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这样一个激进团体并不难:它会乐意告诉大型企业,它们未能很好地达到社会的期望值。但如果你发现,很大比例的企业高管也持这一观点,那么这就让人惊讶了。
近日发表在《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McKinsey Quarterly)上的一项调查表明,高达70%的经理人认为,大企业在对社会压力和批评进行预先准备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在116个国家的4238名受访高管中,仅有3%认为,他们所处行业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领导此次对该期刊订户在线调查的麦肯锡高级合伙人兰尼•门丹卡(Lenny Mendonca)表示,大企业似乎把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战术上。高管们表示,最经常使用的战术是公共关系、游说政府与监管部门,以及由首席执行官就企业责任展开演讲和其它公开活动。
虽然将近半数的高管表示,企业常用媒体与公关来应对社会和政治挑战,但仅有35%的人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另一个类似的不一致是,有48%的高管报告,他们所处行业的企业会游说政府与监管部门,但仅有25%的人认为这种做法有效。
高管们认为更加有效、但使用频率却低得多的战术,都涉及“善尽”企业责任,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它们包括产品与工序风险的透明度,道德、人权和环境政策的实施,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介入。
以大致相当的标准衡量,只有一项战术得到了使用并被认为有效,即创建行业联盟,联手应对社会政治上的挑战。
这类联盟正在采矿、电子、玩具和珠宝等行业中建立。
“人们认为,他们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使用,而且可能需要使用多种工具来提高效果,”门丹卡先生说。但为什么这么多高管发现,他们应该能够施加影响,而自己却不赞成公司应对社会压力的做法呢?
“这很难,要想在这个领域做出综合回应很复杂,”门丹卡先生答道,“许多高管,甚至首席执行官,在积极行动起来之前,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最终应对这一情况的,往往是组织中低两级的部门,比如公关团队,它最终所做的回应比本应做出的要狭隘。因此就会受挫,因为这像是被动和战术反应,而非从战略上做出的回应。”
所有这些都必须置于一个环境之下,即人们普遍相信,企业要在社会中发挥更多作用。84%的受访者都同意,给予股东的高回报,应当与“造福广大的公共利益”相结合,比如提供体面的工作或保护环境。
门丹卡先生表示:“全球商界无疑已接受了它们要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观念。”
印度人的这一观念最为强烈,90%的印度高管都认同它。相比之下,中国有最高比例(25%)的高管认为,大企业应该仅仅关注为投资者带来尽可能高的回报,只要不违反法律。
门丹卡先生说:“他们的创业精神还更多地处在‘原始’阶段,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调查还显示,企业内部隐藏着一些“内奸”,因为16%的高管都表示,大企业对社会公益的贡献是负面的,这让人感到惊讶。
麦肯锡询问这些高管,在今后5年里,哪些社会和环境问题对股东价值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结果显示,失业和离岸外包两点最为突出。
经理人认为,大部分挑战带来的风险大于机遇,包括气候变化、数据保密、养老金和医疗福利。但有些问题则更多地被看作机遇而非风险,包括对更道德、更健康和更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