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起企业管理,汪延就俩字:“简单”。胡雪柏 摄
张见悦 辛苑薇
作为全球第一中文门户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汪延堪称“中国网络第一CEO”。这不只是因为与马云、丁磊、张朝阳等人相比,汪延是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他手中的新浪股票几乎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在新浪这个历史复杂、股权分散、业务敏感、竞争激烈又高度曝光的平台上,CEO的角色就如杂技台上走钢丝一样高难度、高风险,非一般人所能胜任。
然而,一向在媒体面前表现低调的汪延,远不止“中国网络第一CEO”这一张面孔,作为职业男人,作为本色男人,作为家庭男人,三面汪延各有风采。
-职业男人篇
曾想毕业报考公务员
1995年初的一天,大三的中国留学生汪延在地铁的书摊上买了一本杂志,一篇《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到来》让他一路读回家。
第二天,汪延就买来“猫”(调制解调器)上网。“上到一个欧洲网站一看,上面已经挺热闹了,感觉像发现新大陆,那真是兴奋!”
当初,汪延抱着很强的政治抱负来到巴黎读法律,“那时侯,曾想着毕业后回国报考公务员,从政,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然而,进入大学后不久,汪延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并成为北京四通利方公司的欧洲总代理,推销“中文之星”,并结识了王志东。
从那次开始玩网络后,汪延“觉得这东西肯定有很大的商业机会,而且,也感觉到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历史机会,”1995年暑期,汪延回国联系中学同学成立“新驿多媒体小组”,在网上捣弄。1996年4月,汪延回到北京,加入了王志东领导的四通利方公司,任国际网络部部长。
2001年6月,汪延出任新浪公司总裁,2003年5月,升职新浪董事、CEO兼总裁。“多年来,新浪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挥自己非常独特的作用,对我来说,多少实现了年少时的社会理想,挺有满足感的!”很多人在为汪延没能拥有大笔新浪股份可惜,很少人知道他参与创办新浪的最初情结。
管理风格追求简单
几乎从汪延任新浪CEO兼总裁的第一天,关于他将离职的消息便一直流传,两年半过去了,汪延依然带领着新浪团队。
“很遗憾,我让不少人失望了,一直没下台,”汪延向记者吐了一下舌头,狡黠地一笑,“坐在这个位置上,确实要面临很多难题:历史问题、市场竞争、政策风险,每天都会有问题需要化解,我是个简单的人,管理上也追求简单。”
汪延解释,所谓的“简单”,就是在工作上不分关系亲疏,只看业绩不看人,更不拉帮结派,考评上只看最终结果,不听过程陈述,让新浪内部的人际关系尽量简单化。“实际上,新浪并不是外界说得那么复杂,帮派林立,新浪内部关系其实很简单。”说这话的时候,汪延挺得意。
一位新浪副总裁却笑言:“其实他还是区别对待的,对别人很绅士,对身边比较熟的人就毫不留情。”
新浪副总裁沈建明还透露,汪延坚决反对“夫人参政议政”。有一次,高级副总裁、总编辑陈彤为在项目上说服汪延,向CEO夫人求援,约定在饭桌上“唱双簧”。饭刚吃一半,汪延发现了其中蹊跷,当场翻脸拍桌子。
-本色男人篇
民建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在汪延办公桌的一角,一张照片不经意地摆放着,一般人不太会注意。但是定眼细看,你会发现那是汪延夫妇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合影。从休闲的穿着可以看出,这是一张家庭生活照。
很多人知道汪延是新浪公司的“头头”,却很少有人知道汪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建中央委员、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IT小组组长和海淀区政协常务委员———汪延不仅对网络充满热情,对政治也颇为热衷。
汪延的政治情怀,早在中学时期便已经表露出来。汪延就读于北大附中,“同学们思想都很活跃,对社会、政治、历史问题的热情都非常高,我属于最高涨的那种,改造社会的抱负很大。”谈起那段日子,汪延说,“那个时候的学生,思想和现在的不大一样,我们很关注一些政治、历史、国内外大事。”
带着一种改造社会的少年抱负,汪延1990年报考巴黎大学的时候选择研修公法,这实际上就是政治学专业。
即便现在已投身于网络经济,汪延“在管理企业之余,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公益事业。假如有一天不从事网络产业了,我肯定还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现在还没有想好。”中国民主建国会最年轻的中央委员汪延出言谨慎。
绝口不谈家庭荣耀
1972年5月,汪延出生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13号楼。这不是一栋普通的楼房,共和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几乎都生活在这里,钱学森、钱三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杨嘉墀,汪延的爷爷汪德昭院士则是中国声学科学领军人,重点研究国防水声科学。
汪家在科技界名声显赫,兄弟四人中,老大汪德耀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老二汪德昭,老三汪德熙也是中科院院士,汪老夫人李惠年教授则是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同时通晓生物学。汪延父亲汪华,新中国第一批驻法外交官,法国骑士荣誉军团勋章首位华人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