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台媒体报道,过去只要谈起DRAM产业时,大家总认为DRAM产业涨涨跌跌,与一般原物料产业相当雷同,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期货型’产业,虽然如此,只要适度掌握产业循环轨迹,DRAM厂也能有效掌控产能的调配。
不过,随着DRAM厂不断跨进其他内存产品领域后,不仅对DRAM产业的市场掌握困难度剧增,就连厂商本身也开始受到相当程度的考验,换言之,目前产能调配正考验着经营者
的智慧。
一直以来,DRAM产业波动程度都相当大,而任何产业一旦价格透明化,便会显得格外难以操控。而过去DRAM厂大多仅有单一的DRAM产品,所需花费的精力与现在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由于目前多家DRAM厂除了继续投产标准型DRAM外,现阶段又加上量产NAND型Flash,使得分析师更难做出准确的分析,而2个波动性高且变化速度快的内存产品同时加在一起,分析师的准确度势必备受考验。
而同样的状态对于DRAM厂本身也是一样,过去DRAM厂在投产时,仅需考虑到要采用何种制程技术来投产标准型DRAM颗粒,才比比有成本竞争优势,而且也仅需要花费时间及精力专注标准型DRAM颗粒市场,根本不需要将精力放在其余商品。
不过,这样情况在DRAM厂为求在半导体市场存活,将生产商品扩充到NAND型Flash或其余特殊型内存后,出现了重大改变,DRAM厂必须开始正视‘产品组合’问题,不再只是将标准型DRAM颗粒卖好,就能稳稳吃1整年,如今所有DRAM厂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现有的晶圆厂产能,做出最有效的配置。
而这样的产品组合及产能的调配,对于所有DRAM厂的经营者而言,也正是对其智慧最大的考验,否则一旦产能配置不当,将造成顾此失彼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