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被《信条》的海报刷屏了吗?
就像《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接连以IMAX版本重映还不够炸裂似的;
诺兰最新的IMAX巨制《信条》突然定档9月4日,这记“惊雷”应该能让久旱的国内电影市场期待一场“甘霖”了吧!
电影院,终于“活”过来了。
在只能宅家刷片的日子里,我最想念的就是——IMAX影院。
顶天立地略带弧度的超大银幕、无以伦比的环绕音效、电影开始前的倒数……失去过才知道,这些无可替代。
有些电影是必须在IMAX影院看的。
越来越多影院开始复工,今天起你就能欣赏到IMAX版本的《1917》和《极速车王》;
下周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最新动作大片《绝地战警:疾速追击》也将登陆IMAX影院;
最新定档的IMAX电影还有皮克斯动画《1/2的魔法》、重映版《盗梦空间》、万众期待的《八佰》和《信条》。
△ IMAX大片潮
在所有这些定档的IMAX影片中,有三部作品从诞生时就带着深刻的“IMAX基因”,是原汁原味的“IMAX制造”,与IMAX影院绝配,强烈建议你选择IMAX版本观看,不要留下遗憾!
《1917》8月7日上映
IMAX银幕画面比普通银幕多26%
《1917》是一部视觉奇观:
获得第92届奥斯卡十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
它是凭借《美国丽人》摘取奥斯卡最佳导演桂冠的萨姆·门德斯,连同传奇摄影师罗杰·狄金森(《肖申克的救赎》《银翼杀手》《老无所依》等摄影)共同打造的战争史诗。
△ 罗杰·迪金森(左)和导演萨姆·门德斯(右)
一战期间,两个年轻英国士兵,穿越战场进入敌区,只为传递一个重要情报,挽救1600位战友的生命。
“这部电影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镜头”,导演萨姆·门德斯说,所以他把所有镜头用技术手段衔接处理,形成了全片“一镜到底”的观看效果。
这种技术的难度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从始至终,执行任务的一直是三个人——两位战士,和我们观众。
我们跟随着在两人身后展开这幅壮烈的战争画卷,多角度跟随镜头;1.9:1的超大画幅展现,给人极大的沉浸感。
我们小心翼翼向前探索、一刻不停留意周遭环境,时刻警惕危险;这时“发现的乐趣”和“参与感”都大大提升了。
在比普通银幕多出26%的巨大画面中,场面叹为观止,观看的紧张情绪和与角色的情绪连接都被充分放大,形成了一种很奇异的体验。
其次,IMAX专有的超高功率音响系统,有着更全面的低频表现力;环绕音效从最细微的声音,到爆炸性的巨响,声声入心。
特别是片中滴答作响的时钟声响,仿佛预示着1600位战友生命的流逝,让人紧张加倍。
这是一段观众亲历、生理与心灵共同震撼的旅程。
难怪本片被称为“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
《八佰》 8月21日上映
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
这是一场必败的战役——无补给、无援军,以百敌万,众国围观。
1937年10月,日本侵华战争中淞沪会战到了最后阶段,当时中国军人已血染黄浦江,眼看上海这座城市就要沦陷。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在上海四行仓库死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吸引日军大火力,让大部队得以向西撤离。
时任524团团副的谢晋元带领400多个士兵守四行仓库。
△ 谢晋元与守卫四行仓库的第一营四位连长
仓库东面是英国租界,南面就是苏州河,河对岸是公共租界;西和北已被日军占领,这座五层高、原来是银行仓库的四行仓库对战士们来说,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坟墓。
前面是百倍于自己的敌人,背后是祖国河山和同胞。
谢晋元在战前写下“遗书”:
“(晋元)誓不轻易撤退,亦绝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全营官兵必向寇取偿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死战到底。”
当有人问道中国士兵有多少人,谢晋元为了壮威风回答:“八百!”
四天四夜,战士们誓死抵抗,拖住了敌军的猛烈进攻,但损失惨重。
△ 当时从租界远眺激战中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的坚守震撼了所有在苏州河对岸围观人的心,每个人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中国“八百壮士”的敬意。
明知必死,却义无反顾地为国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中国军人之道,也是中华民族之魂。
这个故事之动人,电影《八佰》自公布起就收获了超高期待值,但“难拍”也是意料之中的。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管虎,在提起自己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时说:
“我们自认为有责任做这件事,拍一个留得下来的战争电影。”
△ 管虎导演
所以,“真实感”是影片拍摄制作的第一准则。
剧组花费18个月筹备,在20万平米上搭出了一个磅礴壮烈的战场。
整个苏州河两岸的战场都是1:1还原出来的:
在人工挖出的200米“苏州河”两侧,有68栋建筑;
钢筋水泥建筑的四行仓库、租界里多达700个的霓虹招牌……细节丰富,经得起反复推敲。
△ 当影片中的四行仓库(上)与真实历史照片(下)对比
400名训练有素的跟演员,电影场面最大的时候有3000-5000人同时表演。
日军进攻时动用了重炮、坦克和飞机,片中充满了机枪扫射、漫天炮火和狂轰乱炸的震撼特效场面。
300公斤烟油,5000公斤烧烟报纸,300颗照明弹;五万个地面子弹点,平均一个镜头就有将近700个子弹点。
光是对战场面的设计和测试就花费了四个月时间。
摄影师曹郁说,本片拍摄耗费了2000多台灯,50公里的电线用来匹配每个镜头需要的不同光线。
如此用心的作品,一定得以最好的形态展现和欣赏。
《八佰》是亚洲第一部IMAX全程拍摄的战争大片。
△ 《八佰》全程使用ALEXA IMAX摄影机拍摄
就像曹郁说的:“IMAX宽容度大,它记录高光和暗部的能力都特别强,同时又保持了影调的美感。”
导演管虎也强烈推荐IMAX版本,他认为“IMAX最接近人的眼睛观察世界的标准,带来的是这部电影的饱满呈现”。
8月21日,在IMAX影院里,每个人都能在顶天立地的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史诗般的历史片段。
《信条》 9月4日上映
部分场景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
诺兰导演是IMAX的铁杆粉丝,《信条》是他第六部使用70毫米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影片。
△ 图源:IMAX.com
我们都忘不了《盗梦空间》中排山倒海般倾倒的城市、《星际穿越》中“不可温和走入”庞大深邃的宇宙,还有《敦刻尔克》里一片苍茫的海岸线……
我们不仅沉醉于诺兰精妙的故事,更为他的电影画面倾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IMAX就是诺兰的“秘密武器”。
《信条》是诺兰导演与顶级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继《星际穿越》《敦刻尔克》后第三次合作。
△ 诺兰与他的“御用”摄影师霍伊特
两人曾以各种最疯狂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光影设想,而前两部电影的IMAX实践形成了他们拍摄《信条》的方法论。
△ 拍摄《星际穿越》时,诺兰把IMAX摄影机绑在一架里尔喷气机的“鼻子”上拍摄
△ 《敦刻尔克》诺兰把IMAX摄影机绑在飞机上,“上天入海”地做拍摄实验
霍伊特说:“在拍摄《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时,我们大量使用了IMAX摄影机,IMAX毫无疑问是最佳电影格式!它的分辨率、对色彩和层次的呈现,如今都没有人能跟它媲美。”
在拍摄《星际穿越》时,很多诺兰使用的IMAX镜头是“原型产品”,都是首次运用到电影拍摄上!
《信条》中部分精彩场景都使用了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
△ 《信条》,70毫米IMAX!图源:推特
在仔细把玩过IMAX设备之后,诺兰的摄影团队在拍摄过程中,甚至和IMAX技术团队共同研发能在很暗的光线条件下捕捉到精致细节的新镜头。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IMAX只适用于宏大的史诗级画面拍摄,但这次诺兰把IMAX摄影机大量用在静态画面和人物细节的雕琢上,这种做法既将改写所有观众对电影画面的认知。
《信条》讲述了国际组织TENET的特工,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战斗。
影片故事围绕一个叫“倒置”(Inversion)的概念展开,有人利用“倒置”扭转了时间流向,能从未来向过去泄露情报。
特工任务以超越时空的方式展开,当然,片中少不了“诺兰式”经典反转。
我们知道诺兰为了在《信条》中展现完美的视觉效果,真真实实地炸掉了一架波音747飞机;
而且又把IMAX摄影机架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
△ 诺兰把IMAX摄影机加在宝马引擎盖上拍摄
9月4日,就让我们见证又一部IMAX大师级电影杰作的诞生吧!
出处:头条号 @极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