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机欠费的报道不断出现:在北京竟然出现了一个因丢失身份证而被冒名购买37个手机号码、欠费9万元的“冤大头”。这位先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北京移动的欠费大户,将来还可能被送上法庭。这种听起来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却真的发生了。关于手机诈骗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有的手机用户在接到一个貌似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朋友的请求紧急经济援助后,在慌乱中轻易地把钱送出去救急,结果发现上当了;不少手机用户都收到过一些关于用信用卡消费的SMS,一些人在收到信息后轻易相信了SMS内容,结果自然也是损失了不少金钱;有些手机机主轻信了SMS发来的一些中奖信息,结果自然也是饱受了经济损失,有人最多被骗几十万元。这些受害着在报警后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后却发现作为惟一线索的手机却是一个虚假名字购买的,这给案件侦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都是手机不实名惹的祸!
由于具有随时移动、携带方便、功能强大和外观变化时尚等优点,手机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大有取代固定电话的趋势。但是,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关于手机SMS诈骗、手机恶意欠费等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同时也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企业形象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犯罪问题,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下半年要求移动运营商开始“实行手机实名制”,可是这项规定并没有被严格执行。2007年1月,央行把手机欠费信息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4月1日起,企业环保信息将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央行还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积极配合,研究将企业质量信息、欠税、欠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和劳动工资、法院判决未执行等信息以及个人参加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中。有相关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将很难得到银行贷款。而这个征信系统能否有效取决于手机机主是否是实名。
实行手机实名制咋就这么难?仔细一想,阻力可能是移动运营商或者其合作伙伴,这项制度将会提高购买手机号码的难度,减少手机用户数量,对那些靠销售手机号码为生的企业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对移动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有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抓紧时间落实“手机实名制”的实施,为早日杜绝手机犯罪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