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之前生产同时又没有被官方引入美国市场的汽车,现在可以合法进口并且在美国的道路上合法行驶了。来看看2020年美国人可以合法拥有并驾驶哪些他们曾经错过的好车吧,看完我们真的只能继续收集眼泪了。
阿尔法·罗密欧GTV / Spider
在退出美国市场不久,阿尔法·罗密欧发布了楔形车身的GTV跑车和Spider敞篷车。虽然说跟之前的车型采用后驱布局不同,前驱布局的新车依然非常赞,并获得过无数的大奖,包括英国《Autocar》杂志的“1995年度车”和“最佳跑车”以及英国《Car Magazine》杂志的“最佳设计”和“量产车最佳设计细节”等等。
保时捷911 GT2(993)
为了满足GT2组别的参赛要求,保时捷基于993的911推出了后驱的GT2,它的3.6升风冷水平对置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输出430至450马力的最大功率,再加上铆钉宽体包围和巨大的尾翼,虽然它是第一代911 GT2,但也是看起来最狂野的一代。考虑到它仅有57台,想要买到它是非常难的。
奔驰SL 72 AMG
奔驰从1992年就开始生产R129的SL了,它在美国销售了10年,但从未官方引进过高性能版本。因此,如果想要拥有极为罕见的SL 72 AMG,必须在德国市场购买。25年之后,美国人终于可以合法拥有并在路上驾驶这款车了,它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510马力的7.1升V12发动机。两年之后,他们还能等到性能更加强大的SL 73 AMG。
本田Integra Type R
美国市场其实是有本田Integra Type R的,只不过是讴歌的车标和左舵。在1997年讴歌将Integra Type R引入美国市场之前的1995年,本田Integra Type R就已经在其他市场开售了。除了日本国内市场的外观和右舵以外,两车的主要特征都是一样的。现在,更多的美国人可以享受本田Integra Type R的JDM欢乐了。
菲亚特Barchetta
1995年问世的菲亚特Barchetta就是瞄着马自达MX-5去的,跟后者一样,它将性感的造型和敞篷车的乐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两车都是采用的四缸发动机,不过跟MX-5不同的是,Barchetta使用的是前驱布局。尽管如此,它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依然能够给驾驶者提供非常高的驾驶乐趣。
丰田Mega Cruiser
美国的悍马品牌在1992年推出了一款可以在美国合法上路的车型H1。丰田的Mega Curiser是日本版的H1,几乎完全由警察和军队使用,也有极少数量的车型在市场上售出。如果能够找到的话,现在美国人可以把它合法进口到美国并合法上路,但我觉得美国人应该对此没什么兴趣。
日产Skyline GT-R(R33)
1995年,R33取代了R32。四轮驱动,280马力的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五速手动变速箱。V-Spec版本可以在5.3秒内完成0-96公里/小时的加速,0-400米加速需要14秒。这样的成绩放在今天只能说一般般,但是在25年前可谓是非常让人吃惊了。三年之后,美国人就能合法拥有并在路上驾驶R34了,羡慕。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
第一代被官方引入美国市场的Lancer Evolution是2003年的第八代车型,已经过了它最辉煌的时期。问世于1995年的第三代Lancer Evolution在汤米·马基宁的驾驶下横扫当年的WRC赛场,相比第二代,它的动力提升了20马力并且拥有更夸张的尾翼。要想买到最巅峰的Lancer Evolution VI,美国人还需等待四年。
三菱帕杰罗Mini
帕杰罗Mini的车长只有不到3.3米,车宽1.4米左右,车高超过1.6米,轴距仅为2.2米,车重也只有850公斤,配备一台660cc的发动机,非常标准的Kei car。按照施瓦辛格在电影《敢死队2》里对smart fortwo的评价,对于美国人来说这车可能连双鞋都算不上,美国人会对它有兴趣吗?
斯巴鲁翼豹Series McRae
为了庆祝科林·麦克雷在1995年赢得当年WRC车手年度总冠军,斯巴鲁推出了翼豹Series McRae特别版,限量200台,配备16英寸Speedline金色轮圈、Recaro座椅、带有编号的铭牌。我相信有科林·麦克雷情节的人会想办法把这台车弄到美国,我也更相信会有人再等三年然后用尽一切办法去搞到全球只有424台的22B。
剪辑的同事最近迷上了车模,为此还配了一套喷漆的设备。他最先买的是科林·麦克雷在1995年驾驶的WRC赛车,下一辆车打算买汤米·马基宁在1999年驾驶的WRC赛车。他其实并不算是一个特别特别喜欢车的人,尽管如此在我和他的聊天中他也表达了自己更喜欢老车那种感觉的观点,总觉得现在的车看起来没啥意思。
有些东西确实是越新越好,比如手机、电脑、相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全方位地各种好,哪怕每个人对好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些东西就是这样,新的一定比老的好,但是还有些东西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新车的同质化真的非常严重,有特点,但个性绝对不是那种非常鲜明的。根据每个人对汽车的认知、理解、需求的差异,再包括对于好的不同评判标准,大家对新车好与不好的评价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遥远的未来,汽车或许不再需要人去驾驶,那时人们将不再知道何为驾驶乐趣,更不要提车与车之间巨大的性格差异了。如果按照目前我们的状态,爱车的汽油脑袋们可能只有去其他地方了。在汽车发展更成熟的国家,会有更多的人对有意思的汽车释放更强烈的需求。既然有需求,那么就制定法规让民众可以合法地拥有并驾驶更多的汽车。美国的政策既保护了新车的销售又允许人们购买之前那些买不到的有意思的汽车,对此我们目前能做的恐怕就只有羡慕了。
出处:头条号 @司机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