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篇题为《用Alipay,成功套现25000元》的帖子引起关注。该帖声称,利用与朋友在某宝网上购买电脑的虚假交易,一个月内从信用卡中成功套现,“而且没出任何纰漏”。其主要的操作就是使用“Alipay”从信用卡付款,卖家收到货款后进行提现,再还给买家。整个
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只是在网上走一个过程,信用卡套现就此成为了现实。
然而早在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布并实施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持卡人不允许利用信用卡套取现金以及恶意透支。
电子支付还可能为洗钱提供方便。央行在近日发布的《反洗钱报告》中称,当前,网上银行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上升很快,而且交易大都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进行,银行和客户很少见面,这给银行了解客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成为洗钱风险的易发、高发领域。事实上,像“Alipay”这种电子支付系统是游离在银行系统之外的,难以跟踪其内部资金流向。这就给国家对资金流向的控制带来困难,也给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在“2006电子支付高层论坛”上,银监会业务创新与协调监管部主任李伏安也曾表示,运行监管,尤其是反洗钱问题,也将是未来监管部门对电子支付业监管的重点之一。“虽然现在网上支付的金额还比较小,但从小额到大额之间是没有限制的,当网上支付变得非常方便时,它很有可能变成某种洗钱的途径,这是我们对网上银行日常运行监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李伏安说。
事实上,类似于“Alipay”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甚至有观点指出,“Alipay”开展的支付中介服务其实类似于结算业务,而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从事。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制定的《支付结算组织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其中将确立第三方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也将纳入央行监管体系;同时,央行将以发放牌照的形式,提高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规模不断扩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已经进入中国央行的监管视野。
Alipay声明:
否认被用于违规套现
12月13日有媒体刊登了名为《网上支付易被金融犯罪利用》的文章,称上支付工具Alipay被人用于大规模违规套现,文中引用了一篇题为《用Alipay,成功套现25000元》的帖子。昨日下午,浙江Alipay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声明称此报道严重失实,并“将保留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Alipay公司声称,Alipay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其下属风险控制部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击信用卡套现等违规操作,对于该类违规操作,Alipay公司采取冻结该帐户资金,经银行核查,将冻结资金返回原来的信用卡账户的方式进行处理。该部门自成立至今,已破获和打击多个利用信用卡套现团伙。
Alipay公司一直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2005年7月25日开始,Alipay公司推出“Alipay认证”服务,用户进行Alipay认证前必须先注册成为Alipay的会员。Alipay公司有权采取各种其认为必要手段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Alipay认证服务的具体程序包括:身份信息识别和银行账户识别,通过这两种识别手段,Alipay公司有权记录并保存用户的通过认证的信息,亦有权根据本协议的约定金融机构提供用户的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