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沙情奕 通讯员 贾斌
但凡品牌电脑,主要部件上都被上了封条。经销商的服务公约里也注明了“客户自行启封打开电脑主机箱,本公司将不再承担免费保修责任”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客户私拆了封条,经销商就不再承担商品的保修义务,并日渐成为“行业惯例”。日前,浦东新区消保委提请经营者勿滥用“行规”。
小封条封住两大权益
不久前,方先生在数码广场购买了一台品牌电脑,因孩子急需使用,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就揭开了主机上的封条。谁想到用了一个月电脑就出现了故障,可经销商却以方先生私拆封条为由拒绝保修。“孩子只是上上网而已,别的地方根本没动,现在主机出了问题,经销商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呢?”
对于“启封”问题,一些消费者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我的东西,你有什么权利限制我自由使用。”
不少消费者表示,电脑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如果出于经济考虑购买一台配置相对不高的电脑,那么很快就面临硬件升级的问题。其次,电脑不仅是一种劳动工具,也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和居家娱乐的工具,不同的使用目的会对电脑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有的消费者购买电脑之后急需要求安装刻录光驱等配置,不可能不打开主机箱。再次,电脑主机箱的封条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等,消费者只能通过软件测试来识别部分硬件的品牌、型号和性能,而有些部件如电源配件、风扇等是无法通过测试来得到信息的。更何况多数消费者并不是电脑高手,难以了解主机箱内的种种玄机。
厂家不论出于什么理由,一个小小封条确实封住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商家:这是行规合理合法
据浦东新区消保委透露,“封条”纠纷经常发生,经销商常常以“行业惯例”作为推搪,调解因此常遭遇困难。经销商认为“不许私拆封条”是怕人为造成计算机故障或发生其他情况,致使双方责任不清。而生产厂家的观点是:做出此规定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况且这种做法合理合法,这也是推定故障责任、落实保修服务的最有效手段,并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对于消费者提出的硬件升级、安装等要求,厂家表示理解,但希望由授权的服务网点来完成;即便电脑出了故障,消费者也不要私自开箱,应及时与特约维修部门联系。对于厂家的解释,消费者并不能完全接受。
区消保委:“行规”太霸道
“这显然太霸道了!”区消保委表示,封条可以作为对销售商责任约束的一种认定,作为责任落实的一种依据,但封条不应该封掉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不应该被不法商家滥用。消费者在购买品牌电脑时,销售商有责任、有义务提供给消费者电脑配置清单,并如实向消费者展示电脑的配置情况。若因用户不清楚电脑配件详细品牌、型号而需要打开电脑主机箱后,商家应考虑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不能因为消费者打开了主机箱,就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消费者。另外,对于“封条”给消费者带来的诸多不便,商家应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