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金蝶国际正式在Hong Kong主板挂牌交易,其主板股票编号为0268.HK,这是继去年TOM科技转板之后的又一家成功的转板科技股。转板对金蝶来说,意义要超出转板本身。
挣脱创业板“束缚”
2001年,这一年,正是国内ERP市场风生水起之时。“南金蝶、北用友”,这两家风头最劲的ERP厂商先后发力资本市场。2001年2月15日,金蝶率先在Hong Kong创业板挂牌,IPO发行8750万股,募集资金约9000万港元。随后,5月18日,用友选择了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一举融资8.875亿。一时间国内软件厂商选择在哪里上市,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在国内A股市场上,用友上市首日股价即摸高到百元,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ERP旋风。随后的时间里,用友大手笔的市场运作与并购,也着实让人们见识了资本的力量。而金蝶相形见绌的不到亿元的融资,则让人慨叹“圈钱太少”,而且Hong Kong创业板长期走势低迷,对金蝶的再融资也不利。在与用友的“资本之战”上,金蝶显然处于劣势。
徐少春的解释是,把在Hong Kong上市更多地看成是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很清楚我们有本土优势,但是我们过去没有国际化优势。所以金蝶要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国际标准来管理自己。” 可以说,金蝶选择在Hong Kong和亚太地区去拓展国际的产品市场,还是取得了成效。从金蝶的年报中显示,被金蝶作为国际化桥头堡的Hong Kong公司实现了超过1000万元的收入。
而金蝶成功转到Hong Kong主板,无论对金蝶的品牌形象还是融资能力都是更大的提升。
相对于创业板,主板对于公司的资质要求更高。按照Hong Kong联交所的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需符合至少三项条件才可申请转至主板上市:一是连续3年的盈利记录,过去3年的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最近一年的净利润超过2000万港元,之前两年的累计净利润至少达到3000万港元;二是发行时市值不能少于2亿港元;三是公众股流通量达到5000万港元并占已发行股本的25%。
据金蝶国际主席徐少春介绍,金蝶国际早在创业板上市的第二年(2002年)就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具备从创业板公司转为主板公司的条件。“转板的门槛虽然远低于首次募股,但整个过程所需承担的责任和手续之繁琐,几乎等同于在主板的重新上市。”徐少春如此解释金蝶直到如今才获得Hong Kong主板门票的原委。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主板与创业板对于公司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金蝶转战主板后,实际上等于“松绑”,尽管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需要完善,但在信息披露方面,主板的要求更为宽松,可能有利于金蝶大展拳脚。
金蝶内部员工透露,目前他们手中的5000多万股票期权由于金蝶股价的持续低迷,几乎成为一堆废纸,登陆主板让他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尽管登陆Hong Kong创业板四年来金蝶盈收增长2.7倍,但随着ERP行业利润普遍下滑,徐少春不得不为金蝶寻找一个更高的融资平台。徐少春并不隐瞒他的融资意图,“主板平台上有很多国际性投资者,而很多大型国际投资公司内部有不允许投资创业公司的规定,因此转板之后,公司融资平台会更大一些。” 徐少春说。
备战并购战
利用转到Hong Kong主板上市的时机,金蝶提出新目标——未来5年成为亚太地区中小企业ERP市场的领导者。“很简单我们就要做这个市场的第一名。目前,我们在中小企业市场已经超过用友。”对此,徐少春似乎底气很足。
然而实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现在在ERP市场,金蝶直面的对手不仅有用友等国内企业,还有SAP、甲骨文、Microsoft这样国际大腕,他们正在加大中国软件市场的圈地运动,谁能最终胜出最后还是一场实力的较量。
金蝶转到主板上市后,有了更大融资平台的支撑,徐少春开始大谈并购。“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并购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金蝶仍然还会把握和使用这个手段完成一些并购。我们在Hong Kong资本市场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并购,不用花现金、可以换股。” 徐少春说,“在国内来看,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公司、行业软件公司,我们正在搜索、观察,如果有合适的对象我们可能会考虑并购。在亚太地区,我们也在搜索。我们不排除有国际性的并购的可能性。如果国际并购的话,应该是伸展触角的过程,还希望获得市场更远更快一些。”
按Hong Kong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从其股票在主板市场开始交易之日起的12个月内,不能进行任何可能对其主营业务基本层面造成变动的收购或股权出售交易,在主板上市后6个月内不能配售新股,但金蝶目前已获得了豁免权。但徐少春仍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发行新股。他说,金蝶如果要投资并购其他公司,可以发新股作为代价来实现收购。
由此看来,金蝶转Hong Kong主板为接下来的收购战作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