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信息技术趋势大会上,未来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据业内专家分析,未来信息化市场的决定因素不仅是技术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用户需求。产品要超越用户需求才有生存的价值。虽然目前各个厂商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研发新技术,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但一种更新的趋势也在逐渐形成:即用户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现有技术,逐渐表现出更高、更广泛、更深含义层面的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厂商应当如何应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也就成为受众人瞩目的焦点问题。
日前,精工爱普生集团首席技术官(CTO)、研究开发本部总监赤羽正雄先生亮相北京,提出了以“先行待机”为核心的研发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要点是“一方面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良技术;另一方面要重视用户的需求,在需求还未完全显露之前预测未来市场的趋势并开始研发工作。当产品投入市场时,让用户能够方便、简洁、快速、完美地应用这项技术,是未来的研发重点。”业内专家在对爱普生研发策略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其以简单明确的“研发方程式”形式体现出来——R*年销售额*6﹪+SUM(0:100)=∞。即企业年销售额的百分之六会合研发区域系数R再加上0到100之间蕴涵的玄机将创造出无穷大的价值!为我们揭开了一家进入中国20年,始终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秘诀——
“百分之六”“豪赌”明天
研发势必要求企业有所投入,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在研发上投入多少费用才是最合理的?关于这一问题,赤羽先生作出了如下解答:“爱普生每年持续为开展新技术研发而进行不断的投资,这种持续不断的投资是不受公司利润额影响的,现在公司已经确定把每年销售额的6%用于研发。”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研发投资额是不同的。细分到IT领域,从事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业务的IT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会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相对高一些。根据2003财年的财政报告,精工爱普生集团年度销售额为14,132亿日元,其中905亿日元被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在进行高达九百亿日元投入的同时,也就必须面对投入产出比的平衡问题。“爱普生认为研发就要有付出,这种付出即使不是百分之百得到回报,也是情理之中的。”赤羽先生表达了爱普生在研发创新上的勇气,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爱普生完善的研发管理体制基础上,每年销售额百分之六的投入正不断转换成为爱普生技术水平迅速提升的推动力。从世界上最大的OLED显示器到20层超薄电路板、从世界上最轻的微型飞行机器人到世界最轻的投影仪,一个个世界之最的产品不断从爱普生诞生,爱普生也在不断超越,刷新着自己的纪录。而与之成正比的,是爱普生多年在包括打印机、投影仪、小型液晶屏等领域的世界前三甲排名。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睿智?
神奇的R
古人云:“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地域的客观条件对事情的结果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在企业研发战略问题上同样适用。企业研发基地的选择将影响其研发战略的执行与研发工作效率,在业内专家根据爱普生研发策略总结的研发方程式中将其定义为R——研发区域系数。为了优化研发区域系数,爱普生在选择研发基地时采取分而制之的策略并提出了“适地研发”的理念。
对于产品设计的研发,爱普生选择在接近直接用户的地点设立研发基地。比如爱普生在接近Nokia的英国就设立了研发机构,从而能够获得小型液晶屏领域重要用户的一手信息。今天的爱普生不仅是包括Nokia在内的众多知名手机品牌的重要上游供应商,同时也成为全球小型液晶显示屏领域的翘楚。而对于面向未来的基础性研究,爱普生则选择在具备优秀研发人员和世界最先进信息的地方展开。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好地诠释了爱普生研发理念的,就是设在英国的剑桥研究所。剑桥大学历来被认为是全球基础科学最出色的学府之一,它的研究项目所代表的是世界最领先的水平。爱普生早在1998年9月就在剑桥大学内成立了研究所,该研究所主要在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有机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喷墨打印技术的工业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了成为更高效率的海外研究所,爱普生在所内专门设立了“剑桥喷墨开放式实验室”,也正是这个实验室,帮助爱普生实现了在喷墨技术上的飞跃。截至目前为止,爱普生已经先后在北美地区、英国、西班牙、亚洲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业务领域涵盖了包括信息关联产品、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器等产品在内的爱普生全线产品,并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
如今,伴随中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都选择中国作为其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甚至出现了“研发东游”之说。对此,赤羽先生表示,中国事业的发展在精工爱普生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集团的产品有一半以上是在中国生产的。因此,爱普生会考虑在生产基地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研究所,或者在生产机构里增加研发部门,从而提高生产机构的附加值。目前,爱普生已经开始与中科院及一些大学进行沟通,探讨未来合作研发的可能性。
0到100之间的玄机
在制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发策略和选择适合的研发基地之后,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就成为企业研发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研发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对于研发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就成为企业研发战略成败的关键。在爱普生的评估体系中,创新性和挑战性是考核研发人员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爱普生以申请专利的数目来评估研究人员的工作,并建立了一个与之相应的严谨的评估体系;同时,研究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点;此外,所从事的研发工作是否是高难度的,是否勇于承担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评价研发人员工作成果的一个附加因素。这就要求从事中长期研发的研究人员必须富有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他们的目标设定难度越高越好。设定目标最高并且能够完成目标的人员才是最优秀的研发人员。
但是,赤羽先生也认为,对于研发人员的工作不可以一概而论。在他的眼中,研发人员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人是把0变成1,即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创造一个新的东西;第二种人是把1变成10,即将新的技术转化为产品;第三种人是把10变成100,即将单个产品形成一个产品群。一般来讲,在公司中最显眼的是第三种人,但是如果没有第一种人就不可能有第二和第三种人的成果。必须正确评价第一种人的成果才能保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从0做到100的这种人几乎是没有的。人是有特点的,每个员工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是正确评价每个员工的依据。以上观点,正揭示了爱普生在研发领域从0到100之间的玄机——即每个研发人员工作的积累与配合。
多年以来,正是这种行之有效的研发评估体系,为爱普生培养并留住了大量研发人才。许多研究人员在爱普生工作了数十年,比如赤羽先生在爱普生的生涯就长达32年。这些人了解爱普生,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谓“知己知彼”,所以也就换来了“百战百胜”的成果——不但为爱普生的飞速发展和业界领导地位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甚至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的进步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喷墨技术的“无限值”
企业销售额的百分之六乘以最优的研发区域系数再加上0到100之间的玄机,要实现“无限值”的目标爱普生还缺少什么?爱普生的答案是具备“无限值”的基础技术和全球产业思维,甚至是超越市场发展速度的战略眼光。众所周知,爱普生的喷墨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而如今,爱普生已经将其卓越的喷打技术不断改良,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使其成为了真正具备“无限值”的基础技术——超精微液体处理技术。与此同时,当人们还在为等离子和液晶哪一个更具优势而争执不下的时候,爱普生已经将其目光投射到了属于下一代的显示技术——OLED,率先应用该技术制造出了世界最大的OLED模型,并拓展了喷墨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OLED产品技术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赤羽先生介绍说,OLED被认为是在未来能够取代液晶、等离子的产品,是21世纪理想的产品。可是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够实现产品化。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该技术目前存在三个技术难题:一是大屏幕化;二是高清晰度;三是产品使用寿命问题。但是利用爱普生喷墨技术前两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关于使用寿命的问题则主要受制于OLED材料的寿命,现在研发的OLED电视产品的使用寿命要提高3-4倍才能实际推出,爱普生的市场目标就是要在2007年以前推出使用寿命达到10000小时的OLED大屏幕电视,而要达到15000小时的使用寿命还需要到2010年以后。
此外,喷墨技术在半导体生产领域的应用也是爱普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在,半导体生产的工艺还停留在光刻技术阶段。应用光刻技术进行半导体生产会导致90%以上的材料被浪费,处理这些没被充分利用的材料还需要花昂贵的费用,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液。因此现有的半导体生产技术并不符合未来环保要求。利用爱普生卓越的喷墨技术能够实现只在需要的位置喷射半导体材料的生产方式,从而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在未来,或许半导体产业所需要的,将不再是众多的人工和庞大的流水线,而只是几台“电路打印机”而已。随着喷打技术应用新空间的不断拓展,在不远的未来爱普生微压电打印技术为其创造的,将是无限广阔的空间,从而也将为爱普生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无限价值的基础。
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的发展之路始于“研发”,只有在看好未来技术发展之路的前提之下,制定与之相应的研发策略,企业的研发之舟才能乘风破浪、扬帆万里。R*年销售额*6﹪+SUM(0:100)=∞,爱普生精心打造的研发方程式必将使其最终成为拥有“无限值”前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