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观看动物相关的纪录片的同学一定会在脑中响起一句经典台词,“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的确,每当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动物的交配行为便会愈加明显。
无论是小区楼下的野猫,又或是马路边的野狗,只要双方对上号儿了,新生命的孕育便会在一声声吠叫中开始。
不过令人十分好奇的是,动物们的性行为通常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还有季节性的差异。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季节差异最终会导致每种动物会在每个季节都有相对应的生殖策略。
鸟类进入发情期时的求偶
但是人类似乎就没有动物这般固定的交配周期变化,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感情颇深的两人只要对上了电波,“为爱鼓掌”随时可以。
也许是为了短暂的欢愉,或者真的是为了繁衍后代。
总之,人类这种BUG级的生育模式使得人类处于生殖繁衍的不败之地。
即便是经历了冰河时代的洗礼,人类也凭借着强大的生育能力最终站在了地球的顶端。
人类有发情期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类真的没有交配季节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傻,毕竟人不是动物,经过百万年的进化,或许人类早就抛弃了动物那样原始的交配周期。
不仅要看对方脸色,还要找个好天气、好时机才能开始。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反过来想,其实人类一直是处于发情期,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或者说长期的社会活动已经让人类形成了一种转化。
没有交配季节,一年四季都有性行为,并且不需要有特定的时间。
人类似乎没有确切的发情期表现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羞耻,但科学家们通过数据统计和相关的历史分析认为,人类其实有发情期,但是隐藏得特别深,并且主要以女性月经为引导。
另外在生殖策略和繁育周期来看,人类养育后代也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可言。
从广义的演化角度来看,物种繁殖主要靠生存优势和繁殖优势,而后者则是靠性选择。
这种理论的基础支持来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面深刻详细地阐述了关于性选择的问题。
达尔文,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
对于女性来讲,卵细胞比精子个体更大,胎儿还要在母体中发育9个月才能出生,再加上分娩这种高风险的活动。
因此女性在繁殖后代的投资上就要比男性高得多。
从生物学这方面来看,月经变化和月经文化影响便是人类演化的必然结果。
月经期的变化状态
难以追寻的踪迹
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女性的排卵属于隐性排卵,简单来讲就是除了女性自己清楚知道经期,其他人都不清楚这种机制,个体造就的差异又会发生许多不同。
女性排卵机制的变化
对于大多数雌性哺乳动物来讲,一旦进入排卵期会有明确的发情状态,例如黑猩猩、犬科动物在进入发情期时,外阴部分会有明显的肿胀。
所以在不知道女性正确的排卵时期的情况下,就算完成了性行为,男性也不会知道到底成没成。
因此,想要增加怀孕的机会,除了靠运气,增加有效性行为的次数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增加次数意味着更多可能
但是对于身处原始时代的人类来讲,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选择多次性行为无疑是一种十分消耗资源的事情。
因此大脑与性行为在演化的过程中,将这种行为加入到“奖励”机制中来鼓励人类进行这种效率极低的活动。
反观动物,交配行为往往伴随着痛苦,尤其是猫科动物。
尽管有着确切的发情期,但是猫科动物为了有效地刺激雌性进行排卵,因而进化出了带角质增生的生殖器。
虽然“命中率”提升了,但是对母猫来讲却变得十分痛苦。
猫科动物的交配行为或许是种惩罚
而人类在这种奖励机制下便显得非常奇葩,后来随着经济活动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类的性行为逐渐脱离了繁殖本身。
就今天的人类来讲,大部分时候,性行为本身是为了享乐。
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演化带来的副作用。
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掉女性隐性排卵的机制,即便今天有着十分发达的科学技术,但是还是很难摸清女性的经期变化。
而性行为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以及物种暴露风险,所以对于动物来讲,演化出一个有效地、安全地行为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性行为带来的最佳怀孕率。
排卵机制的变化
所以,大部分动物通常只有在雌性进入发情期的时候才进行交配,并且过程十分短暂。
对于人类来讲,女性的生殖周期中唯一能够具体表现出来的迹象只有月经,后来人们通过观察才发现了它具备一种规律性的循环。
对于男性来讲,如何有效地判别女性经期周期变化是人类生殖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仅此还不够,对于男性来讲,被戴绿帽的可能是随时存在的。
生育投资通常是不对等的
男女之间的生育投资差异十分不对称,女性需要在繁殖中投入并消耗大量的资源。
由于女性隐性排卵的机制使得男性一时间很难判断胎儿究竟是谁的,所以从父权社会开始,增加怀孕机会也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周期变化依旧存在
而在人类社会中,性行为也早已不是以繁殖后代为目的,除了必要的环节之外。
男女之间的社会交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发情期”的表现。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很多
大量相反的证据表明,交配期的概念仍然适用在人类身上。
例如在肯尼西亚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中,图尔卡纳人有超过一半的出生时间发生在春季,即每年的3~6月期间。
而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当地恶劣的环境,春季带来的大量食物提升了受孕率。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人类在这种隐藏的交配期中还会受到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每天阳光照射达到12小时,且温度在10~21摄氏度时,女性更容易排卵,而男性则会产生更多精子。
不同国家、不同月份的生育表达
科学家认为人类会出现这些变化仍然是演化过程中保留下的活动,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意味着充足的自然资源,以及安全舒适的环境。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还统计了婴儿的出生年月,大数据最终为人们揭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
即人类的后代通常是在各种节假日期间受孕,并且每年都会有两个小高峰。
从中纬度地区向热带地区转移,每年9~10月将成为每天平均婴儿出生数最高的月份,其次是11~12月。
不同月份的婴儿出生数
从心理学上讲,初冬、深秋进入假期后,天气开始变冷,我们内心渴望伴侣提供身体上的温暖。
这种微妙的变化使得男女处于假期的空档中更容易发生性行为。
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人们在这一时期消费爱情小说和电影比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多。
另外,在6月的时候会有较高的出生率。
这种现象或许是阳光照射和温暖的环境造成的,部分研究表明,女性荷尔蒙或者经期变化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增加受孕率。
综合来看,人类的发情期就是这么奇怪,并且在女性身上几乎毫无所谓的套路可言。
可能就是在那短暂的一瞬间,男女之间的感情就这么产生了。
出处:头条号 @答案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