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兴
自5月份以来,不断有消息传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普天(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CET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城(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等四大集团将合并打造中国最大的IT公司。
由于这一消息的盛行,使得人们不断猜测是否存在这样合并的可能,并试图通过各种行政和非行政信号来予以分析。但我认为,这样的合并在近一两年内似乎不太可能。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改革到现在已走到关键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推动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明显转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增加。
在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目前仍处于攻坚破难阶段,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去探索解决,特别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如何规范有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加快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
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对今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提出,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两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沿着十六大确定的方向稳步推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就在2004年,郎咸平与顾维军之间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却引起了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的喧然大波,此波绝不亚于朱总理所采取的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其主要问题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过程中,企业管理层通过MBO方式将国有资产间接实行私有化,使众多国有资产流失。
“事实上,这场争论是在国资改革进行到尾声才发生的,除了少数大块头,能卖的基本都卖光了。之前包括本刊在内诸多媒体报道了那么多借改革侵吞国有资产的事件,一些学者早已就此著文警告,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而今一个迟到的质疑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呢?”
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对被牺牲和被损害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注与起码的让步,执政高层已经有了相当的觉悟,而一批主流经济学家却还在强调‘经济理性’,还陶醉于增长的神话。”这从后来郎教授的“挂牌停战”可以看出来。
我们必须承认,要使国有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产权体制改革。上述所言的四家国有企业,都属于中央直属的超大型企业,他们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其他未进行彻底改革的国有企业,不能在改革中有所忽略。因此,在企业改革的“风口浪尖”,国家高层管理者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绝不会在近期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二、合并并不是企业发展的法宝
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其意图很明显,在于增强中国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尤其是要通过建立具有国际地位的企业来抵抗国外公司的“侵略”。但是对了解经济或者是注意经济动态的人都应该明白,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合并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法宝,关键在于产业活力或核心技术。
我们先看这四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从各自公司网站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子,英文缩写CEC,组建于1989年,是中央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有16家全资子公司、30家控参股公司、2家境外公司和7家上市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57.34亿元,资产总额396亿元,职工3.4万人。夏新电子、中软集团、上海贝岭、Samsung 石化、深圳桑达等知名企业均在CEC旗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电集团,英文缩写CETC,于2002年3月1日成立,是中国惟一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的企业集团,是在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0多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0多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公司注册资本63.5亿元,总资产300亿元。现有职工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特大型企业,拥有40余家全资及控股公司,其中上海邮通、成都电缆、南京普天、东方通信、波导股份、东信和平为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普天集团旗下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天股份)于2003年7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19亿元人民币。普天集团曾先后以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和600亿元分别获得过“电子信息百强”的第1名和第2名,2004年普天集团意外退出“百强”评选。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简称长城集团,是中央直属的专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1986年,注册资金1.1亿元,总资产122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14家、参股公司4家、上市公司4家,职工总数2万多人。2003年,长城集团合资企业出口创汇总额已达53亿美元。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每个企业本身就是中国信息产业的“航母”,其经营范围相当广泛,基本涉及到各类电子产品。
由于各个企业都带有“国家”性质,并没有实行真正的市场运作,所以要对这几个企业实行合并,就必然要运用行政手段。而合并不同于收购。后者在于一方以现金或是股票或是期权等方式将另一方企业购买,其所有权(决定权)归前者,也可简单理解为一家公司掌握了另一家公司的控股权。而合并则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通过利益共享、收购或是联合的方式进行合并,参与联合的数家公司中只有一家能成为法人实体,其主要特征在于联合。
经过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后,当今企业界正在走向并购发展时期,各类企业都通过各种形式的并购以继续扩大自身优势,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世界上众多大企业的并购拥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譬如,自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的时间内,世界著名的网络通信公司思科已经收购了100家企业。1995年思科的年营收额为12亿美元,而2004年已彪升至220亿美元。
但也难免会有失败的例子。如2000年世界最大的并购案,美国在线以1500亿美元的代价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至今都没有让人羡慕的好消息,缠绕他们的只有无尽的“黎明前的黑暗”!
无论是合并还是收购,最终要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我们认为国内优秀的IT企业Huawei将大有作为,但思科CEO钱伯斯在谈及中国市场受到ZTE和Huawei等公司挑战时称:“我们尚未遇到全能的竞争对手,通常对手只能在一两种产品上对我们产生冲击。”思科高级副总裁Mike Volpi表示,ZTE和Huawei的确给思科造成了麻烦,但正面冲突也并不是很多。Volpi指出,思科拥有全球路由器市场70%的份额。而且,思科不排除收购Huawei的可能性。
再来看世界著名软件公司Microsoft,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收购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收购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公司的核心技术——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以此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地位!
反观这四家公司,其经营领域基本在通信终端,尽管真正相同的产品不多,但基本集中于相同领域,而且最为致命的是,无论哪家企业(抑或是旗下最强的一些企业),都很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如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的波导公司,其自身并没有多少核心技术,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和利润损失。或者是中软集团,也基本处于“混杂”状态。这些企业一旦失去“国字号”,难保不被国外企业或优秀民营企业蚕食!
从以上大小两方面都可以预见,合并并不是目前解决国有企业“病症”的最好办法,相信国资委的官员们能够认清形势,真正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出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要想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IT航母还必须从实事干起,而且真正的航母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作战能力”!
航母的建设目前还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少一点猜测,省的费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