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直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因为北京不仅仅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很多新事物的起源地。互联网、手机等新鲜事物都是从北京兴起之后传播到全国各地的,然而,北京移动资费下调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各地,北京移动资费下调咋这么难呢?
单向收费的呼声由来已久,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手机资费已经实现了单向收费,可北京的移动资费仍然是标准的双向收费。北京一向是诸多新业务的领先者,移动资费下调为何一直落后于全国各地的速度呢?其实,这与北京地区移动市场的独特格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北京云集了诸多外来人口,其中不乏外国友人,旺盛的市场需求给了北京移动运营商在资费下调方面大耍垄断之威的资本。在159、153号码段未启用之前,北京的手机号码资费都非常紧缺,试想,购买一个号码都非常困难,用户还有心思去跟移动运营商在资费方面讨价还价吗?事实上,北京现在已经是打工族和淘金者纷纷涌入的一个大都市,手机已经成为这个在大都市中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在没有任何竞争压力的情况之下,移动运营商为何要下调手机资费,放弃这块轻而易举得来的香勃勃呢?
旺盛的需求让北京的移动运营商大大的赚了一笔,这也让一些外地的移动运营商眼红。随后,一批资费廉价的外地手机卡大量涌入北京,北京移动资费的冻土开始松动。
当北京移动资费还高高在上之时,外地移动资费的竞争已经是如火如荼,移动、联通互相厮杀价格战的情况也随处可见。降价之后,一些外地卡既便是在北京地区漫游,仍然比北京当地的移动资费要低廉很多,这一怪现状迅速被一些精明的商人发现,一批资费低廉的外地移动卡亮相北京城。大量廉价外地手机卡的涌入,终于让北京的移动运营商尝试到了竞争的威力,为了将资费低廉的外地卡驱逐出京,北京移动资费开始小幅下调。
北京移动资费的小幅下调,加之外地卡的一些先天缺陷,资费低廉的外地卡仍然没有对北京的移动运营商形成足够的震慑作用。外地手机卡虽然低廉,北京用户要想拨打这些号码,必须支付长途费用,这致使外地低廉的手机卡最终仅仅是松动北京手机资费下调的一味催化剂。
在北京移动运营商“勇战”外地廉价手机卡的战斗中,无论是北京移动还是北京联通,仅仅是调整了一些品牌的资费,全球通和联通G网高昂的月租费仍然不在资费调整之列。显然,北京移动运营商的资费下调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运营商的利益也没有受到波及。北京移动运营商将资费小幅下调,主要是为了平抑逐渐高涨的手机资费下降呼声,在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出现之前,北京的移动资费很难出现实质性的下调。
携号自由转换套餐的出现,对于北京移动用户来说是一个福音。由于可以携号自由转换套餐,全球通用户可以转换成神州行资费,至此,全球通高达50元每月的月租费用将不复存在。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规定,2007年1号之前所有移动运营商必须实现携号自由转换套餐,日前当北京用户去转换套餐时被告知,北京移动和联通旗下的所有品牌都目前无法实现自由转换,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自由转换。
以北京移动为例,2007年2月1日,实现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的品牌互转;2007年7月1日,实现全球通客户与动感地带、神州行畅听卡之间携号互转;2009年7月1日,“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含标准神州行、神州行畅听卡和神州行大众卡)三大品牌完全实现自由互转。显然,北京移动此举还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并且以计费系统不在同一平台为由拖延了信息产业部的携号自由转换套餐计划,北京联通亦是如此。2009年,北京移动旗下的各品牌套餐才可以实现携号自由转换,距此还有两年之遥,在这两年内,北京手机用户仍然需要忍受高资费的煎熬。如果没有政府的默许,北京移动及北京联通携号自由转换套餐工作还会如此延后吗?再看外地,早在信息产业部没有公布携号自由转换套餐之前,一些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可以携号自由转换套餐。经济、文化一直领先的北京此次为何落后了呢?
归根结底,北京旺盛的需求,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默许,致使北京的移动运营商迟迟不下调手机资费的“资本”,这也是北京移动资费下调咋这么难的根本诱因。未来,一旦这种资本打破,北京移动资费下调就不会这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