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妮于年初购入珀丽湾一个相连的单位,监于发展商处事方法有问题,令她有被骗之嫌,因此昨日她便到中环消费者委员会咨询中心,希望解决事情,她扬言如果事件未得到解决的话,不排除会采取法律行动。
条件大有出入
甄妮表示,今年年头购入珀丽湾一个相连单位,发展商开价一千三百万,单位已有齐装修家俬约四百万。当时发展商跟她表示,指这两个单位是可以打通,如果她愿意拍照作招徕,更加送二百万左右装修当减价,结果最后减至一千零八十万成交。由于她买楼即日便要飞返美国,在她愿意之下签了未打价钱的临时买卖合约,并付上五十多万订金。至收楼的时候,发展商就要她签一份文件,但内容竟是将之前说二百万左右减收的装修费,改为一元,原本答应给她打通两个单位,现在就指两个单位的主力墙在大厅,打通的话未必合法,和之前与她倾洽的条件大有出入。
有意采取法律行动
甄妮续道,现在尺数价钱约九百万,但他们却将装修费放进尺数计算,令楼价提高,做按揭厘印都会增加,令她要付多很多的钱,她决定不会买这单位。之后她就在凯旋门购下另一单位,现在她跟珀丽湾发展商提出几个方案,一是要求他们退回订金,或者换另一个较细的单位,又可以把订金转过同一发展商的凯旋门,但他们全部都否决。之后又说可考虑转订金,但当时她已收楼,事件扰攘至今已有一年,她也想知发展商究竟想怎样,如果要打官司就没意思了。她自问是个普通市民,也想节省几毛钱,只好出来投诉,但最后要上庭也不介意,她更希望政府可以处理这件事。
一个月有回覆
与消委会方面倾谈过后,甄妮称,消委会说会先通知发展商把事件搞清楚,一个月便有答复。她觉得自己这次太笨了,幸好现在消委会也肯接她的投诉,她希望法律援助处可以从旁协助,让人知道该发展商的做法很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