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华尔街,它在很多人心目中所代表的不仅是高薪高职,其背后象征的能力、成长和荣耀,远远超过财富本身。只是,对许多中国留学生来说,想要挤进这条赛道并融入其中,却并不容易。
近30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得以进入美国常青藤名校深造。他们往往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可纵观纽约八大银行的投行部,从实习生、主管到董事长,这些职位上的中国人大多寥寥无几。
自2005年-2014年,中国赴美留学及归国人数比例
为什么渐渐占据美国名校的中国人,却被华尔街投行轻而易举地拦在门外: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究竟“差”在哪里?是身份问题:不懂和西方人打交道的“潜规则”;还是心态问题:担心自己遭遇歧视无法融入其中?
为了探讨这个话题,精英说采访了一位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布朗大学,并顺利进入华尔街投行工作的美丽小姐姐——刘佳妮。
《从常青藤到华尔街》的美女作者刘佳妮
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
曾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
直到创立自己的公司
刘佳妮,“千禧一代”中的典型代表,从重点高中考上常青藤大学,而后进入华尔街,当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思考着如何融入美国社会,变得更像一个“美国人”时,她却表示:“从16岁到26岁,在美国的10年里,我从来没有想过牵强地融入美国社会,因为我们,更有趣。”
一代又一代的留学浪潮下,以刘佳妮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们逐渐发现,我们最需要融入的不是美国人的圈层,而是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01
华尔街的录取潜规则
无可逆转的“女性排斥”
华尔街,至今仍是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域。
根据调查机构显示,女性在金融机构的高管职位中只占八分之一,投行女性占比不到三分之一,阳盛阴衰可以说是华尔街的最佳形容词。
但女性占比少一定意味着弱势地位?女性身份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华尔街的大环境里,女性不可避免地面对刻板印象和性别差异的束缚。
虽然现实中,女性在职场上所表现出的魄力和忍耐力和男性相比不遑多让,但在刻板印象下,女性高压时更加情绪化、抗压能力弱,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为此,她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打破刻板印象,展现自己外表温柔、内心强大干练的一面。
与此同时,女性往往被更多地要求在工作中,表现出女性所具备的包容力和轻松活力,刘佳妮说:“在投行中最受欢迎的女生性格,是工作时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般的雷厉风行,平时却像16岁的小甜甜那样伶俐可爱。”
刘佳妮和安娜·温图尔
对于女性来说,投行的工作并不轻松,入职的前几年面对着全天候的紧张工作,完全没有私人空间,睡眠不足、快速的生活节奏,成为都市白领的生活常态,自我、恋爱、家人,统统都要靠边站。
最难的是,要在比例高达80%的男性世界中打拼,当几乎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是去看橄榄球、NBA时,女性天生就难以融入,几年下来只能不断挖掘自己身上“男性化”的特点,努力和团队找到共同语言。
除此之外,相比起亚裔的身份,女性身份带来的职场天花板在华尔街也更加突出。
不论国籍,女性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结婚、生子的选择,而选择婚姻,往往意味着放弃职业发展的机会。并且,这个由生理带来的局限,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得到改变,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华尔街男性主导地位的形成。
维也纳新年歌剧夜
因此,想要进入并顺利融入华尔街,女性并不仅仅要交出一份出色的学业履历,更要努力展现出自己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一面:比如不娇气、不搞特殊化、勤奋肯吃苦、在日常交往中活泼健谈等等。
而对刘佳妮来说,也正是因为在团队生活中的困难,造就了她们这些华尔街女性内心的强大,比如在同样面对女性同事时,会显得更加苛刻。回忆起在投行最难的那些面试,刘佳妮和同事们纷纷表示:往往面试官都是女性。
图片来源自网络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女性身份带给你的,还可能是“网开一面”的录取优势。
在战时,美国大银行只允许女性当柜员,如今,伴随着男女平权化运动的兴起,不少银行有意识地增加女性员工的数量,很多时候为了平衡男女性别比例,投行甚至会稍稍降低对女性的标准,不惜一切地雇佣少数群体。
此外,它们还会推出多元化项目:由于华尔街工作人员以白人男性居多,每个投行为了加强平等,常常会推进少数人群的项目,比如非裔美国人、亚洲人、印第安人等,都是少数人群项目雇佣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符合条件的少数人群,那么在同等的竞争压力下将有更大概率可以通过面试。
刘佳妮回忆自己大三时面试美林时的经历,因为当时是现场唯一的一位女生,每个面试官都没有为难她,问的问题都很合理,甚至有一位面试官只问了几个问题,就说他想去买咖啡了,表示自己一定会再次见到佳妮,就不聊太久了。
果然,第二天佳妮就接到了人事部的电话,告知了录取结果。
刘佳妮和同事们一起开会
02
美国私校的校友文化
打造通往华尔街的捷径
优秀的教育背景、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自信大方的语言表达、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汇聚在华尔街招聘会上的青年才俊,从来不会缺少这样的特质,这里的竞争之激烈,从一开始就可以想见。
在采访时,刘佳妮回忆起自己面试时的经历:进入投行的那天,人事经理告诉她,当年他们收到了近3万份申请,而今天坐在这里的只有200人,不到1%的录取率,3次面试,要经过差不多六七个人的面对面考核,要击败同样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能成为华尔街的一员。
高竞争低录取,想要进入华尔街,并不仅仅依靠突出的个人能力,各名校的兄弟会、校友会关系网为后辈们进入华尔街提供了一条道路和捷径,但这条道路往往被中国留学生所忽略。
布朗大学的毕业典礼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人际社会。许多名校都会成立类似兄弟会的关系网组织,为的就是帮助后辈更大概率地战胜比普林斯顿大学最低录取率还要严苛三倍的华尔街激烈竞争。
对于真正想去华尔街实习和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各个企业来校的招聘会是坚决不能错过的机会。虽然招聘会的形式是以公司从大佬到初级员工的分享为主,但到了吃饭环节,就是同学们社交的好机会,他们会努力认识来学校的这些公司人员,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得到推荐和帮助。
并且,那些在高盛、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工作的兄弟会、校友成员们,经常会在校园招聘活动时被派回学校,联络校友,于是他们就能优先给后辈引荐、甚至是面试的机会。
刘佳妮和奥地利总理
根据 LinkedIn 的履历资料,美国各大高校成立的兄弟会组织向金融业源源不断地传输毕业生,数量达到3000个,而其他任何行业中他们的人不超过1800个。
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两年就开始有意识地认识和发展校友,其中,学校举办的校友会、招聘会都要积极参加,并在 LinkedIn 上开始大量 Network 相关行业的校友。
此外,通过教授、校友、兄弟会这样的校园资源,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询问许多成功在世界顶级银行就职的前辈,得到关于面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重要的指点往往能够在面试中助他们一臂之力,最终得到实习机会,进而正式录用。
佳妮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正是通过教授找到的,教授门生遍布,许多学生都曾在华尔街的大公司工作,通过校友介绍,到华尔街找工作就容易很多。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同样是展现自己号召力的一个好时机。
03
精英职场的华人现状
融入的关键是做自己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讨论如何融入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
然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生和华裔在美国这片土地上驻留,他们努力抛弃属于东方人的个性,将为人处事和表达方式都变得“美国化”,但带来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接纳和尊重。
高晓松说过,几十年前中国人来到美国,大家怕自己的拼音名字美国人记不住,于是抛下父母给的名字,变成 Bob、Susan、Peter... 那时候在加州辛辛苦苦买个房子,室外都不敢弄得和别人不一样,怕别人觉得格格不入。事事都小心,也真没觉得人家多尊重咱们。
而佳妮说:“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考上了名校才来美国的,上课的时候教授、同学问起名字,我们该叫什么叫什么,若琪、佳妮、振宇...... 一次念不对,他们也得学着下次念对并记住。申请大学时我就讲我从小在天津海河边长大,还有跳芭蕾舞考学的挂饰,我学的是美国人讲故事的方式,但讲的就是中国的故事,他们都觉得有趣。”
或许,融入的关键不在于成为一个“美国人”,而在于向美国展示你是一个有个性、有自我的人。我们需要融入的不是美国人的圈层,而是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华尔街女高管萨莉·克劳切克2008年被花旗银行从首席财务官一职上解雇,她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华尔街能够更加多元化,容纳更多不同意见和辩论,并解决分歧,有更多不同种族的人、女人、以及没有常青藤背景的人,还有多一些悲观主义者,而非乐观主义者,都会是好事。的确,那就是多样性的力量。当时的华尔街不是,现在也不是一个多样性的行业。”
拒绝听到外界多样的声音,对于华尔街本身而言,才是最大的失去。
同样的,处在当前这样一个疫情蔓延、反全球化的特殊时期,限制中国留学签证,对美国而言,他们失去了一个看到真实中国、完整世界的机会。
就美国本土学生而言,他们曾经的学习经历,不是私立就是公立,而中国学生的求学经历却丰富很多,很多考入常青藤名校的中国学生都曾接受过国际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并非他们第一个需要适应的学习环境和文化,他们往往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多元化的思维,这正是这一代“混血教育”的成果。
图片来源自网络
刘佳妮表示:“我从来没想过牵强地融入,因为我们更有趣。”
她认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故事表现出更多了解和倾听的欲望,在两个国家的交互沟通中,更多人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很多美国男生在他们的大学和工作环境中如果遇到中国女生,通常会觉得她们比美国女孩更有灵气,更聪明可爱。因为她们没有美国女孩的强势,可是做事却比美国女孩灵活,所以在美国社会里,接触过中国女孩的人,往往会觉得她们“总是”有东西可聊”,有文化、有意思。
所以,比起成为他们,做自己显得更具魅力。
时代在改变,以前的人努力融入,而这代人不再在意融不融入,因为我们明白,没有什么比坚持自我来的更有意义、更具价值。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能够看到以刘佳妮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社会中不卑不亢地展现了自己的独立态度。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斗志昂扬,接受“混血教育”的他们懂得,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哪一种国家文化需要被抛弃,没有哪一种自我态度不值得被尊重!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Reference:
刘佳妮:《从常青藤到华尔街》
沃顿知识在线:被解雇的华尔街女高管:展现职场女性的力量
出国学霸君:职场裙带关系和兄弟会:通往华尔街,有的是捷径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