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缓和而后急转直下的趋势。在美国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俄乌冲突的几个月中,中美之间发生的摩擦大幅减少了,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当美国的战略重心重新调整到亚太地区,中美关系再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
2022年6月9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北京通过视频在犹他大学举办的“中国挑战峰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一个美国外交官眼中的中美关系。伯恩斯认为,中美关系很可能处于自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在演讲中,他提到了中美两国之间“似乎有永无止境的竞争”,双方在经济、科技、安全、人权等方面都有重大分歧。此外,他还指责中国“没有按规矩办事”,不愿进行正常商业竞争,而是寻求将更多技术军事化,从而对美国构成了实际性的挑战。
作为驻中国大使,伯恩斯可以通过亲身所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更能知晓美国在对中国的描述中有多少虚假成分,但在国内的演讲中,他继续保持了与美国官方统一口径,绝口未提他在中国所看到的真相。
中美关系确实处于几十年来的低谷期,但因果关系与伯恩斯强调的恰恰相反。
一直以来,包括伯恩斯在内的一系列美国官员都在单方面强调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而对一件显而易见的事绝口不提——过去几十年中,美国都在凭借自身军事、经济领域的绝对优势,对中国持续施压,迫使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保证自身安全。
美国在外交中的惯用套路,就是在谎言中掺杂一定的真相,以此混淆视听。伯恩斯强调中国技术军用化,然后,用片面的事实去佐证谎言,增加谎言的可信度。
但有关中国为何近年来增加扩充军备的速度,不断将新兴技术军事化,美国却绝口不提。
完整的事实是,美国常年在中国周边部署重兵,在中国近海近空巡航,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实际威胁,中国作为军事实力落后的一方,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迫不得已在急需发展经济之时,投入一定的精力发展军事,以求谋得稳定的发展局面。
美国是全球军队规模最大、部署范围最广、军事技术储备最多的国家,一边自己大行军事压迫,一边指责弱势国家不该发展军备,这种论调是滑稽可笑的。
而在中美关系上,美国要更多关注的,并不是中国的军事发展,不是中美竞争的激烈与否,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2021年,中美GDP在全球GDP占比达到了42.6%,其中美国占比24%,中美经济体量比值超75%。仅中国一国,就比英国脱欧后的整个欧盟GDP还高。在这个时代,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考虑中美这两大经济体,任何国家的经济政策都要以中美为锚。
单纯地强调中国的问题,强调中美竞争中的矛盾,以单纯针对、遏制中国来解决两国的竞争问题,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有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竞争,应该被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美国不应该用全人类的未来做砝码,去升级中美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以后,美国主动减少与中国在军事、国防安全上的交流,在2016年以后频繁干扰中国周边局势,挑动中国与美国的正常经济合作,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企图在东亚复刻北约东扩,让中国周边局势持续保持在高温状态。
在美国的认知中,这种持续军事施压的状态是一种能够帮助自己获取经济与政治优势的行为,而减少交流则是一种表现自己坚决态度的措施。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已经习惯于用压迫的方法来迫使对手服软。
美国显然忘记了冷战时代美苏缺乏交流带来的风险,竞争是双向的,也是螺旋向上发展的,在发展途中会出现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只有充足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才能帮助两个大国规避竞争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往常,美国的绝对武力与经济优势会让多数国家选择妥协或退出全球竞争。但中国在美国真正下定决心进行军事压迫时,已经通过发展积累起了一定的经济体量。这时候美国的军事压力并不是绝对的,在针对有自保实力,有超强国际经济与政治影响力的国家时,强势的针对往往会加剧风险,让世界回到冷战时代,把人类社会推到核战争的边缘。
如果我们从全局角度看,中美之间有很多政治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尝试改变两国之间危险的关系。6月10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中,中美防长就时隔三年多首次会面,进行了一系列会谈,试图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
参考双方媒体的报道,两国都认为这次会谈并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双方代表团都进行了冷静地交流,预期半小时的对话被延长至一小时,双方各自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美国提出了希望建立与中国军队高层更多的沟通渠道,中国也要求美国更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不用竞争这个词单纯地定义中美关系。
这次会谈被认为是中美关系再次缓和的信号,也证明了美国除了四处失言的总统,还有能够意识到竞争风险的政治家在试图为紧张的中美关系灭火降温。
但这种寻求建立沟通渠道,却不寻求关键问题共识的对话,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中美的复杂关系需要的是一场真正的变革,竞争论目前仍然是美国对华的主要态度。
在美国真正意识到两国关系的问题所在,并拿出变革性的改变之前,中国最好的应对,仍旧是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出处:头条号 @国关大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