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促:从“面子”开张卖不卖都赔钱
经历了2004年春季的反规律性涨价,再到秋季水银泻地般的降价,液晶显示器有如过山车一般让人们体会着别样的刺激。在刺激过后,显示器市场的局面也格外明朗———LCD披荆斩棘成为主流,CRT则老而弥坚,坚守着最后一块阵地。
在这里我们借助暑期旺季来临之际,简要地回顾上半年液晶市场的变迁与发展,并对下半年的市场格局作出预测,让你对这个时刻变化着的液晶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原材料的充足、良品率的提升以及新生产线所带来的巨大产能,液晶面板的价格在冰封许久之后终于开始瓦解,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液晶显示器不断地降价。降价的声音听起来总是很悦耳,但如果有一天告诉你显示器涨价了,想必听起来就会是刺耳了。
零售市场不会涨价
实际上,经历了半年的价格雪崩,液晶面板的售价已经下跌了50%,以17英寸液晶面板为例:从最高时295美元滑落至152美元的谷底,由此也带来了面板出货量的猛增。虽然薄利多销是商业领域里不变的定律,但对于液晶行业,由于面板产量大增,由此带来了竞争的空前激烈,所有面板厂都不得不频繁地调低报价,才能赢得宝贵的订单。但降价却让面板厂碰得头破血流。
实际上,由于面板厂处于背腹受敌的境地,选择涨价完全是不得以而为之。而显示器厂商的情况则要好得多,由于液晶显示器的价格透明度并不是很高,因而显示器的利润率也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此时对于上游传递过来的价格波动,也会有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去承受。
也就是说,上游液晶面板所带来液晶显示器的成本提升,几乎都被显示器厂商自行吸收了。所以在零售市场上,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一副安定祥和的局面,而不是涨价所带来的血雨腥风。
降价还是主旋律
显示器厂商做人好像很厚道,但稍加分析就不难得知,厂商只是迫于各种压力而选择了明哲保身,毕竟压缩产品的利润,无异于给自己放血。
一方面的压力在于消费者:虽然自古有“买涨不买跌”的道理。但以现在脆弱的显示器市场来看,这条古训已经不能适用。我们知道,液晶显示器刚刚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市场正在向着稳定的状态过渡,如果这时产品一旦全面转入涨价,消费者在心理上势必无法接受,恐怕又会回到持币待购状态。脆弱的显示器市场将再度面临冷淡、萧条的局面。
此外,残酷的局面迫使各厂商不敢轻举妄动,所有人都是绑在一条线上的蚂蚱,任何反其道而行的做法都无异于自掘坟墓,既得不到行业的认可,同时更会失去宝贵的市场份额。此时的显示器厂商可以不为利润而战,但必须为了未来而战!
当然,显示器厂商对于涨价的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只能说对于目前液晶面板的涨价他们还可以接受;但如果继续涨下去,情况还很难说。
综合上面提到的诸多因素,我们认为零售市场由降价转入涨价的概率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