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强调,血液循环障碍的典型表现包括:
四肢末端持续性发凉、活动时肌肉酸痛、头晕目眩、呼吸不畅、毛发脱落、下肢水肿以及消化功能减退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或侧支循环代偿机制失衡密切相关。
针对改善血液循环的日常建议,专家提出以下六项措施:
1. 营养均衡:每日摄入足量蔬菜水果,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采用"先吃蔬菜肉类,后吃主食"的进食顺序。
2. 血糖管理:选择薯类、糙米等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免食用过于精细的加工食品。
3. 规律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久坐者可每小时进行脚踝伸展运动。
4. 穿着调整: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尤其是腰部、大腿部位,保持衣物宽松舒适。
5.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应完全戒除。
6. 情绪调节: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专家特别提醒,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群,若出现持续性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泡脚、搓手等物理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注意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
综合自(中国)央视新闻、生命时报等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