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故事片《我的长征》昨日在京举行了首映式。随着它的首映,一大批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也相继亮相。
导演三走“长征路”
八一厂功勋导演翟俊杰此番执导《我的长征》,已经是三走“长征路”。他向记者介绍,第一次拍长征是十三年前拍《金沙水拍》,第二次拍长征是十年前的《长征》,当时第一次起用唐国强演毛泽东,还引发了一段争议。
明星增添时尚元素
除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几位扮演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我的长征》还请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明星加盟,曾经以《红色娘子军》中的“党代表”形象风靡全国的老艺术家王心刚在本片中出演老年王瑞。凭借《武林外传》走红的姚晨则扮演彝族姑娘索玛,赵琳则在片中扮演贺子珍。
荧屏也走“长征路”
此外,主要讲述了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领导的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故事的电视剧《雄关漫道》于昨晚登陆央视。由崔永元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我的长征》于每周日在央视新闻频道与观众见面。
《长征》编剧王朝柱则在光明日报社召开了一次题为《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眼中的“长征”》讲座。
口述长征创作
翟俊杰:“长征”拍摄重在突破
电影《我的长征》是众多表现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率先亮相的。导演翟俊杰此前拍摄过《金沙水拍》和电视剧《长征》。第三次拍“长征”他将视角对准小人物,用小人物来展现长征全景。
“长征”作为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我认为应该常拍常新,就像二战、苏德战争,和它们有关的影视作品肯定超过“长征”,但是今天全世界依然在拍。以前我拍过两部有关《长征》的作品,都是用全景来拍摄,而这次的新意则在于我把视角对准了一个红军小战士。不再从概念出发,既要关注事,也要关注人,这才符合新时期观众的审美需要。
我觉得不少观众对于主旋律影片的认识存在误区。
其实美国也有主旋律,《巴顿将军》、《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张扬美国精神的主旋律影片。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不崇尚英雄,呼唤英雄,就没什么希望了。《我的长征》是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影片。
要谈到这次《我的长征》的突破:首先,这部电影讲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除了观众熟悉的那些领袖形象之外,还塑造了王瑞、索玛等一批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这部影片我在镜头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不管是运动、色调还是光影,都强调要有视觉冲击力;第三,我在影片中应用了很多的数码特技,像飞夺泸定桥、湘江之战都通过电脑特技让这些高潮段落更加惊心动魄。(口述:《我的长征》导演翟俊杰)
崔永元:他们眼中有泪
《我的长征》从今年5月自江西瑞金出发以来,途径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7个省份。目前队伍已行进到贵州紫云县。全队计划于明年1月到达目的地甘肃会宁。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我们做主旋律的报道,做革命历史题材宣传的时候,非常头疼,通常是费力不讨好。
以我们在电视台做节目的经验,这类题材通常是不受观众关注、不受观众欢迎的,甚至他们经常戴有色眼镜,投来鄙夷的目光。
在我们的队伍中,现在有很多21、22岁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对长征的这段历史并不清楚,但是他们参加了《我的长征》。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听到了当年参加长征那些老战士的讲述,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的遗迹。对历史上的长征有了一个全新真切的认识。你能从他们的眼中发现眼泪,发现他们的感动,发现他们的自豪,为自己是红军的后代,能做红军的后人而感到自豪。这是我们用很多种宣传方式、引导方式都达不到的目的,但是他们在路上走,在路上看,在路上想,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口述:《我的长征》主持人崔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