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李一男:技术天才营造不出平静的港湾
网友【老编】 2006-12-05 07:19:00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他不仅仅是个技术天才,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个接班人,他还能够创业,并在残酷的打压中存活下来直至无路可退,尽管他做得并不十分完美

在这个技术型CEO大红大紫的年代,李一男固执的坚守他的沉默低调,几乎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而这更为他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在残酷无情的商业竞技场上,永恒存在的只有成与败的风暴,而不会有一个平静的港湾,如果有,也只是暂时的

6年来,李一男一直回避与老东家Huawei的正面接触,这一次,他无法再回避。

2006年6月6日,港湾被Huawei收购的消息公布于众。当天,Huawei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以及部分人员给Huawei达成意向协议并签署谅解备忘录”。

没有了退路的李一男,除了一封给港湾员工的信之外,对外界,他依旧保持沉默。

6年前,“天才CEO”李一男毅然从Huawei出走,凭借从Huawei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横空出世之初,港湾被VC评价为“难得一见的好项目”。

然而,李一男的出走也激怒了任正非。任正非的懊恼完全可以理解,李一男出走之前,曾被任作为Huawei的“接班人”培养,任与李之间“情同父子”的关系,也是世人皆知。尤其是,这个年轻人还胆敢与Huawei在电信市场方面正面接火。

2004年从与思科的诉讼中脱身后,Huawei发起了对港湾的严厉打压,这被形容为任正非与李一男“父与子”之间的血腥残杀,更像是一种反目成仇式的情绪宣泄。

如今,任正非最终如愿以偿,但是,他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李一男,这个文弱的青年和他的港湾,几乎以涅磐的方式,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他不仅仅是个技术天才,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个接班人,他还能够创业,并在残酷的打压中存活下来直至无路可退,尽管他做得并不十分完美。

一场看不懂的收购

“对我们来说,李一男已经是过去式了。今天,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与Huawei签约,部分人办理了港湾的离职手续。”6月16日,港湾网络一位研发人员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

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尊重李一男,相反,很多人对李一男非常敬佩。“我至今仍然很怀念在港湾的日子,也很佩服李总。”一位2004年从港湾离职的员工说。

然而,对于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港湾普通员工来说,生存比气节更加重要,而要想生存惟有面向未来。

根据港湾与Huawei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本次转让的资产和业务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的资产、人员、业务及与业务有关的所有知识产权。而资产转让的金额至今仍是一个秘密,港湾新闻发言人李琳表示:“本人无法回答这一问题。”

李一男在给港湾员工的内部邮件中亦表示:“相关的研发,市场,供应链和支持部门人员将跟随这些业务并入Huawei。整合的过程预计到7月底结束。”据港湾员工透露,他们将会按照目前的职位全部平调到Huawei北研所,不愿意去的可以离职。6月16日,第一批愿意签约的员工已经办理了港湾的离职手续并与Huawei签约。6月23日,这部分员工将飞赴深圳Huawei百草园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同时,Huawei会根据工作年限给予港湾员工补偿,标准为N+1(N为在港湾工作年限,若在港湾工作时间为两年,便给予三个月工资补偿)。离职员工,补偿一次性付清,平调去Huawei的员工,补偿分两年付清。

对于这次收购,有业内人士评价为“现实总是比想象丰富”。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脱胎于Huawei、几年来一直遭到Huawei严厉打压的港湾会被Huawei收购。

这样的结局,恐怕也是李一男未曾料到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从业务上来说,Huawei3COM与港湾的数据业务产品线基本雷同;从技术上来说,在宽带IP领域,Huawei并不逊色于港湾。并且,即使Huawei卖掉Huawei3COM,凭Huawei的实力也很容易马上建立起一支研发销售队伍。因此,从企业业务发展角度来说,Huawei根本没有必要花十几亿收购港湾,港湾有的Huawei都有了。

“就是为了解一场恩怨!”港湾网络平台部的一位员工肯定的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事实上,Huawei与港湾的恩恩怨怨在业内早已众所周知。甚至在现阶段,当有港湾员工提出对于那些不是从Huawei跳槽到港湾的员工能否一次性将补偿付清时,Huawei方面断然拒绝,声称这是对叛将的惩罚。“当听到这一拒绝理由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去向,担心去了Huawei受排挤。”一位港湾员工表示。

由此看来,任正非收购港湾是否像他自己在公开信里表示的那样真诚,人们不得而知。港湾网络原策划宣传部经理李廷松则表示,自己因身体原因于4月25日从港湾离职,对于收购事宜并不知情,“你们不要老是问港湾,可以去问问Huawei,或许这里面还有政府因素。”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

“Huawei收购港湾,我认为更多是从人力资源和未来战略的角度去考虑的。”计世资讯电信事业部总经理郭海涛认为。从另一方面考虑,对那些选择平调到Huawei的港湾员工,Huawei坚持分两年付清补偿,可能也有留住人才的考虑。从未来战略来看,自去年以来,Huawei将公司发展重点由3G调整到IP宽带,而李一男在创立港湾之初就将公司定位于专注IP宽带领域,经过几年研发积累,可以说港湾在IP宽带方面是有实力的。任正非也表示:“你们的很多创意,像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以太交换机也有很多资助开发的东西,这还是要肯定的。”

只是,若是仅仅考虑到人力资源与未来战略而收购港湾,花上十几个亿,未免代价太大。不过,任正非一向不按常理出牌,这一次,他又给大众留下了一张看不懂的收购协议。

无可挑剔的技术天才

Huawei收购港湾的消息对外宣布后,如同平地一声雷,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种评论亦纷至沓来。有人说李一男过分依靠风险投资导致失败,有人说是Huawei的打压让港湾没了生存空间,也有人说李一男指挥不当。但是,没人挑剔李一男在技术上的战略眼光。

事实上,李一男在技术上的天分很早就显露出来了。

1993年6月,硕士毕业的李一男进入Huawei工作,仅两天时间就成为Huawei工程师。两星期后,因为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被破格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Huawei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1997年,27岁的李一男成为Huawei最年轻的副总裁。时至今日,IT业的一些技术人员仍然感叹:“27岁,李一男在干什么,我们在干什么!”

2000年底,李一男北上创立港湾网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5000万的注册资本,八九十人的小公司,没有一款成型的商业化产品,只有试验室里的一些产品在做简单测试,一份商业计划书。这就是当初港湾呈现给VC的所有家底。

尽管如此,李一男还是顺利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2001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看重港湾,是因为看重李一男这个人。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和竞争对手,对这一点都直言不讳。

在这个技术型CEO大红大紫的年代,李一男固执的坚守他的沉默低调,几乎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而这更为他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据港湾员工描述,李一男约170cm的个子,白净瘦弱,鼻梁上架着高度近视眼睛,完全一副文弱书生模样。乍一看,很难觉得他是个传奇人物。

如今,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终结的港湾网络,尽管算不上成功,但是,即使是胜者如任正非,也不得不肯定李一男的技术眼光。在任正非公开发表的5月10日会见李一男的谈话记录中,他表示:“你们的很多创意,像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以太交换机也有很多自主开发的东西,这还是要肯定的。”

没有人知道李一男离开Huawei的真实原因,业内对此的说法也很多。据港湾员工介绍,原因之一是李一男的技术理想与Huawei发生了分歧。李认为“宽带IP”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而Huawei当时的战略是豪赌3G。所以,当李一男自立门户时,他坚定不移的推行自己的技术理想。2002年,在谈及港湾网络的发展方向时,李一男说:“我们相信宽带网络是整个电信业的发展和未来,这个未来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盈利的未来。”

事实上,这几年IP通信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了李一男在技术上的高瞻远瞩。一位资深研发人员说:“无论是2G,还是3G,最后所有的技术都会汇集到IP。李一男在这方面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2005年,Huawei也将发展的战略重点从3G转向IP。

江湖恩怨的暂时了解

谈起李一男,绕不开Huawei与任正非。从师生到对手,再从对手到握手言和,十几年的甘苦冷暖分分合合,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很多人将这次Huawei收购港湾看成是一场江湖恩怨的了解。对此,Huawei原副总裁李玉琢并不愿过多评价,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李一男与任正非之间是有恩又有怨。”

应该说,没有任正非的欣赏与提携,很难有如今的李一男。1993年,李一男不过是刚出校门的一介书生,纵然身怀绝技、胸怀壮志,若是没有任正非的慧眼识珠,又怎能在两天之后任工程师,两周之后升任高级工程师呢?李一男后来也承认:“本人有幸得到公司领导的支持,才有机会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担当公司重任,得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李一男也没有辜负任正非的期望,1995年在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中,李一男贡献突出。而Huawei正是依靠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在与上海贝尔的激战中一举成名,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然而,正如任正非所言,“患难夫妻也会有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岂能白头呢?”据李玉琢说,任正非是他所见过的最为暴躁的人,Huawei常有干部被他骂得狗血喷头。而据接近李一男的人透露,李自尊心比较强,对人要求也比较严厉。两个人共事久了,难免不产生矛盾。

在李一男创立港湾网络,并为Huawei做企业网产品的分销和代理的时候,一些Huawei的骨干分子也追随其北上,包括Huawei原研发副总裁江建平、Huawei企业网渠道经理陈禀和原市场部副总彭松。

矛盾归矛盾,李一男的出走,依旧让任正非痛心不已,并主动调低了自己的考评业绩。尽管任正非后来将打压港湾之举归咎于西方风险投资,但是人们更愿意将这归因于他痛失爱将后的愤怒。

2004年,在与思科的诉讼中大获全胜后,Huawei腾出手来打压港湾。他们专门成立了“打港办(打击港湾工作办公室)”,展开了围剿港湾网络的行动。据港湾一位员工透露,基本上每个研发人员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来自Huawei的电话,以高工资和期权为诱饵挖他们去Huawei工作。“很多人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想在港湾做些事的人,毕竟Huawei是个成熟的企业,人员众多,发展空间不如港湾。”那位员工说。

在Huawei的打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2004年,港湾没有完成20亿的销售任务,随后不得不裁员以自保。

2005年9月,就在港湾谋求上市的关键时刻,来自Huawei的一封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律师函彻底击碎了港湾上市的梦想。此后,媒体又爆出Siemens将以8.8亿人民币收购港湾核心资产的消息。但是最后,港湾还是回到了Huawei的怀抱。

“本来,我们已经在做Siemens的事情了,一个月以前突然接到消息说停止一切手头上的工作,这才知道与Siemens合作的事黄了。听说是Huawei在海外市场上向Siemens施压,以此阻止港湾与Siemens的交易。”6月10日,港湾的一位研发人员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由此可见,任正非对港湾是志在必得。

无论如何,Huawei对港湾主要资产的收购,终于让这段江湖恩怨画上了“逗号”。

终点亦是起点

处于风口浪尖的李一男,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与从前一样,这个低调的湖南人宁愿独自承受一切。

Huawei原副总裁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中评价李一男是业务能力很强,但是管理水平一般,没有独立办企业的经验、能力和耐性。

港湾被Huawei收购的消息发布以后,李玉琢对《中国新时代》记者感叹道:“去年我在书中说李一男有可能失败,没想到真变成现实!”在李玉琢看来,一个企业的失败乃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Huawei的打压只是导致港湾失败的外因。

在发给港湾员工的内部邮件中,李一男亦承认:“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对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事实上,港湾在发展初期的确创造了一系列辉煌。2003年,港湾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任务,亦通过收购欧巴德和深圳均天科技,成为业界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全网设备的公司之一。彼时,港湾不过成立两年。

但是在市场策略上,李一男显然不如任正非精明。在Huawei发展早期,任正非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国际电信巨头不屑一顾的农村市场发力,最后终于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而港湾在业务领域全面铺开,在市场运作上,则是电信、企业、行业市场一把抓。一位港湾员工感叹:“如果港湾集中精力专注于Huawei的薄弱市场——企业网市场,避开与Huawei在电信市场的正面竞争,或许Huawei的打压不会那么奏效。”

在资本运作上,电信专家余章坤指出,港湾的股权结构中风险投资比例太高,是其致命点之一。自2001年5月以来,华平投资、龙科投资、TVG投资先后三次向港湾注资,金额高达9800万美元,港湾网络51%的股权掌握在风险投资手中。余章坤说:“风投的目的是短期或中短期获利,他们往往对长期的利益和战略并不是很关心。一旦出现公司危急,风投多是赶紧处理股份,而缺少共患难的意识。”

2002年,李一男曾表示,“我们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很多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华平?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的基本理念——看长远的理念与港湾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是一致的,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价值取向——为客户创造价值,成为业内领先型企业——就会发生资本和经营的矛盾。”可见,他并不是没有看到资本与创业者的矛盾。所以,李一男若不是相信华平与港湾的结合是一个特例,就是创业初期急需资本,无奈只能铤而走险让资本掌握主动权。

如今,资本选择了让Huawei成为港湾的终点。只是,Huawei虽然终于拿下港湾,用任正非的话说,也是“惨胜如败”。2006年,Huawei的年销售额可能突破千亿元大关,早已是电信市场上的大佬,为了阻击一个年销售额不过10亿元的港湾,竟然兴师动众耗费三载光阴砸下数亿元资金,这样的代价,不能说不大。

而对于李一男来说,港湾显然并非他事业的终点。这个之前一直顺风顺水的年轻人,还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这一次,他却重重摔了一跤。

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苦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任正非当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也曾经四处奔走而找不到工作,最后才创办了Huawei。36岁的李一男,为什么就不能失败呢?毕竟,这是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失败。

如今,李一男或许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了,加上他在艰难时世中带领团队的经验,对他而言,终点或许更是起点。

我们无法考证的,是当初李一男为何将新公司取名为“港湾”?

如今,他或许意识到,在残酷无情的商业竞技场上,永恒存在的只有成与败的风暴,而不会有一个平静的港湾,如果有,也只是暂时的。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5 07:19:00  回复

回复/评论:李一男:技术天才营造不出平静的港湾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2.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3.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4.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5.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6.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7.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8.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9.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10.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11.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12.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13.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14.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15. 在美国生活半年,真实观察了文化差异!
  16.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17.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18.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19.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20.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21.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22.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23.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24.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25.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26.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27.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28.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29.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30.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31.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32.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33.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34.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35.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36.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 2025-09-24 17:30:58

Processed in 0.06763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