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上以Samsung 、LG等为首的韩系手机境况不佳。康亚风 摄
品牌运作被指不合法,被指“低价进货,高价入账”,业绩全线遭遇寒流
韩国手机制造商唯开手机7月7日宣布,由于资金困难未能按期偿还欠款,公司已申请破产。这一危机也波及其中国总部,其后,唯开厦门总部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事件,多名外方高管失踪,员工上访追讨工资,总部手机仓库被法院查封。
唯开手机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曾经风光无限。但在四年后却突然“猝死”,成为首个在中国市场折戟的韩系品牌。韩系手机是如何在中国进行操作的?韩系手机在中国将走向何方?
韩系手机共同道路:“共享”牌照借道之术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上的韩系手机,Samsung (中国市场第三)属一线品牌,LG(中国市场前十之外)经过在华巨额品牌运作,但仍徘徊在二线品牌之列,而诸如泛泰、SK、唯开以及此前已败走中国的伊诺等,算作三线以外的品牌。
一手机业资深人士指出,韩系手机借合资公司进入中国,都力推韩方品牌,挤压中方合资公司的品牌,将中方合资公司品牌淡化、直至完全抹掉。许多韩国手机品牌进入中国时,均没有与中方合资,而是纯粹的借牌。本来是双方的合资公司,按中方规定只能使用中方品牌的LOGO,但韩国管理层只愿意使用韩方的品牌。
该人士还指出,无论是韩国唯开与厦门中桥、韩国Samsung 和深圳科健、韩国LG和山东浪潮,其合作的最后结果都是:无一例外拒绝使用中方品牌或复合品牌,而改之以韩方的品牌上市销售。
深圳一位手机公司负责人介绍,韩系手机品牌中,LG在中国的牌照操作很巧妙,问题也不少。LG在与浪潮成立“浪潮乐金”并获得CDMA牌照后即拒绝再生产“浪潮LG”品牌的手机。
据上述人士透露,在LG获得国家发改委GSM牌照之前,LG的GSM手机进入中国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厦门中桥的GSM牌照,这一部分手机仍然在青岛工厂生产;二是进口整机或散件组装,并采取合适方式进口中国,然后OEM合资公司的品牌上市销售。类似操作手法的还包括SK、泛泰等品牌。
诺盛的电信分析师韩小冰认为,这种完全抹掉中国合资品牌的做法,从政策层面来看,是不合法的。
LG电子移动部门的宣传主管李逸表示,在与浪潮的合作及LG单品牌的使用上,都是双方协调后共同决定的,不可能是LG一家决定。李逸还指出,这种手机合资公司只使用单品牌的现象,在中国不止LG一家,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中国手机市场的特殊性”。
泛泰公司一位中方人士也认为,中韩手机的品牌运作,在于能给双方利益最大化,“能带来最大利润的,或许就是最适当的合作方式”。
涉嫌“另类”操作:“低价进货,高价入账”国内手机市场研究人士赵月旺认为,许多韩系手机的操作是高价进货,高价出货,利润做成零。他举例说,总经理私下办一家元器件公司,一般都是质量最低、价格最高,而合资公司更是这一类灰色操作的重灾区。
深圳山脊咨询总裁谭贻国是手机业资深人士,目睹了国内众多手机品牌的起起落落。
据谭贻国介绍,LG先与青岛浪潮合建,以利用中方关系获取牌照,通过从韩国低价进货,再向中方合资公司高价入账的方法,转移资金,转移利润,通过做亏的方式让中方撤资。这样一来,既挤压中方品牌的生存空间,还在原材料方面以‘低进价高报价’的方式挤占中方的利润。”
LG在中国的经营已经超过十年,但从目前LG公开的数据称,LG在中国的手机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长达10多年。
深圳“手机联盟网”CEO陈景春透露,LG电子总部设在韩国,控制整个资源的上游产业链。其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均在韩国总部定义、研发,在中国本土的投入非常少,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研发,最多只是以散件作为配件发往中国进行组装,目的仅仅是逃避高额整机进口关税制度,最后在中国国内企业进行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组装。
“这样一来,设计,生产,采购完全控制在韩国总部,一个30美元的主板,计算给中国合资或关联公司的价格就是90美元至150美元以上。
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向中国政府缴纳更多的税,二来可以争取到中国政府更多资源与政策支持。”陈景春透露,LG曾用这一手段让LG浪潮合资公司的中方撤资,以达到它完全控股的目的。
李逸对此进行了否认。他指出,之前这样的传言他也听说过,但LG绝对不会存在类似问题。
Samsung 手机新闻负责人表示,目前Samsung 手机的研发部门确实主要在韩国,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不多。不过,Samsung 这位负责人也指出,以上这类观点由于没有确凿数据,并不能有力支撑这些业内人士的观点。
市场开拓困境:全线品牌遭寒流近年来,在Nokia、Motorola 等欧美强势品牌的挤压下,以Samsung 、LG为首的韩系手机销售业绩出现下滑。
今年6月Samsung 发布的Q2财报显示,Samsung 手机业务利润率持续下滑,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为15.9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此前的预期。目前,Samsung 手机在全球的占有率仅维持在12%左右,与Nokia的33%和Motorola 的22%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增速也在明显放缓。
而尽管在CDMA市场成绩斐然,LG在GSM市场则举步维艰。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索爱以7%的市场占有率取代LG成为全球第四。现在,LG只能依靠“巧克力手机”冲刺GSM市场,希望能在中国和美国等重要市场留住客户。
从目前的情况看,巧克力手机销售并不理想。根据赛诺最新报告,今年第23周,“巧克力”手机销量没有上涨,反而呈现一定量的下滑。对此,LG移动方面给出的原因是水货手机的冲击,在LG及时对行货价格进行调整后,情况已经得到了好转。
而韩系手机的二三线品牌则已是风声鹤唳。泛泰作为韩国第三大、全球第九大手机生产厂商,在中国的境况也很艰难。2005年,泛泰推出了全球首款“指纹加密”的GSM手机,但市场销售并不理想。目前,韩系手机中,唯开败退,SK隐退,泛泰则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唯开等韩系手机所暴露出的问题,都是因为国内手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才全面引发。目前,唯开所有高层均在一夜之间走人,剩下的包袱全给了中方‘高管’,还有那些无助的经销商和消费者。”谭贻国认为。
一位业内专家说,韩国手机厂商对市场、利润的欲望比欧美手机巨头还要强烈,这些同样以制造起家的韩国企业,不太可能给中国手机企业带来多少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