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产业部批评部分电信企业资费方案过多过复杂,并明确要求电信企业要减少资费种类,简化资费结构,便于用户选择和使用。行业主管部门的明确表态,是对“套餐”泛滥的电信行业“不正之风”的当头棒喝,广大用户拍手叫好。
眼下电信资费套餐迭出,其招揽用户进“套”的手段其实很单一——降价或变相降价。电信企业让利于民,电信资费价格下调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一直不断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的实践证明,电信资费整体水平正在逐年下降,并还有下降空间。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6年中国电信资费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约11.47%,越来越多的电信用户得到实惠。
但对中国4亿多手机用户来说,这种实惠来得并不轻松,还颇费脑筋,症结就在各种杂七杂八的套餐上。要便宜就得改套餐,改套餐麻烦不说,有的还不能随便改,有的弄不好还真进了“套”,不但得不到什么实惠,各种消费欺诈手段接踵而来。
电信运营商不明明白白降价,偏要七绕八弯考消费者的“脑筋急转弯”,何苦来哉?他们何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设计诸多套餐,既提高了运营成本,又让消费者头晕目眩,应接不暇?其中的奥妙不外乎是受逐利冲动的驱使,为了保住本部门、本行业、本企业的利益,为了变相的不降价、少降价、缓降价。
国家发改委近日明确指出,通信运营商提供套餐、SMS、手机上网等服务存在一定价格欺诈行为。去年查处价格违法案件的情况显示,全国查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成为所有价格违法中增长最快的“重灾区”。
电信企业应该转变思路,切实从惠民角度思考问题,不要作秀、不要捉迷藏,更不要故弄玄虚,要让老百姓能够算清楚真实的电信支出,踏踏实实消费,安心享受电信价格下降的实惠。
相关新闻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3月6日公开呼吁电信主管部门和相关电信企业彻底改革现有电信资费制度,降低资费标准、取消月租费和双向收费、取消各种套餐、取消漫游费、实行同网同价,使广大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合理、廉价的电信服务。
电信通信资费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据统计,中国的电信资费标准属于偏上水平,国外发达地区消费者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不到收入的5%,而国内则达到了8%至10%,手机资费开支已成为许多人日常开支中的大项。(赵鹏 陆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