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溟
近日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下称9文)称,中关村9分钟倒闭一家企业,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这篇文章中的绝大部分观点和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
文章一开始就说,"如今,中关村众多中小IT企业正经受着"三年之痒"或"十年
之痒"。调查显示,中关村IT企业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在1年~5年间约有20%~30%的初创企业面临倒闭。"
这种说法猛一听上去很是令人震惊,但是我想任何对企业、企业发展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像我一样,认为这只是耸人听闻。或许正像某房地产商所说的,你们媒体为了写文章可以生出很多事来。中小企业之所以被称为中小企业,本身就是说它们的实力还不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实力不强的企业倒闭掉是理所应当的,况且,发展了10几年了,还仅仅是中小企业,还号称高科技,不滑稽吗?另外,中关村的中小企业更多是那种在海龙啊、太平洋啊租几个柜台卖电脑的分销企业,而倒闭的大多数企业也正是这种"高科技中小企业"。
而且从最根本上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倒闭掉的不适应激烈竞争的企业,就不会有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有活力的企业诞生、发展、壮大。
9文引用某评论家的话说,"中关村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吸引世界500强上,但容易驱走中小企业。Microsoft要搬家,有关部门大为吃惊;联想重心倾向上海,令许多人大惊失色;新浪要害部门搬离中关村,也能成为热点……而9分钟就有一家中小企业消亡,人们似乎都无动于衷。"由此,该文得出结论成越来越多的"草根"企业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所谓的边缘化,我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成不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所谓的边缘化,那么我想这些正在"边缘化"的企业只好选择隔三差五出本"挑战某某某"的书了。市场就是市场,是依靠实力来决定你的被关注程度的,Microsoft搬家令有关部门大为吃惊,那是因为Microsoft的实力,正好像高峰的私生子可以成为娱乐版的头条一样,因为那是高峰的,而隔壁老王的花边新闻却只能在小范围内流传一样。
再说了,世界500强所能拉动的就业,所能带动的产业链,又岂是一个成天唱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卖卖电脑"的柜台主所能比拟的?
9文称,"神州数码的人士郭为算过一笔账:中关村西区的土地价格每平方米需要3000元,写字楼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万元。一家小公司进入中关村创业,如果买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需要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我不知道这里的郭为是否是神州数码的老总,但是我想首先中小企业如果是创业,绝对不会先去买房子,即便买房子,也不会一下子都付清,除非这个公司打算炒房地产,除非这个公司没有财务人员。
对于某些所谓的评论家否定中关村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同样值得商榷,9文称,"九三学社在北京市"两会"上提出了有关中关村的提案,表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亟待改变。九三学社的提案表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亟待改变。该提案指出,目前中关村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出现了倚重短期经济行为实现GDP增长的倾向。"
我以为,中关村的房地产开发,是需求推动的,而相应的开发,也是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的。试想,那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要入驻,而这些公司动辄非甲级写字楼不进的要求,任何做房地产的企业都不会忽视这种市场需求的。说难听点,难道要那些外企白领都去和卖非正版盘的挤到北大南门外那些低矮的平房里吗?
9分钟倒闭一家企业,并不可怕,只要中关村能真正把高科技企业留住,只要当地政府能真正把市场秩序维持好,硅谷梦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