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的第九天,中国实施了最后一轮的加税反制措施,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这一举措无疑令美国方面措手不及,川普尽管此前坚称美国的关税政策“非常好”,并表示进展“十分顺利”且“令人振奋”,但这一强硬姿态却未能持续太久。
随着中国的反制措施出台,川普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甚至表示,川普愿意与中方达成协议,并对双方达成协议的前景表示乐观,随着中方宣布“如果美方继续加税,中方将不予理会”的声明,川普似乎也意识到,继续加税已无意义。
中方的这一表态表明,即便川普再度加税,中国也不再继续回应这一策略。事实上,川普的关税战早已显现出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无效性,逐渐走向了崩盘的边缘。美国对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做法,虽然一度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施压中国,但随着中国对美国产品实施的报复性关税不断升级,美国政府逐渐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川普的关税政策揭示了美国的弱点。4月初,美国暂停对多数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只保留10%的“最低基准关税”,但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美国海关报告称,用于免除货运关税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进入美国的货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免税申请。这一技术性故障影响的范围包括所有处于90天“对等关税”暂停期的国家货物,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海关的工作负担。
实际上,川普这一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已让美国海关陷入困境。美国联邦政府的执法能力本就有限,而海关人员更是面临每天成千上万件商品的处理压力。特别是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每天数百万件的包裹需要处理,海关显然无法逐一检查每一批商品是否合规。这种情况下,海关的执法压力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美国的进口贸易流通。
在这种背景下,拜登的策略则显得较为稳妥。拜登政府倾向于通过引导企业做好供应链合规检查,将合规的压力转嫁到企业身上,而政府只在特殊情况下介入监管。拜登计划通过供应链的“脱钩”,让中美两国的经济逐渐分离,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川普则急于看到美国制造业回流本土,认为这种“脱钩”进展太慢,因此选择通过加税的方式强行推动这一过程。朗普的策略却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战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美国的海关系统和贸易管理体系陷入了混乱。
而美国海关在面对巨大的进口压力时,已经难以应对川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后果。川普的反复无常,尤其是在实施关税政策时的草率决定,不仅让美国企业和市场感到困惑,也使得海关系统在面对频繁调整的关税政策时难以适应。
在川普宣布暂停90天的“对等关税”后,美国海关突然出现的“技术性故障”或许正是这一政策失败的象征,表明美国政府的决策体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的调整期。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战在这一阶段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休战期”。在川普政策的反复无常和中方的坚定应对下,双方在关税问题上的博弈出现了暂停。
接下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如何在调整关税政策和应对全球经济变化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问题。
出处:头条号 @局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