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上聚会社交,期间自然也少不了喝点小酒。似乎在美国人的社交当中,酒总是绕不开的一环。可是大家知道吗,美国曾经是一个对酒非常排斥,还一度全国禁酒的国家。到底酒对美国社会文化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在历史上,美国曾一度对酒,尤其是酗酒十分排斥。美国以传统的清教(Puritanism)文化立国的,曾经大力倡导禁欲主义(asceticism),鼓励人们严谨的工作、储蓄和节制自我的欲望,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自然是与大量饮酒的生活方式不相容的。所以在早期的美国,虽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私下喝点小酒,但像在酒吧宿醉这种事情还是会被当做一个人颓废、不思进取的象征。
这种对酒的排斥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推到了顶点。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八修正案,宣布在全美范围内禁酒。然而,人总是有小酌一杯的需求的,于是这滋生了巨大的酒品黑市,也间接催生了无数黑帮:例如著名的芝加哥黑手党,便是靠贩卖私酒起家。另外,反应禁酒时期美国社会状况的电影也有很多,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哦~
大萧条过后,美国解除了禁酒令,各州自主规定从18岁到21岁不等的最低的饮酒年限。然而政策放宽之后,却产生了许多全新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便是青年酒驾:无数希望尝尝酒味的十八九岁少年驱车离开自己所在的州,前往隔壁饮酒年龄更低的州酩酊大醉,并在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这些频繁发生车祸的州界区域也被一度称为「blood borders」。为此,一代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还专门谱写了《Beat It》,献给美国政府拍的反酒驾广告,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特别奖项。为了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在80年代最终决定将全国最低饮酒年龄统一定为21岁,并以极度严格的手段打击青少年酗酒的行为。
或许正是因为美国对21岁以前饮酒的严格管控,一些美国大学生在超过合法饮酒年龄后,开始对酒精痴迷上瘾。对他们而言,无穷无尽的酒局、蹦迪已经成为了社交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现象强烈到让美国社会都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某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就是成天到晚醉醺醺的,也有不少的影视作品里会反映这种现象。然而当美国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生活的现实压力则会逐渐让曾经泡吧的一些浪子稍微收敛一些,回归了一个更为常规的生活状态。
出处:头条号 @澹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