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近日发布公示称,中国联通已向其申请停止经营无线寻呼服务,在20天地公示期内,若无用户反映问题,将批准中国联通的无线寻呼业务退市申请。尽管自2001年无线寻呼业务在受到手机业务冲击之后直线下滑并逐渐接近谷底,而无线寻呼业务推出电信业务市场也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然而作为一项电信业务正式退市,无线寻呼却是继模拟移动通信被移动数字蜂窝通信替代退市之后所罕见的。
在中国电信业务管理中,对电信业务上市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申报审批流程相对也较为规范,在获得审批并列入业务管理目录之后运营商方能持续投入开展相应的业务提供;然而,对于电信业务的退市,绝非业务上市时的审批那么简单,在业务运营期间发展数以千万计的个人用户以及企业用户的后续服务提供,用户为使用服务所购买的终端、硬件成本补偿以及预先购买支付的服务费用的补偿等都是运营商在退市过程中需要充分论证和处理好的问题。
电信业务退市是一个长期的并要求逐步实施的工作。对于中国联通而言,作为最大的无线寻呼服务提供商,曾经一度拥有数千万用户。然而随着移动通信对无线寻呼的替代作用显现,用户开始逐步主动退出无线寻呼业务,而此时中国联通也认识到了无线寻呼的衰退,逐步收缩投资并整合现有无线寻呼的资源,经过近5年的调整,个人用户已经逐步退出服务市场,而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其固定成本的投入也已在这几年中逐渐地被冲销,应该说无线寻呼业务的善后问题已经逐步地解决,尽管经历了几年的亏损,但是尽可能避免了用户的成本补偿方面的麻烦甚至诉讼,因此中国联通在此时提出业务退市的时机是相对比较恰当的。
电信业务退市的准备需要运营商的管理智慧,更需要理论的坚强支撑。如何能够提前预知业务将失去活力并提前做好退市准备呢?对于运营商而言,往往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第一、业务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用户对业务相关需求的变化趋势。我们往往能够从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演变的交叉中找到业务未来的市场空间。如果技术发展促进用户需求被更好地满足,而原有的业务所满足的细分市场被完全替代或者绝大部分被替代,那么作为运营商而言,就应该将该业务的退市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了。
对于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而言,当前比较棘手的恐怕是小灵通业务的问题。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小灵通技术有着先天不足的优势,而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小灵通技术也缺乏强有力的后续支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小灵通主要满足的是用户低价话音的需求,而随着移动单向收费的实施以及话音资费的不断下调,小灵通业务占据的市场空间已经越来越被压缩,有着被完全替代的风险。与此同时,小灵通业务还有着最大的敌人,那便是电信和网通自身,在3G牌照发放之后,预期他们都将获得移动运营资格,在争夺移动市场份额的同时,必然将掀起一场异常残酷的移动话音价格战,而小灵通极有可能将在这场战役中悲壮地死去。而如果未能提前准备,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两大运营商将会为处理这项业务退市所导致的纠纷而焦头烂额。
任何电信业务都有着它的生命周期,最终退出市场将是不可避免的结局,相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相对与其它行业的产品,电信业务的退出会更加的复杂,因此,根据业务发展的趋势,提前做好退出的准备工作将会非常有利于后续业务的提供和发展。当前,电信和网通已经渐现竞争劣势,在未来的竞争中比竞争对手们更需要对市场的主动把握权,因此未雨绸缪就显得相当必要。期待电信网通企业管理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