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观点:对于中国生产的数码影像类的产品,可以说面对国外众多品牌的打压,日子过得真的很艰苦,究竟现在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2005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可谓风起云涌,Sony、佳能、富士、柯达、Samsung 等国外品牌毫不隐藏自己的野心,在市场占有率已经明显高于中国生产的品牌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放松产品渠道方面的拓展,在技术改进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他们一改往日只霸占中高端市场的策略,新年伊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产品、价格、渠道之争。这些洋品牌纷纷集中发布新品,推出了多款涵盖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数码相机产品。相反的是去年轰轰烈烈的中国生产的相机厂商却归于沉寂。
据CBIResearch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格局表现Sony、佳能和富士等日系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到了68.2%。美韩品牌Kodak、Samsung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16.7%,在市场前十位占据较好位置。国内品牌如联想,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市场份额不足5%。
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国字号厂商面对洋品牌咄咄逼人的入侵是否又将会以失败而告终呢?中国生产的DC的前途到底将何去何从呢?民族企业到底在这个行业内还能支撑多久呢?
一、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市场综述
1、技术因素
我们都知道影响数码相机性能的主要是其感光元件CCD技术和镜头,CCD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日美企业手中,全球25%高端数码相机的CCD芯片是由柯达提供的,CMOS技术则由佳能把持。而镜头技术也是由一些国外的光学老厂把持,主要有卡尔•蔡斯、施奈德和徕卡,Sony、松下、Samsung 、柯达、卡西欧等品牌的数码相机均使用他们的镜头技术。另外,也有一些数码相机厂商使用自己的镜头技术,如佳能、宾得等等。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的CCD、镜头、处理芯片等技术严重依赖国际企业,如今的国内厂商只能将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另外,与数码相机相关的存储部件,如SD、CF卡等,这些技术也受限在国外企业手中。
2、价格因素
200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颁布的关税总水平将降至9.9%的有关规定:数码相机等产品将执行零关税。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原本就缺失核心技术基础上又失去低价优势的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产业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Sony、佳能、奥林巴斯、柯达、富士、三洋等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厂商大量涌进中国市场,除了在价格策略上频频出手之外,还不断在国内建厂本土开发新品。
以往一直是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能与国外数码相机抗衡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使得今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3、渠道因素
数码相机主要通过3种途径流向用户:IT产品零售渠道(电子市场)、传统照材专业渠道(照相器材专营店)、传统百货零售渠道(百货商场),后两种属于大众销售渠道。
目前国内数码相机市场主要是还是IT产品专业零售渠道为主,而这些渠道的经销商似乎对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没有什么热情,在与消费者接触中都没有将中国生产的数码产品作为重点向消费者推荐。专业零售渠道如此,而大众销售渠道呢?事实上,面对专业零售渠道的不尽如人意,部分国内厂商已经开始重视对大众销售渠道的拓展,但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不能不让人为其担心,在国内数码相机市场面临渠道变革之际,国内厂商将失去领跑大众销售渠道的先机。
华旗资讯前不久掀起的“800万像素普及风暴”并未能像“卡特利娜”飓风一样有影响力,市场观望者居多,真正购买者寥寥无几。
二、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前景展望
纵观今年的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国内数码相机生产厂家推出新品的速度和频率都与去年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退步,市场上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的份额已经是越来越少,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加紧研发的同时,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要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革新创造的实用功能上,有所作为。前不久明基宣布与日本大厂宾得合作,弥补了自身在光学方面的劣势,使用宾得的镜头技术开发数码相机市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取长补短,只有从相机本身做起,优质的产品才会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才会拥有市场一席之地。
此外,产品服务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国内企业应通过有效的传播、有力的推广使消费者认识到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的优势。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虽然技术一般,但质量信得过、功能很实用、服务有保障,适合购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当然,销售渠道也不能忽略,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购买渠道、细致的导购平台、合理的产品价位、开放的体验中心,是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赢得用户的关键。如果做到这些,在洋品牌林立的国内数码相机市场,中国生产的数码相机才可能会有生存之地。
转自: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