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一件事情同时牵动了PC业内两大巨头,DELL亚太区总裁威廉-阿米利奥接替史蒂芬-沃德成为联想集团CEO,并且据Lenovo透露,该变动即刻生效。
阿米利奥自2001年起担任DELL亚太区及日本地区市场总裁,负责整个亚太区的战略以及运营。沃德从联想正式收购IBM PCD后就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成为Lenovo首位
外籍集团CEO。
突然?必然?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今日上午表示:“今天早晨,我们在美国召开的董事会上,公司董事会批准了史蒂芬·沃德辞去联想董事会董事、总裁和CEO职位的请求。同时决定任命阿米利奥先生作为公司新的CEO。”
这一决定十分突然,联想以及DELL很多内部人员也是在今早才得到消息,之前并未有任何迹象。今年8月,DELLCEO罗林斯访华时,阿米利奥以亚太区总裁的身份坐在罗林斯身旁,还对DELL在厦门新工厂以及2006年生产计划进行了介绍。11月,在联想财报发布会上,沃德同样表现出了对Lenovo的信心以及一同成长的希望。
沃德曾经用“兴奋”来形容自己得知出任新联想CEO那一刻的心情。联想当初选择沃德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很大程度上出于对“稳定过渡”的需求。当时,沃德的身份是IBM个人系统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其在IBM长达26年的职业生涯中,沃德曾出任多个部门高级管理职位,其中包括Think Pad品牌和产业部门。
在联想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整合后,IBM已经顺利的成为联想的一部分,沃德的使命也宣告结束,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在公司法展良好的时候替换总裁。沃德接受后,巨额的IBM并没有托跨联想,整合后第一财季联想已达到扭亏,今年11月1日,联想并购后首个完整季度财报公布,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04%。
杨元庆在总裁替换说明会上表示:“董事会对他(沃德)第一阶段的业绩相当满意。所以要我对他第一阶段的工作打分的话,我应该是打一个很高的分数,应该是在90分以上。”
联想聘用阿米利奥的原因同样是出于整合的需要,联想进入整合第二阶段后,持续盈利成为公司的首要目标。阿米利奥任职期间,戴尔在亚太区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表明,该地区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他在IBM的时候,是负责PC的交付、生产、制造等等这些运营工作,也就是“后端”的工作。前后端工作的经验是阿米利奥胜出的关键。
杨元庆也表示:“我们要能够建立起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非常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就必须实现从前端到后端的整合,并且整合以后的全价值链都要有竞争力,所以阿梅里奥先生的经验对于联想将来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早有准备?
DELL对于此次高管转投竞争对手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慌张,显得十分沉稳。
记者从DELL内部获悉,戴尔此次受到高管跳槽的影响也许并不大。“DELL亚太区总裁从半年前开始实行双总裁制,史蒂芬·菲利斯(Steve Felice)与阿米利奥共同担任戴尔亚太区总裁职务,两人对亚太区业务同等的权限。”
DELL今天确认了阿米利奥已经辞职的消息,并且感谢他在戴尔任职期见对DELL的贡献。同时表示,史蒂芬·菲利斯将继续担任亚太区总裁,公司业务不会受到影响。对于半年前的双总裁制是否因为阿米利奥有离职意愿的问题,DELL没有给予明确答复。
DELL的业务重点依旧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直接模式在这些市场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亚太区对于DELL来说生产基地的角色要求更重要,市场开拓由于种种原因进行的远没有当初在欧美市场顺利。
Lenovo国际化的目标被锁定在印度、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阿米利奥在亚太区的丰富经验正好迎合了联想国际化的方向。戴尔需要的也许不是一个高明的亚太区市场猎手,而是一个能够为亚太等欠发达市场顺利开展业务寻找方向的策略谋划者,如何更好的在这些市场开展直接模式或寻找更适合的营销方法。
此次联想闪击戴尔高管,表现出一家国际性企业的果敢与效率,戴尔则显示出一个市场老大应有的老练与沉稳。更换公司总裁后对于联想在全球布局以及发展策略的转变,将是此次事件对全球PC行业最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