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小阳春
VoIP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它的含义太宽泛,以至于很多人对它的认识似是而非。VoIP,又称IP电话或IP网络
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达到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VoIP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费用,其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宽带多媒体应用的发展。
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
Internet商业化以后,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一些国家Internet接入采用包月制,不限时限量,因此基于Internet开展的业务可以近乎免费,于是,人们希望能通过这近乎免费的网络开展传统的电话和传真服务。
1995年2月,以色列VocalTec公司研制出可以通过Internet网打长途电话的软件产品"Internet Phone",从此,开始了VoIP时代.
大量公司投入VoIP技术的研究,使得IP电话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最早通过PC在Internet上实现的电话业务称为Internet电话,应该说是IP电话的雏形。经过几年的发展,VoIP作为一项新型电话业务在全世界展开,并对传统电话业务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VoIP已经从最初的PC-PC,发展到今天的PC-PC、PC-电话、电话-电话等多种业务形式。VoIP的承载网络,可以是遵循TCP/IP协议的因特网Internet或企业网。
VoIP的实现形式,可以分为通过在电脑上安装软件实现和通过IP PBX等网络端的专用设备实现两种。
前一类最初是作为Internet上的联机应用出现的,只要通话双方拥有同样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就可以在Internet上进行实时通话。继VocalTec推出软件"Internet Phone"之后,不少软件公司相继推出了类似的软件,比如Microsoft的NetMeeting、IDT的 Net2Phone、NetSpeak的WebPhone、Intel的Internet Video Phone等,用户只需在PC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并配合麦克风、声卡、音响等设备,就可以在IP网上与同样安装了这些软硬件的用户通话了。近一两年来大行其道的SKYPE,也是属于这类应用,但是实现了PC-电话落地服务。
后一类的主要推动者是一些传统的电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厂商。利用Internet实现语音业务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于是人们希望将Internet和已有的PSTN结合起来,从而为更加广泛的普通电话用户提供业务。于是,用以连接Internet和PSTN的网关设备出现了。一些企业通过购买企业级的VoIP网关,实现内部电话的IP化。
电话业务历来是各国管制最为严格的电信业务,对于IP电话世界各国大多却采取宽容甚至是扶植的态度,如美国就将IP电话归类为增值业务。随着VoIP技术的发展,设备制造商纷纷推出IP电话网关产品,众多电信运营公司也开始经营IP电话业务。
“VoIP,你(指电信运营商)不做,别人也会做。运营商害怕做了以后是自杀,但你要不做,就是他杀。”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前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院士这样为运营商敲响了警钟。即以SKYPE为例,自2003年问世以来,短短两年时间注册用户已超过5400万。
2005年9月12日,互联网电子商务巨头eBay公司宣布,以13亿美元现金和价值13亿美元的股票收购SKYPE。该公司,如果SKYPE能在2008年或2009年达到财务目标,eBay还将再支付15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表明了互联网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对于VoIP的强烈信心和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9月21日,对于VoIP一直持谨慎态度的信息产业部终于批准中国的两大固网运营商进行VoIP试点业务,其中中国电信在广东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作为试点承担电脑对电话(PC-Phone)方式的网络电话业务。VoIP,也许终于将迎来在中国市场的小阳春。
间谍软件:打响反谍战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机上的威胁像间谍软件(Spyware)那样发展迅猛:1999年,3种广告类间谍软件以不大显眼的方式
悄然出现。但到了2005年,已经发现的包括广告软件、击键记录程序在内的计算机间谍软件数量已超过了78000种。
迅猛发展的间谍软件危害性极大。计算机病毒和蠕虫的编写者一般是以炫耀技术水平为目的,而间谍软件的编写者则是以明确的商业诉求为目的,或是为了偷盗信用卡信息,或是为了推广商业广告,或是为了偷取机密信息,这就使得间谍软件的手段复杂性、快速发展性和个性的发展超出了人们想象。对抗间谍软件的方法也成为有史以来最难的课题。
目前,间谍软件包括广告软件程序(它可以跟踪用户的浏览习惯并强制提供广告)、击键监视程序(它可以记录按键的操作过程,非法获取用户的密码、信用卡号或者其他有用信息)和特洛伊木马(它可以作为内奸配合黑客无障碍地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种类。它一旦被安装就会监视你的电脑运行,窃取电脑上的重要信息或者记录电脑的软件、硬件设置等,将严重危害到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另外,间谍软件还会给用户带来大量的麻烦,它会修改主页、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添加网站、让浏览互联网的用户强迫点击弹出式和其他方式的广告,欺骗用户浏览搜索引擎引导网站,打开你不想打开的窗口等。
过去,反间谍软件依靠系统扫描的方法来实现,但随着间谍软件越来越以偷窃重要信息为目的,它的危害性越来越大,过去的方法几乎无法奏效,市场需要新功能、新策略,需要更多的帮助。可喜的是,今年一些IT巨头开始进入反间谍软件领域,并开始联手应对。
最近,Symantec 、趋势科技都发布了其首款防间谍软件产品。Microsoft在今年1月也推出了防间谍软件,并在2月对产品进行了更新。McAfee在1月推也出了企业版的防间谍软件工具包,而零售版更是早在一年前就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