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千金买马骨:与李一男戏剧性恩怨
网友【老编】 2006-12-05 07:19:00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Huawei对港湾资产的收购,关键不在于现在,而在于将来。

今年是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李一男的本命年,6月4日是他36岁的生日。也就是在这一天,他创立仅仅6年时间的港湾网络公司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两天之后,随着Huawei常务副总裁徐直军带领的接收队伍进驻港湾北京总部,Huawei收购港湾将从传言变成现实。根据双方达成的谅解备忘录,港湾将把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四条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转让给老对手Huawei技术有限公司。

这次出售完成之后,港湾剩下的资产已经不多了。而且,其中能够产生较大收入的DSLAM产品线也有可能出售,NGN、网络安全、网管软件等产品还处于培育期。这实际上已经宣判了港湾的“死刑”。

当港湾网络的员工们听到这个决定的时候,无异于晴天霹雳。两个多月前,一部分员工已经高高兴兴地做好了“归西”的准备——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已现颓势的港湾,加入全球第二大的电信企业Siemens通信,应该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留下的那部分员工基本上都是Huawei“策反”多次却对港湾不离不弃的“死硬分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默默接受了港湾全面转向企业级市场的决定,开始准备新的“作战方案”。转眼之间,一切都改变了。震惊、失落、愤怒,他们的情绪在一刹那间爆发出来。“我们扛着枪在前面拼命,突然间我们的元帅把白旗亮了出来,跪在对手的面前投降了,这是一个男人能够做出来的吗?这是一次肮脏的收购。”这位中层跟随李一男从Huawei来到港湾,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他已经决定离开,而能够拿到的补偿可能只有几个月的工资,原来港湾给予的一大把“期权”都变成了废纸。

资本的意志

如今,虽然李一男仍然每天按时去位于北京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的办公室上班,但是他的心已经不属于这里了。实际上,对于这次收购,他也曾经抗争过,但是就像此前发生过的无数次并购故事一样,最后他还是敌不过资本的意志。

从成立至今,港湾网络的注册资本已经从2000万港元逐渐增加到5000万、1.2亿、3.6亿,直至最后的5亿港元;这也意味着以华平为首的投资人在不断地追加投资以扶持港湾的发展。即使在已经深陷危机的2004年年底,港湾仍然拿到了华平等老投资人和TVG、新加坡淡马锡等新投资人合计3700万美元的注资。前前后后加起来,港湾拿到的投资已经接近一亿美元。

由此,李一男率领的管理团队陷入了一场与投资人危险的博弈之中:对于港湾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而要拿到大量的资金,就必须出让公司的股份。到最后,投资人逐渐掌握了港湾的控制权。从工商资料来看,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北京的外资独资企业,它的唯一股东是注册在Hong Kong的港湾网络(Hong Kong)有限公司;而在这家Hong Kong公司的7名董事中,只有3位(李一男、彭松、黄耀旭)是管理层人员,其他4位均为投资人代表。

在长期大把大把地投入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投资人已经沉不住气了,他们急切地寻找着接盘的下家。

在数据业务方面非常薄弱的Siemens通信就是一家非常合适的下家。因此,去年年底业界盛传Siemens通信与港湾达成了协议:港湾将把包括PowerHammer、ESRHamme和BigHammer三大系列面向电信运营商市场的宽带高端产品的全部技术、专利和研发人员悉数出售给Siemens,以解公司的燃眉之急。

实际上,这份协议并没有正式生效,因为它遇到了来自外界的强力阻击,这股力量来自Huawei,来自任正非。Huawei也是Siemens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合作关系比港湾还要更加深入和紧密一些:Siemens在欧洲市场上大量OEMHuawei的数据通信产品;双方还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做TD-SCDMA研发的鼎桥通信。在未来的竞争中,双方互相仰仗之处颇多。但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Siemens明显感觉Huawei的合作热情在一天天降温,响应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上任时间不长的Siemens通信集团CEO托马斯·甘斯文特(Thomas Ganswindt)情急之下找到Huawei总裁任正非进行沟通。在经过一次严肃的会谈之后,甘斯文特决定放弃收购港湾的资产,道理很简单:与港湾相比,Siemens与Huawei的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Siemens不愿意因小失大。

Siemens的退出意味着港湾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所有的国际电信巨头都不会再有兴趣接手,这下子可急坏了港湾的投资人。这个时候,唯一能够并且愿意接手港湾的买家也就只剩下一家了,那就是Huawei,虽然它同时也是港湾拼死抵抗的竞争对手。

不到6年的时间,李一男从Huawei出走并创立港湾,又被Huawei收购,历史划出了一个诡异的圆圈。

矛盾的“父与子”

港湾的消亡,很大的“功劳”要记在Huawei的头上;而港湾和Huawei的冲突,也和两家公司领袖的一系列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外界看来,李一男和任正非两人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都有着敏锐的眼光,都视企业为自己的生命,都有着暴躁的脾气,甚至都不善于与外界打交道。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如火星撞地球般的惊心动魄。

15岁考上大学,22岁加入Huawei,26岁就被任命为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李一男的职业生涯可谓辉煌。在外界看来,他是任正非当仁不让的接班人;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满是惶恐和苦闷。今年年初,在给港湾的部分员工的一封邮件中他坦率地说道,“我从来没有被指定为接班人,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承诺。”

1998年,踌躇满志的他突然被调离中央研究部,转而负责市场部下面的产品部。对于这次调动,一直顺风顺水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而在“严父”任正非看来,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调动,他希望这位年轻人能够从研发走出来,走向市场,也希望通过这次磨练使他更加成熟,将来担当起更加重要的岗位。

但是,这种父亲般的良苦用心不仅没有得到李一男的理解,反而在他的心中产生了相反的作用,他觉得自己已经不被任正非重视,因此动了离开的念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来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2000年初,在先后担任了安圣电气(原Huawei电气)总裁和Huawei美国研究所所长等边缘职务之后,李一男正式向任正非提出了辞呈。感到震惊的任正非百般挽留却用错了方式,这也更加坚定了李一男离开的决心。

到了12月,任正非也只能接受他的要求,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一男深情地宣读了创业的个人声明:“Huawei目前在数据通信领域上是一个相对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机会点……我本人也很有兴趣在这方面发展,如果自己可以内部创业的话,一方面可以在一个小公司中比较自由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内部创业公司的发展随着Huawei的发展同步发展,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还承诺,愿意与Huawei签定同业禁止协议。任正非也心情复杂地发了言:“我对李一男内部创业的感觉,就像眼前出现的一道白光,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他的创业计划非常推崇,因为我相信他是一定能够成功的,而且说不定是个非常好的先机。”

崛起的“小Huawei”

任正非说的没错,李一男的成功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一开始,港湾就包办了Huawei大部分数据通信产品的代理业务。但是,就像成年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通过自立门户来证明自己一样,心高气傲的李一男决不甘心只做Huawei的产品代理商。实际上,从打算离开Huawei的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在梦想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了。2001年5月,港湾推出第一款自有品牌产品,同时放弃当时唯一的利润来源——代理Huawei的产品,港湾正式与Huawei决裂。

极具市场慧眼的李一男选择了DSLAM作为港湾的突破产品,而Huawei还没有推出相应的产品。一时间,港湾的产品红遍大江南北。随后,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港湾很快就拥有了从电信到企业级全系列的产品线,这也意味着港湾将在整个数据通信领域与Huawei展开竞争。而且,由于李一男对技术的前瞻把握,最初港湾在与Huawei的竞争中占尽了先机。“2004年之前,同样一种产品,港湾要比Huawei领先至少半年。”一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认为。

2002年港湾的营业收入还仅有2.21亿元,2003年就跃升到了6.78亿元,增长了2倍还不止。而且,凭借李一男的号召力,港湾很快就在2001年5月拿到了华平投资和龙科创投的1900万美元的投资;2002年5月,投资者又追加了4200万美元,并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2003年底,港湾开始筹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聘请了德勤做审计,第一波士顿和雷曼兄弟等国际大投行作为承销商。与Huawei类似,港湾的高层都持有大量的股票,普通的员工也都有数以万计的期权。如果上市成功,将会培养出一大批的千万富翁。

朝气蓬勃的港湾和李一男的超人气吸引了众多的Huawei员工上门投奔。最多的时候,港湾的员工超过了1800人,多数均来自Huawei。从管理模式、研发体系,甚至到员工的做派,港湾都是明显的Huawei风格,当时被业内称为“小Huawei”。

此时的Huawei却正在经历公司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2001年,Huawei实现营业额255亿元,年增长率只有14%,而2000年的增长率还高达80%。2002年,Huawei的收入出现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负增长。

“2001~2002年Huawei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Huawei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最近与港湾高层的一次谈话中,任正非坦率地承认。李一男离开之后,Huawei的研发体系出现了很多问题,产品的研发周期明显拉长,很多新项目一直议而不决,数据通信产品整个瘫痪……

更重要的是,任正非推出的内部创业与他当初的设想刚好相反:内部创业极大地动摇了Huawei的军心,很多有才能的员工出于失望离开了Huawei,留下的却是碌碌之辈。2001年,Huawei原市场部副总裁、长期负责交换机市场开拓的彭松投奔港湾;2002年初,Huawei原北京研究所所长、后来负责对外合作的副总裁刘平出走并创立格林耐特;2002年8月,Huawei负责产品开发的副总裁黄耀旭也离开Huawei并成立专攻光传输设备的钧天科技,并在2003年12月被港湾收购。

更令任正非担心的是,如果港湾成功上市,它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黑洞,港湾强大的吸力将把Huawei的人、市场乃至所有的资源都吞噬殆尽。而这是视Huawei为自己生命的任正非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致命的反击

巨人发怒了。2001年,当港湾开始研发自己的路由器产品的时候,任正非一声令下,将正在实施的所有IPD流程打乱,抽调大批的技术骨干进行突击开发,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高端路由器。又如,为了完成NGN的产品研发,Huawei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集中了20多位精兵强将一起攻关。

在市场上,港湾开始遭遇Huawei“狼群”的攻击。港湾的销售人员很快就发现,他们越来越难进入运营商的设备招标了。只要是港湾参加招标,Huawei马上降价,最后干脆就白送——Huawei内部有死命令,赔钱也不能让港湾中标!据说Huawei每年用于“收拾”港湾的费用是港湾销售收入的150%!打到后来,运营商的采购人员一见到港湾就问,Huawei又给我们降价了,你们怎么办呀?最后,港湾只得退出国内的运营商市场;这是一次损失惨重的撤退,因为这个市场一度占据了港湾营业收入的70%。

但是,希望在企业网市场中偏安一隅的港湾发现自己还是没能逃脱Huawei的追杀,只不过这一次的杀手是同样“狼性十足”的Huawei3Com。2003年11月,这家俗称“华三”的公司正式成立,除了CFO之外,其他的高管人员全都来自Huawei,而华三的实际负责人、首席运营官兼总裁郑树生更是任正非的心腹爱将。

如果说Huawei是居高临下的“高空轰炸”的话,华三就可以称得上是贴身肉搏了。在低端的企业网市场,华三与港湾是每单必争,这也使得华三虽然在2004年销售额增长了80%,却只有微薄的利润。

一位已经离开港湾的员工谈起当时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当时他和两位同事负责开拓山东市场,他们打的第一个单子是铁通担任总包,为一家国际中学建局域网的项目。这个单子很小,开始他们报价60万元;结果华三听到消息之后一下子杀了进来,报出了20万元的超低价;他们无奈之下只有降到40万元,由于和铁通的关系很好,这个单子铁通仍然决定采购他们的设备。这个时候,华三的销售人员急了,跑到当地铁通老总的办公室哭着说,如果我连白送都送不出去,回去恐怕主任都要被撤职了!就这样,直到离开港湾,他们在当地都没有拿到一个单子。

这种肉搏战的杀伤力非常惊人。港湾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2004年港湾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仅比2003年增长28%,2005年的增长速度更是下降到了7%!“如果不是2004年开始在海外市场出货,港湾绝对撑不到2005年年底。”一位港湾的中层透露。依靠为NEC和Siemens提供OEM产品,港湾才暂时活了下来。

致命的打击来自上市的失败。自信的李一男并没有认为上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甚至每半个月才过问一次上市的进展,日常与上市相关的工作均交给2004年初来到港湾的CFO、“IPO专家”吴明东打理。

2004年5月,港湾从嘈杂的北京西三环边上的久凌大厦搬到了风景如画的中关村软件园,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但只过了不到一个月的好日子,港湾的厄运就接踵而来。此时,一封内容详细的举报信被送到了纳斯达克上市审核委员会,举报港湾的财务报告有做假的嫌疑。随后,港湾不停地接受监管机构的调查,从而错过了上市的绝佳时机。熬到年底,心力交瘁的吴明东选择了离开,并在半年之后成功地将分众传媒运作上市。

此时,港湾的资金已经开始紧张,李一男只得选择再次融资;这一次,他丧失了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的控制权。2005年年初,“并购专家”周凡就任CFO,港湾内部开始议论纷纷:“搞上市的CFO走了,说明纳斯达克没戏了;搞并购的CFO来了,看来港湾要卖了。”随后,大批的业务骨干选择了离开,港湾在全国的29个办事处主任竟然一下子走了一半以上,研发的项目团队更是整建制地离开,对于这些人,Huawei基本上是照单全收。

在投资人强大的压力之下,港湾只得与Siemens谈婚论嫁。但是,Huawei仍然没有善罢甘休。9月,一份措辞强硬的律师函从Huawei发到了港湾,声称部分从Huawei转投港湾的员工侵犯了Huawei的知识产权。这份律师函还被广泛发放到了Siemens等港湾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手中。2003年的时候,Huawei曾经被强大的思科以知识产权的名义起诉;如今,Huawei也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弱小的港湾了。

任正非的棋局

在强大的Siemens退出之后,港湾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对于任正非来说,收复港湾与其说是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Huawei的未来。

虽然近些年来Huawei增长迅速,但是与Ericsson、阿尔卡特等国际电信设备巨头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Huawei的国际化之路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瓶颈也随之出现。今年,任正非已经将得力干将、北美区总裁王诚调回国内;就在前不久,Huawei和北电已经决定不再继续成立合资公司;这些都表明,随着北美电信运营商的合并,Huawei在北美的机会之窗已经关闭。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全球的电信设备商之间也掀起了合并的风潮,阿尔卡特与朗讯的惊天大合并就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

规模尚小的Huawei如何在未来寡头竞争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如何才能捅破走向世界级的最后几块天花板?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任正非夜不能寐。

收服港湾也许就是任正非正在布局的大模样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棋。5月10日,他和常务副总裁费敏亲赴杭州,与港湾高层“三巨头”李一男、彭松、黄耀旭会晤。一见面,他就诚恳地表示:“我代表Huawei与你们是第二次握手了。首先这次我是受董事长委托而来的,是真诚欢迎你们回来的。如果我们都是真诚地对待这次握手,未来是能合作起来做大一点的事的。”据了解,目前港湾的部分高层已经决定回归Huawei。

与往常不同,这次Huawei内部高调发布了任正非与李一男三人的谈话内容,这其中也许隐藏着一些任正非急需向外界传递的重要信号。他希望告诉外界,在这次收购中,所谓的资产和业务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人。对内,他希望Huawei的员工能够与Huawei同心协力,不要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对外,他希望能够吸纳更多的人才。

“如果Huawei容不下你们,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这次Huawei的人力资源大调整,将形成一个五到十年的战略格局,外面抗衡国际竞争伙伴,内部吸收小公司加盟到我们一起发展。”在这里,港湾的业务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港湾的态度。任正非一定读过“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纵然港湾是“马骨”他也会买下,更何况港湾本身还是一块金子。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Huawei一直在“卖”:安圣电气卖给了艾默生,企业级数据通信业务卖给了3Com,TD-SCDMA卖给了Siemens,最近又传说要卖Huawei3Com的股份。与此同时,Huawei买的东西却很少。去年下半年,Huawei出人意料地加入对马可尼的竞购行列,虽然最终功败垂成,却也收获了不少“买”的经验。

收购港湾也许是Huawei“既买又卖”新政的开始。就像思科、IBM这些世界级的企业一样,未来的Huawei将会不断地剥离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同时也会像鲨鱼一样贪婪地吃进它所需要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人员。只有这样,Huawei才能迅速地做大自己的核心业务,最终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对于奋斗多年的港湾员工们来说,这的确是一场悲剧——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被收购的港湾的一切,无论是技术、员工还是市场将会被Huawei迅速地消化,就像被鲨鱼捕食的小鱼一样。但是,对于中国自己的电信设备行业来说,这也许又是一个不坏的消息,一家世界级的企业将在一次次的并购当中诞生。

如今,任正非已经给他昔日的手下爱将和竞争对手留下了一个位置。只是,异常高傲的李一男会接过他递过来的橄榄枝吗?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5 07:19:00  回复

回复/评论:任正非千金买马骨:与李一男戏剧性恩怨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2.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3. 在美国生活半年,真实观察了文化差异!
  4.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5.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6.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7.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8.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9.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10.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11.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12.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13.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14.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15.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16.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17.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18.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19.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20.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21.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22.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23.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24.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25.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26.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27.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28.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29.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30.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31.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32.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33.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34.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35.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36.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 2025-09-24 18:05:15

Processed in 0.39767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