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消息,Gateway公司日前已经任命J.爱德华•科莱曼担任其新任首席执行官,科莱曼在计算机发行和服务上从业31年,拥有丰富的经验。
他是Gateway公司在六年以来的第五位首席执行官,他与其前任一样,面临着将Gateway公司带出廉价低端电脑业务的挑战。虽然公司销售电脑的速度很快,但是却难以维持稳定的盈利。
科莱曼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在近期内不打算改变公司的战略,但是以后他会设法对公司的发展和定向做出适当的调整。
他还将加强对客户服务的重视程度,在过去的两年中,DELL就是为此而痛苦不堪。
他说:“我在上任的同时就坚信客户支持服务及其质量是客户评价我们公司的关键因素。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很荣幸地被挑选出来领导这个拥有强大的品牌公认度和产品的公司。”
科莱曼说,他以前也曾经帮助过其他公司成功完成了业务调整。在多年以前任CompuCom System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他带领公司成功地从电脑和硬件厂商转型为服务供应商。 而CompuCom公司的许多竞争对手由于没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很快变消亡了。 离开CompuCom公司之后,科莱曼加入了分销商Arrow Electronics公司。(在CompuCom公司和Arrow公司之前, 他还曾经在计算机科学公司和IBM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
科莱曼将轻松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在过去几年里,Gateway公司尝试使用了各种战略,如进入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解决存货问题、通过零售渠道销售更多的电脑产品以及以低端客户为主等,但是其利润始终未能提高。
在2005年第二季度,Gateway公司在连续13个季度亏损以来首次扭亏为盈。随后,它在当年的后两个季度和全年财报中实现盈利。 但是进入2006年之后,Gateway公司已经分别在第一季度亏损了1230万美元,在第二季度亏损了770万美元。
尽管如此,公司仍然卖出了大量电脑产品。Gateway仍然是美国电脑市场上的第三大电脑销售商,其市场占有率为6.2%,超过了Apple公司。 而且据Gartner公司称,它第二季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戴尔、惠普、苹果、联想以及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Gateway公司一度跃居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电脑厂商。它在某些季度的销售量增长速度高达20%到30%。 它与DELL一样,采用的是绕过零售商和分销商的直销方式。
Gateway公司在1997年差点就与康柏公司签订了合并协议而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当时康柏公司认为直销是其主要的威胁之一。
但是,与DELL不同的是,Gateway公司总是无法将电脑卖给企业客户。它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个人和政府机构。 结果,Gateway公司就常常徘徊在产品削价和需求增长的循环中。公司创始人泰德韦特在1999年辞去了首席执行官职务,然后从AT&T公司挖来了杰夫魏真。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消费者们开始对公司实施的相对严格的新保护政策感到愤怒了。
在2000年下半年,Gateway公司成为第一批产品需求锐减的公司之一。后来,它开始关闭各地的直销专卖店和裁减员工。 同时,它还退出了国际市场。
魏真在2001年被炒了鱿鱼,韦特不得不重新出山职掌首席执行官一职。Gateway公司又成为第一个转型到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电脑厂商。 当它大幅度降低等离子电视机产品的售价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咋舌,但是Gateway公司始终没能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堪与Samsung 公司和松下公司比肩的竞争对手。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又开始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引退。
Gateway公司在2004年收购了eMachines公司之后,韦特再次辞职将公司管理大权交到了原eMachines公司的韦恩井上手中。 井上在公司大刀阔斧地裁员并将公司带入了零售市场。
最终,井上在2006年2月走下了首席执行官的宝座。分析师们称,因为他没能将公司领入高利润的产品市场,因此才被迫离开了Gateway公司。公司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来的董事长尼克施尼德是近几年来的第四位首席执行官,但是他只是临时担任这个职务。
随后,许立信在2006年8月出价4.5亿美元现金欲收购Gateway公司旗下的零售业务部。而Gateway公司当时的市场资本大约在7.25亿美元左右。 因而Gateway公司拒绝了他。
作者: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