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捷
昨天,Sony公司主管音乐部门表示,将会发布一个免费的软件补丁,消除其反非正版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据据英国媒体报道,为了遏制非正版,Sony在用户计算机中安装了隐藏程序,而且由于程序设计原因,一旦误删除程序文件,可能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据了解,在用户计算机中安装反非正版程序的不止Sony一家。但是,
Sony是率先为这一技术的弊端发布补丁程序的。
反非正版是厂商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然而,反非正版技术难道一定要这么生硬,厂商们究竟是在反非正版还是在反用户呢?
不可否认,“非正版”的泛滥是IT业、唱片业、电影业等行业举起“反非正版之旗”的根源。软件行业是“非正版”传统的迫害对象。Microsoft委托麦肯锡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软件领域)非正版率高达94%”。我们难以去考证这一数字的真实性,但是环顾四周,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非正版的猖獗。而在搜索、BT等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唱片业、电影业等娱乐行业也成为了“非正版”新的迫害对象。美国唱片协会已经不止一次地抱怨,互联网给数字非正版带来了太多的便利。而在中国,著名艺人刘德华先生面对数字非正版对于娱乐行业的巨大冲击,也表示愿意掏钱支持起诉BT(BT是一种基于P2P的下载方式,被称为互联网上非正版的天堂)。
但是,被非正版伤害得深并不是厂商可以恣意进行反非正版的理由。Sony及时为反非正版程序的不足提供了补丁程序,然而其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反非正版的行业巨头们又做了什么呢?笔者不由联想起了之前网络上盛传的“逻辑锁重回江民KV2005”的传言。虽然传言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不过江民1997年在KV300L++中加入的“逻辑锁”还是给“反非正版技术”抹上了一层阴影。在逻辑锁事件曝光之后,江民遭到了各界一致的口诛笔伐,市场占有率也急剧下滑,至今无缘中国杀毒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
让人倍感无奈的是,当软件行业、唱片行业批评着“非正版”的罪行时,反非正版技术本身其实也已经是劣迹斑斑:
第一、黑客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反非正版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非正版用户形同虚设。Microsoft在2001年Windows XP发布时,推出的“激活”技术几乎成为了Microsoft发展史上的一个笑柄。这个被Microsoft吹嘘为牢不可破的反非正版技术耗费了Microsoft大量的人力、财力,却几乎没有影响Windows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高高在上的非正版率。Microsoft今年在WGA计划中推出的号称对非正版釜底抽薪的在线检测手段,在发布后数天内就不幸被破解……
第二、反非正版技术涉及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它有害数据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是违法行为。当年有关部门就是依据这一条例判定江民在逻辑锁事件中违法。现有的大量反非正版技术同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的计算机中安装了反非正版程序。这种行为和江民逻辑锁事件的性质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反非正版让正版用户敬而远之。厂商原本期望依靠反非正版技术增加收益,却万万没有想到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2003年Intuit公司在旗下的个人理财软件TurboTax中采用了“激活”。结果却遭到了多数用户的强制反对,不少用户还扬言要改用Intuit竞争对手Microsoft的Money软件(未采用激活技术)。Intuit公司最终决定永久性地放弃“激活”,依旧在苦苦钻研反非正版技术的业界厂商看到这难道没有一点感悟吗?
非正版的泛滥是软件定价不合理、民众正版意识缺失等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一味地依靠技术手段来阻断普通用户的非正版绝对不是根除非正版问题的良方。众多厂商在痛批非正版有罪的时候,能否也关注一下用户的感受呢?在这方面,Sony发布免费补丁的举动或许能够给业界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