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搜索谁笑到最后
不知不觉的,GOOGLE和Baidu.com就到处都是了。用惯了的MSN可以搜索了,常去听歌或者看小说的网站突然也多出个搜索条,甚至是一个刚下载的浏览器。一个政府的门户网站,竟然也有了像模像样的搜索框了,搜索结果的后面,赫然用着“POWEREDBY中搜”的字样。
圈地运动已经成为各家的一个重头戏。
谷歌、Microsoft、中搜等众多竞争对手明争暗斗,蚕食领地。这家用的是Baidu.com,那家就很可能就是谷歌或者Microsoft。
对于Baidu.com,走渠道代理商、推竞价排名也好,合作一个流量大的网站也罢,又或者搞社区搜索、空间贴吧等新产品增加用户黏性。即便如此,Baidu.com也无法保持以前的高速发展。新客户增长放慢的问题也困扰着李彦鸿,在第四季度里,Baidu.com的新客户只增加了6000个。
搜索引擎在中国的市场在Baidu.com一枝独秀的前提下,进入了市场占有率的持久战,很长一段时间内,Baidu.com的势力不会明显扩大,或许大的扩展空间则要转向国际。
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诸如GOOGLE高调炒作与移动和网通的合作,Microsoft拿下电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态势下,扩大优势或者扭转劣势,一小步都走的很艰难,谁又能笑到最后?
移动搜索欲速则不达
有人说,手机搜索很可能是“看上去很美”,却十分容易夭折。这个新生儿,经不起太多的炒作。但,在“Baidu.com上市造就N多百万富翁”神话的刺激下,“赢利”成了“手机搜索”不约而同避讳却一样迫切的心理阴影。
这家又拿下哪个终端手机厂商,或者又在推广上达到如何程度,甚至是出现的不是时候的广告系统。都是表面功夫,手下的实际却是如何?试图比较现世的几个手机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实在失望。
第一印象,GOOGLE太简陋,表现和地位实在脱节。其余的单纯从搜索结果来看,浅浅尝试一下的外行或者用户,应该觉不出什么差异。CGOGO的无论招聘还是租房信息,都查不出想要的结果,贪多嚼不烂、方向有点偏。uucun貌似更新很慢、死链很多,而儒豹roboo虽然专精娱乐,在搜索结果比较无差错,但与自己宣传的“个性化”高度有差距,担当起“第四代搜索引擎”的代表还有待时日认证。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在国内最早的CGOGO急着在搜索结果中加入广告的时候,业内人士已经在叹气了:可能是多做了几年无用功,多走了许多弯路,有些急不可耐了。无视手机搜索与互联网搜索的不同,在无论市场环境还是自身技术都没有广告系统的匆匆上马,即使可以炒作,这类似“卖血”的举动可以坚持多久?或许,现在势最大的,可能是死的最快的一个。没有为自己积蓄更多后劲,就无法跳跃这一个尴尬的时段,关键时候,耐得住寂寞。
儒豹韩松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抢滩登陆把握时机固然重要,但欲速则不达。其实儒豹的广告系统也已经开发出来了,不过并没有急着上线。就是想把根基打结实了,才能真正挖掘出“手机广告”,或者准确说是“手机点告”,与良好的产品表现和手机搜索的个性化结合,所蕴含的最大价值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