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育青
提起“千兆到桌面”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似曾耳闻。自从这个概念在2003年提出以来,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不过却一直叫好不叫座,没能像人们当初预想的在各行业的实际组网中占据主流。然而进入2005年以后,“千兆到桌面”的发展形势焕然一新,各大厂家不断推出新的框架和产品,整体价格持续下降,极具吸引力的新应用也陆续涌现——“千兆到桌
面”正在掀起一场反攻的浪潮。“预计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千兆到桌面’在国内外将处于白热化的发展阶段。”Huawei3Com公司产品行销部总监闫夏卿表示。
缘何迈向“千兆桌面”
1999年至2000年,整个以太网完成了第一次速率大升级,于是进入21世纪后,桌面应用基本上都实现了一次统一改造:百兆网卡在笔记本电脑、PC机中得到普及,十兆组网方式基本退出市场。“现在应该是以太网计算机发展进入到第二个速率升级的历史时期,即从百兆升级到千兆。这次升级将对整个以太网的组网、各种设备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闫夏卿说。
那么,究竟是什么刺激了“千兆到桌面”的快速普及?
在应用层面上看,2005年“三网合一”的进展是主要动力。在这种新模式的刺激下,一些对带宽要求高的应用的逐渐普及,再加上企业、政府、教育、金融等行业进一步寻求借助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市场对网络桌面资源的要求呈现出快速扩展的趋势。由此专家预测,在“三网合一”普及到桌面之后不到一年之内,千兆一定会成为桌面应用的主流。
从桌面用户的角度来看,桌面网络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工作效率,这是推动“千兆到桌面”成为主流的另一个因素。如今用户的工作平台首先是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组播或视频点播、带大附件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器、CRM/ERP等吞噬带宽的应用正在大量涌现,缓解网络带宽资源的唯一对策只能是将千兆位以太网延伸到桌面。
“带宽密集型应用的日益增长也对‘千兆到桌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闫夏卿解释道。据他介绍,在大量网络应用中,对网络传输质量(传输实时性)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各种流媒体应用,包括视频点播、视讯会议等。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带宽密集型应用在现代办公模式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原有的“百兆到桌面”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应用需求,于是能够确保数据流在内部网上畅通无阻的“千兆到桌面”无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千兆桌面”能否成真
当然,只有市场需求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技术和价格等因素上不能满足市场的期望,“千兆桌面”也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
据专家介绍,千兆、万兆以太网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此前人们对新技术稳定性的担忧曾一度阻碍了千兆、万兆的大规模应用,现在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万兆以太网2002年就已经提出并通过IEEE评审发布,而1000BASE-T的标准(802.3ab)早在1999年就已经发布,并且采用标准第5类(Cat 5)铜线电缆传送信号,这使得大部分网络改造根本无需重新布线。另外,千兆接口还可以通过自适应技术兼容以前的10M、100M终端。现在可以肯定,技术的标准化已经为千兆、万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铺平了道路,人们对千兆乃至万兆技术稳定性的担忧已成为过去。
价格是另外一个阻碍“千兆桌面”进入主流应用行列的因素,事实表明,任何一次大规模的带宽升级都需要价格和成本的大幅下调。但现在价格也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目前很多新的PC主板中已经包含了内置的千兆网卡,2006年Intel公司发布的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主板将把千兆以太网功能列为标准配置。与此同时,千兆网卡的价格下降速度很快,目前已经接近百兆网卡的价位,一些厂商的10M/100M/1000M网卡价格甚至降到了100元左右,完全达到了用户可以承受的心理价位。此外,随着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市场应用日渐成熟,可以提供千兆芯片的厂商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处在供应链上游的芯片厂商为了促进自身千兆芯片的销售,必然会大幅调低芯片每端口的价格,从而进一步拉低千兆网络产品的价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密度万兆接口板的推出及万兆端口价格的下滑,使万兆的应用范围正从核心向边缘甚至接入层迁移,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千兆到桌面”的发展。
“千兆桌面”向主流挺进
在构建基于IP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基础平台过程中,网络应用的规模也在快速发展,加上VoIP语音服务、视频流等多媒体应用的刺激,用户追求网络带宽的脚步从未停止。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市场上40G的网络设备产品已开始步入试运营阶段。
据IDC的最新报告预测,2007年,千兆以太网端口被用于桌面的比例将由2002年的3%增长到16%。另有预测称,安装在网络交换机上的铜线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数量将在2005年达到2亿个,在2007年将有超过5亿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投入使用。
千兆网络产品的价格走低固然可以推动千兆网络应用市场早日成熟,但如果要满足用户构建高可扩展性、高性能、高安全性、可管理性,融合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网络的需求,发展端到端的整体网络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尤为关键。目前包括Huawei3Com公司等在内的知名网络设备提供商,正在努力以合理的价格,为用户构建能够充分满足需求的千兆网络系统,在普及千兆网络应用的同时,为用户实现“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融合网络奠定基础。
相关链接
芯片竞争促使千兆广泛普及
在网络通信技术市场中,产品的价格涵盖了品牌、技术实力及产品所采用的芯片等多个方面,而芯片的价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千兆网络产品的芯片市场中,随着Agere的加入、德州仪器(TI)重返舞台挑战Broadcom及Marvell的领导地位,以及瑞昱(Realtak)正在寻求突破等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千兆网络产品价格将趋于更为合理,用户网络对于选择采用千兆网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得到更大的推动。
在千兆网络芯片市场中,Agere在连续购并Massana及TeraBlaze之后,已准备冲击千兆芯片市场,产品包括千兆网卡单芯片、千兆网络交换器、PCI-Express界面产品等,并将千兆芯片市场视为2005年的重点目标之一。此外,近几年淡出千兆芯片市场的德州仪器(TI),也有意重返战局,看好未来几年千兆市场的高成长潜力。而瑞昱表示有信心像当年10M/100M网卡芯片一样逐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将使得网络设备提供商在千兆芯片采购方面的成本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随之而来是网络用户成为最大的获益者,而连锁带来的将是千兆网络更为广泛普及和应用的发展态势。
过去业界预估,千兆与10/100Mbps网卡芯片的差价,如能缩小到2美元以内,将会从供给方面刺激该市场。目前国外厂商的主要客户报价已在3美元-4美元以下,中国台湾芯片业者的报价则在2美元-3美元以下,与10/100Mbps的1美元-1.5美元相差无几,此一说法已具体实现。从笔记本电脑到台式机,都有机会大量导入千兆以太网卡,随之而来的千兆网络市场势必成为众多用户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