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冠疫苗可能会引发ADE效应的问题,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即便直接把在体外有很强ADE作用的抗体打进小鼠和猴子体内,也基本不发生感染增强作用。这为国内正在全面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ADE全称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意为抗体依赖性增强,比较通俗的解释是:病毒在感染细胞时,由于某些原因,体内已有的相关抗体会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换言之,经自然免疫或疫苗接种后,再次接触相关病毒时,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最终导致病情加重。
正是因担心新冠疫苗可能引发ADE效应,公众对其保持了一定距离。在9月12日于深圳举行的“疫苗创新与公众健康”峰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关于新冠疫苗)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大家讨论的ADE效应,再加上成本,价格能不能降下来?”而此前,高福也曾强调:“目前新冠疫苗ADE没有定论,必须要有经同行评审的数据公布才能说话。”
时间来到了2021年1月2日,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DHVI)的巴顿·海恩斯(Barton Haynes)研究小组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了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The functions of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d infection-enhancing antibodies in vitro and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该研究公布了第一个关于新冠病毒ADE效应的体内证据。
研究者认为,即使是直接注射体外明确有强ADE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仍然未在体内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如病毒载量提升、炎症等。相反,还具有部分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再次验证了SARS-CoV-2的ADE抗体有至少两种机制:
RBD特异性的依赖于Fc-FcγRII(不需要ACE2受体);
NTD特异性的不依赖Fc(需要ACE2受体),而是通过改变构象影响结合。
并分别描述了特征,解析了各种结构。
根据抗体之间是否能阻断病毒入侵细胞,研究者把RBD抗体分为两个组。同一个组的ADE抗体与非ADE抗体之间相互竞争表位,不同组之间则互不影响;同样地,NTD抗体也被分为两组,但与RBD不同,中和性NTD抗体为一个组,可相互阻断,而ADE的NTD抗体形成第二个组,同样可相互阻断;RBD抗体与NTD抗体之间互不影响。
接下来,他们做了重要的体内实验。首先看RBD的ADE抗体:
小鼠实验中,有ADE作用的DH1041和没有ADE作用的DH1050.1单独或结合都有中和且也具有ADE作用的DH1046和DH1047单独或结合,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对能够降低SARS-CoV-2感染的小鼠肺部病毒载量;
猴子实验中,检测了DH1041、DH1043、DH1046和DH1047的预防作用,发现这些抗体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上、下呼吸道的病毒载量。
对于NTD的ADE抗体:
在小鼠中,ADE抗体DH1052在小鼠中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在猴子中,和RBD的ADE抗体相似,DH1052组也有一只猴子肺部炎症评分有所增加,且表现出了炎症等现象,BAL细胞因子也有所上调。但整个DH1052组的猴子总病毒抗原有显著下降,在上、下呼吸道中也部分显示出了较少的病毒复制。
综上所述,即使是直接注射体外明确有强ADE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仍然未在体内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如病毒载量提升、炎症等。相反,还具有部分的保护作用。
作者在讨论中说到原因可能有两点:
1)SARS-CoV-2本身不能在巨噬细胞中有效复制,而Fc介导的ADE抗体则主要进入巨噬细胞;
2)Fc介导的效应器功能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概括来说,根据目前已有的证据,不支持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能够诱导出明显的ADE效应。
出处:头条号 @生命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