞿燕笑语盈盈,指着那男人:“老同学哦,周宏生,就在对面的职业学校做老师。来吃面的。”

周宏生!

王一平曾经在心里蔑视过的,一个名字。是十几年前的,怎么说,情敌?

但现在,王一平敏感地意识到,在周宏生的潜意识里,只怕自己的名字,将要成为被蔑视的对象。因为他能使瞿燕发出粘人的笑,而王一平,现在不能了。而这笑如果粘人,那么,他们之间的见面,肯定不是第一次。王一平一下都想起来了,口红,香水,每天的梳妆,妩媚的神情,粘人的笑声。即使是结婚的时候,瞿燕也没有,把属于女人的一切媚态,展现出来。当然,她那时还不是十足的女人,是王一平把她变成了十足的女人。但结果是,她把属于女人的十足的媚态,展示给别人看了。

王一平是有头脑的人,进门后,主动跟周宏生打招呼:“应该称呼周老师?”

“这是—”周宏生面向瞿燕:“王督察。”

“什么督察啊,他又不是警察,小职工而已。”

“那应该称呼王工罗。”

“还王工呢,都下岗了。那象你做老师的,金饭碗啊!”

王一平敷衍地握了一下周宏生的手指,也不理会瞿燕的话,更不去想瞿燕的表情,帮着小陆去洗菜了。这是自己的事情。每天都是在这个时间里,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让时间因为事件发生变化,那么也就是不让心情因为事件发生变化。王一平,现在能做的,就是客观上让一切,没有变化。

当晚,王一平翻出已经落灰的工作日志。还是那天下岗集训的前一晚写的,没有工作了,当然也就不用写工作日志了。王一平翻开日记本,先写了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再添了一句:女人心,海底针。

随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王一平象从前一样,做自己该做的,想自己该想的。王一平对自己说,不要有心理负担。他们,没做什么事情。老同学吗,聊天而已。至于那属于瞿燕的媚,那是她的心情使然,也说明,跟着我王一平,过得不错。

王一平自欺欺人地释然了。

但是,连洗菜的小陆都看出来了。王一平有负担。

负担是什么?看的见的一付担子,你能扛起来,它就是你的负担。你扛不起来,落脚在地上,它就不是你的负担。而看不见的担子,就正好相反。在你心里,你能扛起来,它就不是负担。而你扛不起来,落脚在你心里,它就是你的负担。最怕是落脚在心里,还生根了。那就是一辈子的负担了。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被现实的担子压住了,心里往往落不下担子。一旦生活给你解了负,那么心里就自然而然地负了重。王一平,也不例外。

每天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周宏生也一样的来,总是一碗肉丸面,瞿燕还是一样的笑。王一平呢,上午,买菜,洗菜,中午,端盘子,收钱,下午,泡浴室,睡觉,晚上,端盘子,收钱,忙完了,喝点小酒,买份报纸,每字每句地看,很晚才肯回家,都要下半夜的三点左右,回去也睡不着。有时在工作日志上,写一句:难得糊涂。有时候写的是:不思八九,多想一二。还有就是:能屈能伸大丈夫。瞿燕,这时已经睡得很死了。王一平呢,故意不去关心她的行止了。

冬天来了,小吃店的生意一样很红火。这天早晨,王一平和小陆,蹲在门前洗菜,先听见“笃笃笃”的声音,远远近近地传过来,等声音到了近前,先看到一根拐杖的脚,象树的根,盘根错结,须发怒张,戳到了王一平的面前,王一平抬起头,是一张戴着墨镜的脸,象在笑,只能意会。嘴瘪了一瘪,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老板,来一碗大肠面。”

是住在后面的那个盲老人。

王一平忙搀着他进了门,落好座,帮他拿好筷子,盲老人一口的感谢,普通话讲得很地道,听着受用:“多谢了!大哥!我搬过来就听说,“燕燕”的面不错,老想着来尝尝,也没个机会。今天终于有时间了,我来尝尝。多少年了,也没吃家乡的面了。”

燕燕听了这话,越发要现手段。在北方呆的时间长,口味重,要辣和咸,面要稍硬。但又是老年人,浇头要烂。老年人,味重可以,口清爽,忌油。这样的一调整,这碗面没话说了。边吃边叫好。面吃完了,叫好声也没停。

盲老人付了钱,想了半天,瘪了瘪嘴:“不错!难得的美味。我想麻烦老板一件事,不知能不能说。”

王一平和瞿燕异口同声:“没关系。说吧。”

盲老人说:“我想麻烦你们,每天早晨八点半,送一碗面到我家,就省了我老瞎子跑了。送餐的钱,我出。”

王一平说了:“钱不用的,就几步路,每天就我来吧。从明天开始,好吗?”

盲老人站起来:“我就知道。只有人品好的人,才会有如此的手艺。厨品也是人品啊。”

王一平一直把盲老人搀到大门口,盲老人说:“好了。”

王一平说:“好吧。”

王一平回到店里,瞿燕拉着脸:“就你嘴快。送餐钱是他提出来的。你拽什么。嫌钱多啊。”

王一平怔怔地看着瞿燕,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奇怪。怎么会变得如此之快呢?象陌生人了,才半年不到啊。以前,不,就去年下岗的时候,也没如此地看重钱啊。王一平觉得,真的很有必要,跟瞿燕谈一次心了。

这一晚,瞿燕似乎知道王一平的心思,早早地收了门,早早地回了家,还不许王一平喝酒,两人早早地上了床,瞿燕象从前一样,忽着王一平的身体,也不说话,手不老实。

王一平右手抓住瞿燕的右手,在被子里上下搏斗了一会儿,还是投降,她的手依然放到了两个人都觉得该放的地方。

“炳生哦,不想啊!”

“你才是炳生!我就不想!”

“臭炳生!你以为我变了,是吧。”

王一平一阵心酸,无语。

“我是觉得我没变。你以为的变,简单得很,这半年多,我比以前更了解这个社会了。以前在厂里,跟图纸打交道,哪里能面对面,看到这么多的,人跟人的面孔呢,看到这么多的,人跟人的心啊。你再看看,现在的人,是怎样的看重钱,我的做法,跟别人比,差得远啊。我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凭本事吃饭,寻我该寻的钱,我变了?”

王一平抽抽鼻子,欲言又止。

“我晓得你还要讲什么。我抹香水,搽口红,凃胭脂,你肯定要不舒服了,以为我是做给别人看的。你们做男人的,量气真比芝麻小。周宏生是我老同学,我跟他的事情。不都跟你讲过了?他现在日子过得不舒坦,老婆生肝炎好几年了,心里闷,碰到了,跟我讲讲,我劝劝他,不应该啊?告诉你,我打扮,才不是为了你们呢。我为自己。四十岁的人,不打扮?到六十岁就来不及了。我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手上有了钱,我还苦我自己?你么,总是,自以为是。男人,总以为------。”

王一平怎么也没想到,瞿燕居然能这样的滔滔不绝,人象失了脚,从高处跌下一样,心不在心窝里了,晕啊!再一次感觉到了心,是从低处爬起来了,全是心酸。人一转,背一弓,睡吧。

瞿燕却来了兴致,嘴里嗯啊嗯的哄着,手呢上下左右的拨着,王一平哪里挡得住呢。只做作了一小会,就乖乖地发起了阻击战,几上几下,终于占领了山头。真是别有滋味。唉!总归是自己老婆,不见她气了。从此开始,放弃以为,渐近投降。

好象是为了印证瞿燕的话,第二天,周宏生就没来。而瞿燕的笑声依然如故。香水也象笑声一样的甜腻了。粘人啊。王一平的头更低了,端着面往盲老人家去,象走在梦境里,脚下忽高忽低,是心情有高低。

王一平来到门前,要敲门,顺着抬起的手,看见了门上的,红纸黑字,不是对联,横着贴了两幅,上面一幅,从左到右,写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下面一幅,也是从左到右,写的是,命里无时莫强求。

王一平手缩了回来。

谁能先知道,什么是自己命里有的,什么是自己命里没有的呢?

王一平刚要再抬手,门开了。

盲老人笑着站在门里:“我听到您的脚步声了。在看门上的字吧。”

王一平楞住了,他怎么知道我在看字呢?来不及想就进了门。

一进门,王一平就象漂进了梦境一样。这地方,梦里来过。似似非非,半真半假,所有的色彩都看不透彻,所有的存在都摸不真切。

“你当过兵吧。”

一句话,把王一平拽回到了现在。心说你会看相。不对啊。他是盲人啊。那就是说会算命。对了,门上的横联。轰!!!王一平想,来过的。夏伯海!

他的客厅就是这样的布置。

王一平放下碗,想了半天,还是问了,他心实,不藏话:“你怎么知道我当过兵?”

盲老人端起面,闻了闻,瘪了瘪嘴:“真香啊。你坐吧。”

也不理王一平,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连汤都见底了,盲老人一放碗,才说:“你走路的频率比一般人快,而且,脚点跟脚点之间的时间差,基本一样。脚点也重,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这样的。”

王一平不知道,盲人的视觉没有了,听觉就会代偿性地发达一些。

王一平的嘴张得很大,半天才闭上。

当晚的日志,王一平写道:千万别和女人讲道理。

后面一句是:夏伯海的门。可能吗?

此后的每一天,王一平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给盲老人送面。第一个礼拜,王一平都不敢多耽搁,也不敢多说话,总觉得他家里的气氛很怪,说不出的诡异。盲老人雇了一个保姆,每天来帮着烧两顿饭,洗洗衣服。盲老人每天从九点开始,给人算命。到十二点结束,一天工作三个小时。王一平帮着心算过,半个小时一个人,一天就六个人,每人收费一百元,就六百。纯收入啊!燕燕的小吃店,再忙,一天的纯收入也没有六百啊。王一平就开始留心这个盲老人了。

盲老人给人算命,与众不同。他没有高声,人坐在他面前,他就靠得很近,问清了姓名,年份,出生,属象,他就用手去摸对方的额头,下巴,双手。他沉思,第一句话,必定是:你的命已经在了,不可改变的。我只是先一步告诉你而已。不论是谁,人的一生总有些关卡,我也能先告诉你,但我没办法给你解,你还想算吗?

听了这话,越是有头脑的人,越想听下去。欲擒故纵的手法。只要对方点了头,下面的话,王一平是听不到的。盲老人会起身,带算命的人进里屋。门是弹簧门,不用手开,用脚一推,进去后,门自动关上,很严实。王一平就联想起,夏伯海家的门,也是如此的结构。难道所有的盲人,都这样吗?

整个冬天,王一平送面到盲老人家,先搭讪几句,什么都说,天南地北,中东北美,家国天下,掌故传奇。王一平是没事喜欢看报纸,盲老人是每天下午听收音机。话题永远存在。男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喜欢谈与己无关,但与天下有关的大事情。它是一种远见和智慧的展现,也是内心张力的较量。

春天来了。

王一平正式下岗了。

当晚的日志,王一平写道:人到中年万事休。休!

王一平和盲老人的关系,不即不离,一是盲老人很忙,去送面的时间里,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吃面,头也不抬,坐在一旁的王一平,不好意思主动说话。二是,盲老人的戒心很重,谈国可以,谈家就免了。所以,从冬到春,王一平唯一知道的是,盲老人叫何仲天,六十七了,就这么多。还有,他每天都赚很多钱,让王一平都眼红心热。王一平自己不知道。

瞿燕还是那样的忙,改变还是那样的快。香水换成了名牌,香味由浓转淡,口红换成了名牌,颜色由红转浅,春天才来,她就开始试穿夏装了,是前卫还是先锋。歇下来会哼歌,要么发呆。难得用正眼看王一平,王一平要想看得清楚,那双眼睛,白天,白多黑少,晚上,全部紧闭。除了晚上身下的叫喊,让王一平知道,那是瞿燕的声音。其他的时间里,王一平已经很难听到瞿燕的说话声了。更不能从瞿燕的眼里,看出她想什么。他自己呢?在瞿燕面前,也变得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得体的说话,只好不说。

王一平工作了十几年,除了同事,并没有朋友,和他的个性有关。在他的记忆里,除了同事在一起聚聚,就没有其他的人了。业余时间,都是给家磨掉的。现在有空了,多了,王一平能去的,也就是单位。他一去,都叫他王老板,闹着请酒,王一平就把一帮兄弟们,带到自己的小吃店,闹酒闹菜闹饭,自己每次都大醉,醉后胡说八道,被人看不起啊,活得没自尊啊,等等之类的话。醒来后忘得无影无踪,但瞿燕记得很牢,在心里扎了根,就不高兴了,闹了几次矛盾,冷战了很长时间。王一平叹叹气,歇,收心,觉得自己象一只飞虫,没有目标,还是伤了翅膀的飞虫,在这偌大的城市森林里,找不到可以落脚的那片叶子。

这一天,王一平端着面,一进新村的门,觉得有什么东西,拂在脸上,痒兮兮,又很舒服,退后一步,看清楚了,是新发的杨柳枝,已经垂到了自己的脸面了,算算阴历,三月出头了,难怪,春天真的来了。

进了门,何仲天吃面,自己看着他出神,突然冒出一个问题,盲人知不知道什么是春天的颜色?什么是绿色吗?

面很快就吃完了,王一平拿过碗,边洗边想着刚才的问题,就漏了嘴:“何仙啊,你见过颜色吗?”

仙在当地的土语里,有先生的意思,而何仲天又会算命,又算是另一种仙,叫他何仙,有两层含义在内。

话一出口,王一平就后悔了,会伤自尊的。

何仙点起烟,猛抽了几口,才抬起头,想了半天:“我不是先天瞎子,我是八岁生病瞎的眼睛,穷,没钱看。我见过绿色,也见过美丽的事物,唉,见到就会生贪心,眼见是一切贪婪的根源。眼不见是真净。”

太出乎意料了。
 0   2005-07-25 03:53:42  回复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5-07-25 03:53:07  回复

回复/评论:看不见的发生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中国政府在构筑战略资源防线,重拳打击稀土走私!
  2. 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四万亿美元,创人类历史纪录!
  3. 在美国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五座小镇
  4. QQ等级256级用户诞生,首次解锁“时光企鹅”图标!
  5. 美国国会通过了减税法案,马斯克和川普总统再次激烈交锋!
  6. 川普政府计划改革移民签证制度和入籍考试
  7. 遥控器电池,被幼儿误吞… 欧系保险公司赔付了近1.4亿元人民币!
  8. 中美经贸谈判重启,瑞典磋商和商界代表团访华“双管齐下”
  9.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10. 美国移民新机遇:紧缺人才的绿卡通道“无需排期”
  11. 突然“失去住持”的少林寺情况如何了?
  12. “外星来客”以每小时21.6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
  13. 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和破局之道
  14. 川普总统声称希望中国“增加美油采购”
  15.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6. “全球最强护照”排行榜又更新了(2025版)
  17. 健身网红在飞机上的着装引争议
  18. 川普政府打算“发钱啦”
  19.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20. 难怪马斯克公开认错… 川普总统的相关杀器可以更多?
  21.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22.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23. 移民并非背叛,是一种勇敢的人生轨迹选择!
  24. 美国新法案“大漂亮”引发了全球资本配置大调整
  25.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26. 川普政府在力推药价改革和数字医疗系统
  27. 马斯克打算组建新党“美国党”代表中间派
  28. 韦伯望远镜(JWST)发布迄今为止最大的早期宇宙地图
  29. 川普总统批评支持者,马斯克激烈回应!
  30. 核聚变技术或将成为黄金价格的颠覆者
  31. 宗庆后家族的多处海外房产曝光,价值数亿元!
  32. 萝莉岛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马斯克并非不懂政治,而是太懂了!
  33. 川普总统签署了“对等关税令” 引发全球震荡
  34. 比尔盖茨的财富突然蒸发了510亿美元,真相却令人肃然起敬!
  35. 中美连谈5小时,川普总统公开感叹“中国太强硬”… 英伟达在加紧扩大芯片出口量
  36. 川普总统宣布“金卡计划”网站开放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71, 2025-08-12 06:33:06

Processed in 0.080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