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朋友的朋友圈争议
有一个朋友,他前几年移民美国。
作为一个理性的读书人,他诚恳、正直、爱憎分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他是70后,这一代知识分子对美国也有着天然的期待,毕竟,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大部分时候是一种正反馈。
正因为如此,他对特朗普这位民选总统,也有着天然的认同感。
这样一个多年来被称之为“灯塔”的国度,每个人都可以随性的思考和呼吸,特朗普作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不管媒体如何口诛笔伐,他总体上应该是个不错的人吧?
所以,这几年,他一直试图让自己接受这位票选总统,试图去理解特朗普。
然而,就算隔着整个太平洋,也能感觉到他的纠结和难受。
最后,最后的最后,2020年的他认定:
特朗普是个混蛋,是个民粹,是个种族主义者,一个将美国甚至将全世界带入混乱的人……
从朋友圈可以感知得到,他要接受这个观点非常痛苦,毕竟那曾经是他的价值观,他从万里之遥来到这个陌生国度,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在支撑自己。如果他否定这位总统,就要去否定自己的部分价值观(至少是一部分)。
但是,他又是一个有强烈良知和是非感的人,没有任何形态可以高过良知本身,他现在在美国的土地上,能更加清晰的感知到这个总统的荒诞,而且,他预判特朗普当选后对整个华人世界的不利,所以他最终选择站出来反对特朗普。
可是,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他曾经在国内的朋友们愤怒了,你去了美国后,反倒成了背井之蛙。
“你的良知哪里去了,你去美国,莫不是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不是因为他过去积累下来的声望,恐怕更多人会直斥其非。
他朋友圈里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
传统逻辑已经失效
那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逻辑对不上了。
每个人都在秉承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心存善念。
每个人都自认为逻辑正确,每个人都在坚持良知。
然而,对特朗普的看法,却完全不一样?
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逻辑已经失效。
以意识形态作为主旋律的百年争斗,已经不是解释当前乱象的正确理论。
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谁管你左和右,管你效率优先还是公正优先,你让我听得爽,你的推特能激起我瞬间的血性和嗨,这就够了。
对于特朗普的反对者来说,已经不管你的政策和规划了,你已经丧失了盎格鲁-撒克逊的优良传统,我不接受你这个骗子,你说什么我都不信。
与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大部分知识分子,还沉浸在过去的思维藩篱里,还将自由和禁锢视为时代的主轴,以为选民会在乎对错,分辨是非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精英媒体,同样陷入惯性的泥坑,所以太多人没有办法理解美国的“特朗普现象”。
今天这个世界,逻辑已经变了。
意识形态的对抗不是重点,思想层次的较量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的美国选举:
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
是非特朗普与特朗普的对抗。
是个人中心与普世价值的对抗。
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对抗。
……
问题来了,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状态?
让时间回归到2016
其实,传统逻辑的失效,并非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时间推到四年前,也就是2016年。
那一年,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川普上台和英国脱欧。
在相当长的时间坐标系内,2016年将会成为历史的重要节点。
它将是“全球反智”的重要一年,也是全球集体走向“情绪化”的时间刻度。
2016年,以情绪化著称的川普得到美国蓝领、小企业主、白人中下层群体的支持,这些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落者。
在他们看来,美国精英通过全球资本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处于“沉默多数”的工薪阶层却只能蒙受失业煎熬。
所以,他们要将选票给要“修建新长城”的川普,因为,这样的总统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这个诺贝尔奖TOP1的国家,这么多人将自身的失败简单归结为“全球化”。
英国脱欧的逻辑也是一样,处于统治地位的高层考虑到国家利益而吸纳更多移民,但作为普通阶层却要面对移民带来的治安难题,于是普通民众将愤怒矛头指向“移民政治”。
这个曾经带领全人类走向“蒸气时代”的伟大国度,他们龟缩回自己的岛国,同时将自身的失败指向“移民政治”。
这两个指标性的国家,从2016年开始,就告诉全世界一个事实:
那个曾经引领人类理性思考的国度,开始变得非理性起来。
还记得那个美丽的岛屿吗
除了这两个指标性大国,再来看世界的其它小角落。
有一个美丽岛屿,它的地理位置是:
北纬21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2度到东经120度。
它的名字叫做台湾,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曾经是华人世界里最善意的角落。
这里有淳朴善良的当地人民,这里有清澈高远而闻乡情怯的外婆家的澎湖湾。
从海岸向东看,它似乎还承载着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失传梦想。
然而,今天,这一切的美好,突然之间完全失去了。选举不再是逻辑思考和思想抉择,而是一种情绪性的发汇。
它变成了一个你完全不认识的地方:
情绪激进,歇斯底里。
曾经安静详和的那片土地,曾经引领华人世界的文化高地,现在,嘲笑和戾气遍布全岛。
这里已经没有对和错,只有鼠目寸光,只有夜郎自大,只有贴标签和贴标签……
残存的几个理性人物,被台湾海峡两岸的低幼生灵攻击。
有时候站在香江尽头,看着这一切无可奈何。
一切显得那么无奈,又那么悲哀。
2020年6月6日,高雄市罢免韩国瑜,目及之处,民粹碾碎理性,情绪化主宰一切,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苓雅区,曾任高雄市议会议长的许崑源跳楼自杀。
自杀之前,他曾情绪低落对妻子说:
“社会这么没有是非,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很多台湾人不在意这个事件,特别是网络上长大的那一群人,他们还在奚落攻击一个死去的人,浑然不觉得,属于这个宝岛上特有的美好,已经远去了。
整个宝岛,大部分沦为选举中的情绪怪兽,而且慢慢成为生活。
民粹和情绪,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为什么会这样?
情绪化正在主导世界
不仅仅是美欧这样的大战场,也不仅仅是台湾这个小角落。
近年来,全世界的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排外主义、孤立主义都已经全面得势,这是冷战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冷战以前也有很多极端政党,但基本上都出现在第三世界。
而现在极端力量直接出现在“自由世界”中心地带:
法国“国民阵线”、希腊“金色黎明”、瑞士人民党、比利时“佛拉芒利益党”……
这些欧洲国家曾经是世界的明灯,而现在也已经被污染。
第三世界就更不用说了,菲律宾的杜特尔特、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叙利亚的ISIS……
人类忘记了并不久远的残酷历史吗?为什么会这样?
古希腊大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经预言,美好制度的最终结局就是民粹政客上台,最后利用社会动荡建立暴君政治,而人们也愿意为了安全而牺牲自由。
民粹主义政客会利用矛盾,甚至制造矛盾,把矛头指向想要铲除的群体,希特勒早就将这种套路用过无数遍。
欧罗巴大陆的人民只要稍微平心静气反思下,就应该明白抛弃欧元不会让任何欧洲国家变得更加繁荣,限制移民也不会给国内公民带来更多工作。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那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情绪化会主导世界,这只是暂时的吗?
减少互联网是唯一的答案?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曾经对自身的命运有过深刻的反思。
以加谬为首的那一代思想者,对人类这个物种有过极其细致的解剖。
可今天,为什么情绪化卷土重来,人类重新普遍巨婴化了呢?
这里,要引入一个巨大的变量,那就是互联网。
人类从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过渡,生活方式有了史无前例的改变。
这种改变,带来的是思想的低龄化,伴随着巨大的情绪化。
2019年4月,《纽约时报》发布名为《减少互联网是唯一的答案》(The Only Answer Is Less Internet),这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互联网行业的又一重大批判。
其实不仅仅是纽约时报,截至到了2020年11月,至少有超过30 篇互联网行业负面评论文章,内容覆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客、Buzzfeednews、哈佛商业评论、The Verge、时代周刊等不同类媒体。
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共享、免费、自由的象征,相反,它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万恶之源。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中谈到,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往往被认为有两种:
一种是完全由无形之手也即自由市场所主导的西方模式;
另一种则是由强监管、强准入主导的东方模式。
文章认为这种对立分野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西方互联网还是东方互联网,最终殊途同归的走到了集权、矮化公民为消费者、侵犯隐私与操控舆论的这一终点。
这与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的观点非常相似,互联网本来是想带来一个“更美好和联系更紧密的世界”,但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完全背离了它的“去中心化”初衷,“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一个导致不公平和分裂的引擎,它被强大的力量所支配,任由其摆布。”当然,他所指的对象是那些互联网的巨头们。
我的观点与这些并不完全一致,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虽然巨头的垄断、权力的介入都非常可怕,但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全人类思想的退化。
正国为这种思想的退化,才让民粹卷土重来。
特朗普,他挡住了灯塔的光?
重新来看看特朗普是怎样上台的。
一个商人,一个网红,走到了一个灯塔国家统治者位置上,让全球很多智识分子大跌眼镜。
如果说特朗普2016年当选是个“意外”,在经历了“抗疫失败”、“全国暴乱”等大事件后,特朗普很有可能再次当选,而且有可能保持着近50%的民调支持率,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曾经的全球灯塔,就这样的黯然失色吗?
从传统的意识形态逻辑上完全无法理解,但如果从互联网角度出发,所有的事情都逻辑自洽,甚至毫无漏洞。
互联网时代下,情绪化早已代替了理性。
所有的一切,如果是为情绪服务,必然能够赢得一片喝彩。
是否正义,是否理性,已经不再重要。
作为一个情绪表达者,特朗普如鱼得水。
不管是“没有人比我更懂…”,还是“fake news”。
他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迎合甚至制造着大众需要的情绪。
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特朗普很可爱很真诚,无论他说过多少谎话,这并不重要。
“推特治国”是特朗普的招牌,也是解密时代的钥匙,推特与传统媒介不同,仅仅几行字就能表明观点。
互联网时代讲究碎片思维,情绪冲击,没有人愿意再去关注一篇优质精品文章。特朗普推特中的东西简单易懂,即便是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可以评头论足。
很多人一直坚持认为美国这个历经洗礼的伟大国家,不可能让一个民粹者得逞。
但不要忘了另一点,美国又是一个互联网发展得最悠久的国家,这个国度大部分是互联网居民。
而在互联网的世界,大部分观点是一种“逆淘汰”机制,在相对狭小的舆论环境中,理性声音更容易“声量大”;而在广阔的互联网世界,则是谁更情绪化谁就“声量大”。
而互联网居民中,只有少部分具有辨别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就是情绪化的。
“线性思维”正在被切割成“情绪碎片”
当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近年来人类不是一直在取得更大成就吗?
这里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就是互联网积聚引发的“蜂群效应”,一只个体蜜蜂,基本上没有智力,但当它们组建成一个蜂群时,就会爆发出一种整体智力,能制造出巧夺天工的蜂巢。
同理,人类因互联网连接而产生整体智力飞跃,将几千年所积累的知识量化生产,从而引来了90年代后全球飞速发展,但这是一种连接后的整体智慧。
然而人类的个体智力、思考力、理性指数已经在往下走:
搜索引擎在剥夺我们的记忆能力;
移动思维的碎片化在侵蚀5000年积累的线性思维;
“娱乐至死”效应在瓦解深度思考能力;
信息泡沫化在填充宝贵的想象空间。
以下的这些现象,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全球互联网国家都会面对的现象,它会对人类的理性思维痛下杀手:
No.1 碎片思维
五秒钟刷一次推特;
七秒钟刷一次TIKTOK;
十秒钟刷一次微信;
……
一年没完整读完一本书;
没再写过一篇超过800字的文章;
不再系统性地进行知识学习;
……
时间碎片化带来的思维碎片化,彻底粉碎了人的线性思维。
每天沉浸在大海般碎片化的信息中,彻底丢失了深度思考能力。
互联网所到之处,全球皆然。
No.2 七秒记忆
一旦有恶行发行,人们总是义愤填膺,严惩肇事者的呼声响彻耳畔。
第二天发生新的事情,又是新一轮的责难。
但抽刀断水,水过无痕。
前面发生的事情已被忘记,人们只沉浸在新发生的事件中,就像金鱼一样,只有七秒钟的记忆。
每个人比想象中的都要健忘,只会追逐一个又一个新的热点。
他们并不追求真相,只在乎短暂的享乐与安逸,用来发泄自己已经溢出的情绪。
在互联网浪潮中随世浮沉,只想争夺当下的这一秒。
No.3 信息茧房
打开APP,软件根据算法会自动向你推荐你喜欢的内容。
你开始上瘾,开始沉溺其中,变得不可自拔。
这不是算法的优越,而是人性被完美洞察。
被动地接受信息,思想和行为进一步被算法机制所掌控。
世界自然变成自己心目中所想要的模样,因为它是基于你的认知和喜好所构建起来的。
再也没有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躲藏在孤立的“信息茧房”之中,越发变得傲慢、狂热、非理性,只接受迎合自己情绪的声音,对否定的声音则加以攻击谩骂。
最后成为被喂养的工具,成为非理性的奴隶。
No.4 伪数据
人类没有迎来“大数据时代”,直径走来的却是“伪数据”。
微博如此,推特亦如此。
情绪制造伪数据,伪数据引领G点。
一个个不带思考的情绪化转发、评论、点赞让数据变得极为可观。
被带动的伪数据进一步拖动价值观跌入悬崖。
数据成了评判一切的标准,而人的思考力已经没有了。
No.5 信息泡沫
互联网上信息泛滥,泡沫和谣言充斥社交空间。
我们的思维不再有空白,信息填充了大脑。
要给思维以空白,人类最大的理性都是在空白时发现的。
1665~1666年,牛顿被困在家中,后来被称为牛顿奇迹年,研究解决了当时物理学各个重大问题,包括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
1905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当技术员,闲来无聊,结果连续发表了5篇引起科学革命论文,包括著名的相对论。
而现在,这种思维留白对大脑来说是一种奢侈。
No.6 无处不在的弹幕
弹幕已经成了视频必不可少的一大元素。
但实际上99%以上的弹幕,都没有价值。
一方面满足了大脑锈逗者的撒野,另一方面放大了众生喧哗的声量。
弹幕之所以流行,只是因为无缝对接了“无聊、浅薄、粗鲁、浮躁”的时代情绪。
甚至很多弹幕充满媚俗、影响三观。
这样毫无营养的内容形式,在进一步加深人们的情绪化,摧毁人们的理性。
人类这个物种,不知历经多少苦难沧桑,才找到利用读书培育理性思维这条文明之路。
高强度的线性阅读是人类理性之源,也是人类文明最宝贵财富。
可到了今天,人类的“线性思维”被切割成“情绪碎片”,互联网的断点思维已经在默默侵蚀人类最底层的思考力。
印刷时代培养的深度思考的一代人,已经在慢慢老去,未来属于情绪者的世界。
人类真的是“螺旋式上升”吗?
今天,悲观情绪正在朋友圈里发酵。
不独中国如此,欧美如此,全球亦如此。
但是他们仍然找不到原因,大部分人无法理解,美国民调不是早就指明了方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美国的那些底层声音,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美国的精英们呢,你们已经没有办法引领这个国家了吗?
今天的佛罗里达州,阳光普照,16度,非常好的天气,然而,却驱逐不了这些知识分子心中的担忧。
2020年11月4日“美国大选”最新数据
是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精英是没有办法去说服民众的。
这个时代不需要输出价值观了,普通人要的只是情绪的共鸣。
可是,稍微理性一点就可以想像到:
精英主义者的傲慢虽然让人讨厌,但民粹当道带来的可是战争级别的危险,这两者的博弈一旦不能达到某种纳什均衡,那么帕累托最优就永远无法实现,否则无论精英还是平民,将永远成为被禁锢在困境中的囚徒。
难道,美国那广袤土地上的普通人民就不在意吗?
是的,他们已经没有这种思想深度了,只有那些为这片土地担忧的知识阶层,只好悄悄的祈祷天佑美国。
当然,还有一种“听天由命”的观点。
他们认为这没什么值得担心的,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历史的轮回,人类一直是在“螺旋式上升”的。
然而,这是一种极其懒惰的行为。缺乏思考力的人,总是喜欢将所有希望交给历史轮回,就像有些人爱信口一句“历史潮流,浩浩汤汤”一样,而不是去从新的时空坐标上去思考底层逻辑。
世界已经不一样了,这次不是“历史轮回”,有可能是“永恒堕落”。
人类对互联网已经产生了“斯德歌尔摩综合症”,这是一种人质情结,即被害者对罪犯产生依赖,最后反过来歌颂罪犯,这也是人类现在对互联网的态度,搜索引擎、iPhone、社交媒体、移动互APP……已经让人类再难舍弃。
原创和个性美已经湮灭于印刷时代的记忆深处,这是一个被互联网绑架的时代,再智慧的个体也不过是更粗壮的拓扑结点而已。
特朗普,未完待续……
很多人以为,这次特朗普应该是没有希望了。
然而,结果是:特朗普,未完待续……
可能还有一些争议,但结果很难预料。
未来四年,全球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这个本已经“熵+”的世界会更加混乱。
我所说的那位移民的朋友,非常的失望,他不明白为什么如此艰难?
加州的天气是多云,他的世界却有雨飘落。
为什么会这样,知识精英们晕头转向,很不清楚这背后的逻辑。
就算知道真相,也无法去改变这现实,这才是最让人痛苦的真相。
我们拥有的生产技术让我们变得浅薄,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向非理性,我们编织的这张网络让人类变得情绪化,我们追求的幸福目标正在终结我们自己。
今天发生的这一切,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必然延伸。
记住,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互联网与我们相处才30年而已,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人类不警惕这种退化倾向,再迭加上极端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大化。如果叠加上“绿化”和“黑化”,人类的未来,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度,还有未来吗?最终赢得这个世界的,到底是什么?天知道。
当然,也不是完全毫无希望。
人类世界总有一些严谨和独立的思想者,他们在尽量远离这个情绪化的世界,畅游于深度思考之海,坚守人类智慧的底线。
不管是否经受过空间约束、时间消磨以及惯性掣肘,不论是面对商品艳俗、网络甜点、膨化游戏和刷屏洗礼,这些人会给喧闹社会带来清风徐来的冷冽,这就是理性思考者的力量。
可是,人类总体情绪化只怕仍然难以改变。
互联网继续扩张它的版图,非理性像病毒一样感染更多人。
这次的选举,特朗普宣布他赢了。
可能有人说,他也只能干四年。
可就算输了,四年之后,全世界将有更多特朗普。
撰文:鲁不逊
出处:量子学派(微信公众号:quantum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