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新经济导刊本期封面报道--创投恋曲2006
孙瑞华
整个2005年,中国的创业投资可用跌宕起伏、积蓄向上来形容。
尽管受外管局11号和29号文件的影响,部分地减弱了本来预期很高的发展速度,使得2005年无论从投资总金额还是投资个案来说,都低于2004年(2005年的投资总金额及投资个案
分别为10.57亿美元、233家,而2004年相应的数字为12.69美元、253家),但从整体上看,2005年仍不失为创投业大获丰收的一年。
相对于2004年盛大、中芯国际、掌上灵通、空中网等的集中上市,以及退出盛大后令SoftBank亚洲获得的丰厚回报,2005年也同样演绎了精彩的一幕。Baidu.com、分众传媒、德信无线、中星微、珠海炬力、尚德电力等相继火爆上市,退出Baidu.com同样让德丰杰、IDG、TDF大获全胜。
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在中国从事创投的境内外机构的募集资金创出了历史新高,是往年募集资金额的数倍,达到40亿美元。SoftBank亚洲更是募集了约6.4亿美元二期基金,成为2005年创投募资最大的赢家。另外,鼎辉创投(CDH)、IDG、TDF、Intel Capital等近20家创投机构也完成了新一轮基金募集。使得未来几年,中国有足够的创业资本投资各类高成长性的企业。
尚德电力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将翻写中国创投史新的一页。它不仅为本土的创投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更为多年来因某些原因只能徘徊于TMT领域的外资创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接下来,包括能源、环保、材料、农业、生物医药等非TMT领域的项目将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创业投资全面介入中国各个核心产业的时代悄然来临。而频繁的上市、并购无疑将会加速这一历史进程。
2006年,中国创投的恋曲已然开始,并将不断地推向高潮,让我们期待并见证这一高潮的来临。
创投步入2.0时代2005年呈现的一大态势是,硅谷主流VC全面介入中国,由此,VC间的较量也暗自中生。
硅谷主流VC纷纷进入2006年1月9日,硅谷著名创投机构DCM在北京举行盛大晚宴,高调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北京办事处,几位合伙人包括新加盟的原新浪首席运营官林欣禾也一并亮相。不少创投界人士纷纷前往捧场,联想投资董事长柳传志亦亲率朱立南、王能光、欧阳翔宇等部下到场祝贺。
其实,在此之前,DCM就开始了在中国的投资,包括最早作为LP对联想投资的投资。截止目前,其投资的企业,包括前程无忧(已登陆纳市)、中芯国际(已登陆纳市)、尚阳科技、Mop.com等,有些已取得不错的回报,2004年还名列中国十大创投机构第3位,2005年则列为第12位。只不过,相对于一些在中国有办事处的落地VC,DCM更像是旅行者,经常飞来飞去,2006年才刚刚落地。
相对于DCM,刚刚进入中国的另一家硅谷创投BLUERUN一进来就落地成佛了。同样是在2006年的1月,BLUERUN的几位合伙人及中国区负责人,借助清科公司举办沙龙的机会,也向业内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据合伙人陈维广介绍,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是Nokia及其他几家金融投资机构,并且刚刚获得3.5亿美元的新一轮注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投资了三家企业,其中包括掌中无限即PICA。
两家VC如此高调,似乎违反了创投界一贯秉承的低调风范。难道,进入2006年,VC要颠覆以往的传统?还是因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强化培育自身品牌,以此吸引更多好的项目?
反正,类似DCM、BLUERUN这样的VC越来越多,包括3i、NEA、硅谷银行等,也纷纷在国内设立了办事机构。
将这种进入推向极至的当属Sequoia(红杉基金)。作为美国最成功的创投之一,Sequoial日前携1.68亿美元进入中国,将顶级外资VC登陆中国的风潮推上一个新的台阶。Sequoia曾投资了Google、Yahoo!、Apple、Cisco、Oracle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在硅谷声誉卓著,但此前却一直忽视了中国的投资机会。此番Sequoia进入中国,完全采取了本土化团队策略,两位创始合伙人分别是原德丰杰董事张帆和原Ctrip.com总裁沈南鹏。
当然,这些国际顶级VC进入中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ACCEL就选择了与IDG合作的形式,自己并不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美国著名创投Mayfield则支持成立了GSR Ventures,NEA和Greylock则支持设立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而另一些希望进入中国的VC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即与熟悉中国状况的VC共同投资项目来试探性进入,比如Bessemer、Mobius等,他们刚刚在SoftBank亚洲和GGV的引领下投资了中国的第一间公司——博客网。
从排名看VC此消彼涨有关中国的创投机构评选活动从2001年就开始了,通常包括机构50强排名。分析五年的排名变化,多少让人有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感觉。短短五年间,当初一些火爆的VC完全销声匿迹了,而一些后起之秀则显得咄咄逼人。由于篇幅所限,只将近两年的排名做一对比,从中也能看出些许变化,此外,我们还可依此预计2006年,又将有哪些VC走下排行榜,哪些新面孔榜上有名。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2005年前十位排名中,除了IDG、SoftBank亚洲和鼎晖创业投资中心还依然健在之外,2004年前十名中的其余七位均被替换。
另外,在2005年前十位排名中,有四家公司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分别是,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DF)、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寰慧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GGV)和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联创策源。
通过对比我们还看到,2004年前十位排名里,外资与本土创投的比例为6∶4,但到了2005年本土创投除了上海联创策源外几乎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