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指数之:
温度 30℃
商业驱动下,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逐渐觉醒,考虑到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企业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旺盛。与此同时,这部分用户目前在中国约有3万家左右,从基于IP视频传输的成本考虑,企业级用户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将是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气象指数之:
风量 6级
视频会议系统正在从传统的专线系统向基于Internet的方向快速转变。Internet起初并不是为多媒体应用而创建的,其“尽力而为”的特性并不适合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基于Internet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以下多种技术的快速发展:音视频编码技术、技术标准、QoS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气象指数之:
舒适度 5
集团视频会议市场将持续原来的走高趋势,在未来的6~12个月中,展现高清晰度电视特色的某些新产品将进入市场。
另外,企业员工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桌面视频,亟待接受市场的洗礼。因此,这一领地必将成为视频厂商的新战场。
气象指数之:
紫外线强度 6
目前,主流商家在该领域都有一个或多个产品。因此,在未来的两年中,随着这样产品曝光度以及供给的增多,企业对富媒体会议、桌面协作产品和服务的关注,商家在这个领域中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增加。
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千百年来的所追求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可视通信梦想得以实现。而正是“9.11”和SARS这类突发事件的出现,使得视频会议“非接触性沟通”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使视频会议的市场爆发期提前到来。
受2003年SARS的影响,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近两年突破了以往的平缓发展局面,开始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规模为23.1亿元,相对于2004年18.7亿元的市场规模,增长幅度为23.0%。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视频会议系统认识的不断提高,未来3年内,视频会议系统将以符合年平均增长率26.1%的速度增长。
就视频通信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全球久负盛名的通信专业领域研究机构Wainhouse的分析颇具说服力:视频通讯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源于三大驱动力。第一是技术驱动,视频通信的网络技术、编解码技术等已经十分成熟。宽带、DSP、流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接入网,尤其是ADSL市场价格不断降低,新增用户数不断增加,逐渐占据企业上网的主要方式。第二是商业驱动,企业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减少出差旅行费用,加快决策时间,提高效率。第三是市场驱动,最终用户、运营商、产品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政府监管等价值链条已相当成熟。
在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特征表现出来,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已从中央、省部级政府和大企业向地市、县级政府单位和中小企业迅速扩展;在网络环境上从专线向Internet发展;视频会议应用开始进入综合应用时代,视频会议不仅单单停留在提供会议室开会的单一功能上,融合会议室、桌面会议、数据业务甚至电话接入的综合产品成为主流;部分性价比高的软件桌面视频会议产品受到欢迎;国内厂商成长迅速等。
本文从技术驱动、商业驱动和市场驱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这些特征。
用户需求催生规模市场
目前,视频会议用户群主要有传统的视频会议用户,包括政府部门和一些垄断性质的大型行业用户,如电信、金融等;第二类是潜在需求强劲不具备政府背景的大型企业用户;第三类用户是中小企业用户;还有一类则是小型、微型企业用户。
传统的视频会议用户目前作为视频会议产品的主要用户群,毕竟总体数量是有限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靠二、三级网的建设而进一步的渗透延伸。因此这部分用户将是稳定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增长。而第二类用户,由于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级用户,他们在中国加入WTO后,承受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的趋势下,不得不考虑到进一步的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因此,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旺盛,而同时,这部分用户目前在中国约有3万家左右,由此可见企业级用户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将是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另外,中国还有50万家中小企业用户和800万家小型、微型企业,这类用户目前具有视频会议、语音会议、VPN等租赁需求。随着企业级用户对视频会议的推广,也将带动这部分企业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而随着中小型企业市场的启动和成长,将带来视频会议市场突破性的发展。
向基于IP方向快速转移
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不但促使了无数新型应用的不断涌现,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应用向Internet的转变。视频会议系统也正在从传统的专线系统向基于Internet的方向快速转变。Internet起初并不是为多媒体应用而创建的,其“尽力而为”的特性并不适合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基于Internet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以下多种技术的快速发展:音视频编码技术、技术标准、QoS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音视频编码技术
追求更好的质量和更少的带宽占用,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永久目标。因此,编解码技术,尤其是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对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端到端的延迟通常不能超过200ms。如此高的实时性,对于音视频编码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编解码必须是能够实时应用的,这就限制了压缩编码时一些技术的使用。
相对于视频编解码技术来说,音频的编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码率较低,所以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对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H.264是ITU和ISO/IEC联合研究并制定的一个面向IP和无线环境的视频压缩标准,其视频压缩比较以前任何的视频压缩标准都要高(在同等压缩质量情况下,压缩输出码率大约为原来MPEG-4的二分之一)。H.264的分层设计使其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传输环境,提高传输效率。H.264在编码和传输上的优点必将使其在视频通信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实时视频通信、视频流媒体服务、异构网上的多点通信、视频存储等。H.264性能的提高是以增加复杂性为代价获得的。据估计,H.264 基本版baseline的计算复杂度大约是H.263++/MPEG-4 复杂度的3~10倍,解码复杂度大约相当于H.263++的2~3倍。随着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复杂度高的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可以进行实时编解码的H.264软件编解码器也已经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编码标准AVS,其在具有和H.264相近的编码性能的同时,采用更加简单的编解码方法,其编解码复杂度相对于H.264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更适合于在视频会议这样的实时视频系统中使用。AVS的每个终端解码器仅象征性收取1元专利费的专利政策,对于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的视频会议系统厂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技术标准
目前, 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有H.323和SIP。前者是由ITU-T SG16定义, 包括H.225呼叫控制信令和RAS信令、H.245 媒体控制信令和H.450 补充业务信令规范; 后者由IETF MMUSIC工作组定义, 包括SDP 媒体描述规范。
H.323系统沿用传统电信网的设计理念, 兼顾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特点而发展成熟, 吸取了许多电信网的组网、互联和运营经验, 能与PSTN网、窄带视频业务以及其他数据业务和应用网互联互通,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组建VoIP大网方面凸显了其技术优势。H.323协议范围广, 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 该协议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也正是因为H.323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太多, 整个体系结构显得庞大且较为复杂, 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SIP是用来建立、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主要完成用户定位、用户能力交换、呼叫建立、呼叫处理等功能。它继承了互联网协议的设计理念, 与H.323协议相比, 具有简单灵活、扩展方便的特点, 可方便地与其他互联网协议结合提供丰富的IP多媒体业务, 以便在各种网络环境下部署。
SIP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3GPP已经确定将SIP协议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IP网络的控制协议, 制订了基于SIP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业界也已经确定将SIP作为下一代网络(NGN) 的核心控制协议。与此同时, SIP协议及其应用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积极的进行之中, 这其中就包括由IETF SIPPING工作组领导的集中式多媒体会议的标准化工作和XCON工作组领导的会场控制和CPCP (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 Protocol)的标准化工作。随着这些标准的制订,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QoS机制
由于视频会议是一个实时业务,在基于电路交换的体系结构下,一般都能够保证视频会议的带宽、保证其质量。但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中,视频会议与其他业务在同一传输通道中传输,存在带宽资源抢夺的问题,一定的带宽保证是视频会议系统特别是高清晰度视频会议系统所必需的。如何实现QoS,是视频会议能够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QoS 的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获得好的效果。例如保证重要的数据优先得到传输,必要时可丢弃一些相对不重要的数据。QoS可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由于IP网络不提供QoS保证,因此视频会议系统的QoS需要在应用层上实现。应用层的QoS保证,如拥塞控制等,需要与编解码器等其它部件配合才能发挥优点。
目前提高QoS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案。资源预留协议(RSVP)工作在IP协议上,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端到端资源的预约来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区分服务则定义了一种实现IP层QoS的方法。在对IP层所承载的数据进行分类标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给予不同的处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级别的QoS保证。例如,当网络带宽不够时,在声音优先的原则下可以优先传输声音数据,而对视频数据进行选择性的丢弃。
信息安全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在Internet上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必不可少。目前,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加解扰技术:该类技术的目的是防止信息被非法盗用,可以用于视音频数据的加密。该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数字电视的加密频道中。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要发送的数据加扰,同时在授权的接收端(拥有相应的解密密钥)对接收的数据解扰。加解扰技术可以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使用三方加解扰体系可以对不同的用户授权不同的接收频道。
第二类是数字签名:该类技术的目的是防止有人伪造和篡改信息,可应用于身份认证、数据真实性验证、电子文档的会签等场合。
可见,视频会议与互联网产业进行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混网及企业公网视频会议市场因其对网络的适应性更强、成本更低,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将成为视讯市场发展新的发动机。
作者:张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