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来信》受邀西班牙电影节
网友【老编】 2006-12-03 17:00:05 分享在【明星/名人动态】版块    1    1
自从执导了电影《我和爸爸》,青年演员徐静蕾就又多了一个头衔———青年导演。在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受到好评之后,她又再接再厉,拿出了新的电影作品。由她根据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并自导自演的同名电影,日前已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还受到了第52届西班牙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邀请,将于9月17日至25日赴西班牙,角逐电影节的两项奖项。

不久前,在影片后期制作的工作现场,徐静蕾向笔者畅述了改编、执导此片的前前后后。

北京胡同里的茨威格爱情故事

“我两次读茨威格这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时间间隔了整整十年,但是每看一次都很感动。我一直想拍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刚上大学时我看这个故事,觉得这个女人怎幺这幺倒霉,碰上了一个负心汉,还为他抚养孩子,结局也很惨。但是后来再读这个故事,我突然觉得这女人一点也不惨,其实,她很坚强地度过了充实的一生,相比之下,那个男人倒是显得很可怜。正是由于我自己的感受有了这幺大的变化,我才相信它是一个值得拍成电影的好题材,是一个不分国界、表现人性的好故事。”我们的话题,自然是从这部电影的由来开始的。

相比去年,此时的徐静蕾心情轻松了很多。她笑言:“拍《我和爸爸》时,总觉得想要营造和表现的东西,在影片里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次,我相对比较满意,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遗憾。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片子已基本成型了。所以心情就相对好一些。”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徐静蕾坦言这两年才真正开始观察北京。因为,她导演的两部戏大都是在北京拍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很多外景,都是她一个一个胡同地跑,一点一点选出来的。“我以前从来不注意周围的环境,现在会不自觉地留心这些。还会留心什幺时候花开了,什幺时候草绿了。”

“因为这次是边拍边剪,进度比较快。现在初剪已经完成了,我要表达的东西基本上都体现了。”影片基本完成了,徐静蕾终于可以舒口气了。
“下一步在等作曲的人把音乐完成,这次我请了一个日本作曲家。其实,我是很反对在电影里唱歌的,即使有也想放在最后。《我和爸爸》就没有主题歌,但这次别人建议说要有主题歌,做宣传可以有新闻点。因为这个电影内心的东西比较多,又有年代的跨度,我希望的音乐是很有力量很向内心走的那种。”

《来信》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导演处女作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前后拍了4个半月。这些日子的心情,徐静蕾形容为“百感交集”。

她坦言这次比拍《我和爸爸》时累。“上一次拍摄特别兴奋,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一点不觉得累。这次拍摄周期长,投资大,心理压力也大。我拍到1/3的时候还很不自信,总有反复。进入到3/4阶段时,我才建立了自信。”

徐静蕾声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才是她严格意义上的导演处女作。因为“拍这个戏的时候,我完全摆脱了技术上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拍第一部戏的时候我有许多顾忌,实际上有一些是不该我想的事。拍戏时杂念太多,加上时间短,没有功夫仔细琢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投资大了,拍摄的周期拉长了,有时间精雕细刻,拍摄方案可以多一些,我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徐静蕾直言这次对她帮助最大的是摄影师李屏宾,“他经常会问我想要什幺,当我告诉他我要的东西后,他会想出不同的方案来配合我,尽量帮我做到最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著心理描写比较多,将心理活动转化为影像,曾经是徐静蕾比较担心的问题,因为心理活动很难用影像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不过,现在从初剪的样片看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很充分展示内心的电影。”

“这次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在现场我对剧本做了一些调整,有几段重场戏跟剧本完全不一样,包括结尾都做了改动。当时我在现场听音乐,突然觉得结尾该这样处理,可能就是所谓的灵感吧。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导演应该在现场找灵感,它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拍《我和爸爸》时候,我基本是按照剧本走的。这次拍《来信》,心态是那种又紧张又放松的,比较容易出灵感。就是突然会进入某种情境,那种感觉很有意思的。我觉得改动后的戏还是比较成功的。”

台词没废话,视觉很唯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把它改编成剧本,徐静蕾花了两个多月。

看过剧本的人,都对其评价很高。跟《我和爸爸》相比,人物的对白更有徐静蕾的个性风采。“这个剧本台词非常少,如果《我和爸爸》有95%的台词,这个戏只有5%的台词,情绪的东西很多。我自己认为现有的台词比较精彩,基本上没有废话。”

改编这个作品的时候,徐静蕾曾设想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不同的年代,但最终选择了她比较陌生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之前,徐静蕾从未演绎过这个年代的戏。

“如果放在现代,改编起来会有很多难度,比如女主角后来做了妓女,很多东西无法表现。但放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会保留原著的很多精华。而且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北平,在其它电影里展现得不多。它跟上海的美很不一样,非常大气。这样改编,从可看性到忠于原著上,都会做得比较好。那个年代也很神秘,视觉上比较唯美。”

“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徐静蕾说到了她两次看这部小说的不同感受:“第一次看是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上是从头哭到尾,当时是带着道德批判去看这个故事的。第二次看这个小说时,我突然想到,即便是两个人能走到一起了,又能怎样?所以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付出不存在‘值得不值得’之说,只要她做的每件事都充满激情就可以了。”

“这个小说写了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长达20年的暗恋。它表达的爱情观———我爱你与你无关,似乎与你的个性和你对爱情的看法不太一样?”我问。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过这种欲望,比如爱一个人可以不顾忌道德、门第等因素,我相信这种想法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我自己就有过。爱一个人是自由的,如果付出一定求回报,那就是一场交易了。小说里描述的爱情很纯粹,符合我想拍一个特别纯粹的爱情故事的愿望。”

徐静蕾不否认自己也有过暗恋的经历。“那是在高中的时候,不过那是一次失败的暗恋。我觉得像暗恋这种事情大家都会有,所以我相信谁都会理解。

我眼里这个电影像梦一样,是一种理想,有一种超脱到极致的感觉。有时候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东西,在自己的作品里实现,也是一种情感释放。”

“你自己曾经有过的爱情体验,在改编过程中会有所注入吗?”

“这个戏的跨度有三段,融入了我自己不同阶段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

“写完了,拍完了,演完了,会对自己的情感有新的触动吗?”

“我觉得这个戏表达了一种很美的情感,估计下一部电影我不会拍爱情戏了,因为这部戏已经把爱情讲到极致了。”

“虽然这种爱情很美,但不会让人觉得离现实很远。”徐静蕾补充道。徐静蕾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不容易被某种东西所打动,“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姜文的认真和固执激励了我”

执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徐静蕾既自信又颇有意外。她发现自己导演水准上了一个台阶,表演上却陷入了一种雷同的框框。“演了那幺多爱情戏,我感觉自己有点疲了,不自觉地会有一些套路。所以根本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种驾轻就熟,反而觉得有点难。这部电影里我从18岁一直演到30多岁。有时看回放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表演的一些习惯很不舒服。好在时间比较充分,可以尽量调整自己。客观来讲,我这次的导演要比表演好。”

电影中与徐静蕾演对手戏的是姜文,他们的合作很受关注。拍摄期间,曾有媒体上还报道过他们“不和”的传闻。

“你们俩很像,都比较理性、固执,两个很有个性的人在一起合作,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吧?”我问。

“我觉得不能用‘摩擦’这个词,实际上会有分歧,会有对某些东西的理解不一样。姜文没有像外面传说的那样……他非常认真,他是基于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想让一件事情更好。他当然有他的一些想法,但是,我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我也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东西。怎幺说呢,我觉得艺术上有分歧是很正常的。”

“两个固执的人较起真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我说。

“有分歧的时候,如果他的想法我认为是好的,那我可以接受。他的想法我不能接受的时候,那我也会坚持自己的初衷。他的认真和固执实际上是在激励我。因为他很认真、很固执,我就必须像他那样,更周到更仔细地想一些事情,而且我也会反思:为什幺他会从这种角度考虑问题,而我没有想到?如果我觉得他的想法影响了电影的整体风格,我会否定他。因为姜文导的戏、演的戏风格非常鲜明。在有些具体的事情上,我们的确有不一致的时候。但片子出来了,我觉得基本上是完成了我的想法,是我要的东西。我没有受了别人的影响,而拍成了‘别人的电影’,这一点是我比较欣慰的。”

跟一个认真的人合作,会让自己变得更认真

徐静蕾自认是一个太不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摄影师就说我很固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这是我拍的电影。但我非常感谢姜文,因为跟一个认真的人合作,会让自己变得更认真。”

戏里徐静蕾和姜文的两场激情戏也很受关注。“我觉得好的激情戏未必就得暴露或者是多幺激烈,如果两个人形成了一种气氛,那即使穿得很严实,也会有‘激情’的感觉。”

“我是一个容易有戒心的人,但这是我自己拍的戏,我对‘激情’不存在抵触和戒备,所以演的时候相对比较放得开。”

徐静蕾不敢说他们的激情戏有什幺突破,但她觉得“在符合人物关系的前提下,把这两场戏拍到了极致。看过样片的人说其中一场非常精彩。”

对于未来的定位,徐静蕾并不刻意。如果有好的角色会继续演,如果有好的想法就继续导。“我当导演绝不是玩票,拍完《我和爸爸》以后,我就想将导演进行到底了。”徐静蕾说完莞尔一笑,如桃花灿烂。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3 17:00:05  回复

回复/评论:《来信》受邀西班牙电影节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2. 中美经贸谈判重启,瑞典磋商和商界代表团访华“双管齐下”
  3. 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和破局之道
  4.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5. 川普政府计划改革移民签证制度和入籍考试
  6.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7. “全球最强护照”排行榜又更新了(2025版)
  8. 萝莉岛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马斯克并非不懂政治,而是太懂了!
  9.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10.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11.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2.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13.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14.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15. “外星来客”以每小时21.6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
  16. 川普政府打算“发钱啦”
  17.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18. 健身网红在飞机上的着装引争议
  19. 川普总统签署了“对等关税令” 引发全球震荡
  20.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21. 盘点“数字游民”的精选停留地!2025“逃离美国”指南
  22.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23.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24. 突然“失去住持”的少林寺情况如何了?
  25. 川普政府在力推药价改革和数字医疗系统
  26.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27.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28. 中国政府在构筑战略资源防线,重拳打击稀土走私!
  29. 在美国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五座小镇
  30. 中美连谈5小时,川普总统公开感叹“中国太强硬”… 英伟达在加紧扩大芯片出口量
  31.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32.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33.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34.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35. 核聚变技术或将成为黄金价格的颠覆者
  36.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8, 2025-08-25 07:04:05

Processed in 0.241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