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想为“先锋”的中国生产的手机品牌,本月中旬抢先开始了年关前的手机攻势,而各家也并不讳言:年底手机攻势,最终的着眼点是明年的大市场。面对中国手机市场提前打响的“2006手机之战”,洋巨头的反应也异常迅速。
赶在联想手机准备率先在月中发动攻势的前两天,Sony Ericsson全球总裁、同时也身兼索爱中国董事长的马勒斯·弗林特,突然出现在北京,并高调宣布,Sony Ericsson以折合人
民币近亿元的代价,将在原属Sony中国控股的北京索鸿电子的股份,从10%一下提到了74.5%,一举实现控股。
此前,索鸿60%的业务是向Sony Ericsson提供印成电路板。被Sony Ericsson控股后,它将成为Sony Ericsson的一个内部生产基地,同时未来将会与其在北京空港工业区相毗邻的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作为北京市2004年最大的出口企业,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目前的手机产量,已经占Sony Ericsson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马勒斯·弗林特则明确告诉记者,控股索鸿后,Sony Ericsson在中国的产能会进一步扩大。
记者清楚地记得,2004年6月马勒斯·弗林特就任Sony Ericsson全球总裁伊始,就曾经第一个来到中国。马勒斯·弗林特的那次中国之行,同样是宣布增资工厂,扩大生产。而这次,在扩大产能的同时,马勒斯·弗林特还宣布,Sony Ericsson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全球性软件测试中心和一个全新的创意设计中心。
据悉,创意设计中心的建立,预示着Sony Ericsson将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针对性强的手机新品,Sony Ericsson集团副总裁、中国公司总裁古尼拉向记者坦陈,在中国建立创意设计中心,会使Sony Ericsson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作出更快更好的回应;而在中国建立全球性软件测试中心,未来的长远目标则是将Sony Ericsson大部分的软件测试,都集中到中国来。
“中国的电信市场是全球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市场之一,也是Sony Ericsson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这些举措,将有助于Sony Ericsson在中国建立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营销和采购为一体的基地,从而成为Sony Ericsson未来在中国和在全球增长与发展的强大动力。”Sony Ericsson总裁马勒斯·弗林特告诉记者。
实际上,为了应对中国手机市场明年的快速变化,洋巨头的加紧扩军,也只是为夺取明年市场竞争优势的各种努力的一部分。
IDC最近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2005-2009年预测与分析》称,手机差异化趋势愈加明显的同时,同类手机在技术方面的差异却越来越小,这使手机营销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这就导致2006年,渠道争夺对于手机市场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在中国市场销量一路攀升的Sony Ericsson,同样意识到了渠道争夺的至关重要。马勒斯·弗林特坦言,Sony Ericsson将会在分销和在产品的细分方面都作出新的突破。
Sony Ericsson中国公司总裁古尼拉则向记者透露,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竞争性的移动通信市场,因而Sony Ericsson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后,已经做好准备进入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当中,Sony Ericsson的产品组合将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使Sony Ericsson的手机进入到新的市场细分和价格点当中,而且Sony Ericsson会进一步渗透到三级城市当中,使Sony Ericsson的渠道更加优化。同时,Sony Ericsson也将继续和分销与贸易渠道进行密切的合作。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出具的分析报告,2005年第三季度Sony Ericsson已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第四大销售商。中国市场对于Sony Ericsson,更有特殊的意义。记者了解到,如果按单一国家的销量统计,中国是Sony Ericsson最大的销量市场。同时,中国也是Sony Ericsson在全球惟一的集生产、研发、销售和市场营销于一身的多功能基地。
“从2002年8月在中国正式开展业务以来,在短短的三年里,Sony Ericsson在中国迅速发展,市场占有率由排名第二十一位,上升到今天的排名第四。”尽管提到Sony Ericsson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马勒斯·弗林特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一向严谨的英国传统,让马勒斯·弗林特在展望明年业绩时,小心谨慎。不过谨慎之中,依然难掩Sony Ericsson在中国的壮志雄心:“至于说到2006年业务的目标,我们还没有一个公开的宣布。但是很显然,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Sony Ericsson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我们希望能够从第四位,再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