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3日,Google中国的大会议室里,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回忆起了他写《世界是平的》的缘由:
“我感到越来越难受,不是因为印度的食物,而是因为印度企业家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彻底过时了。”弗里德曼这样描述他2004年1月时的心情,当时,他在帮《Discovery》频道制作一个电影纪录片,目的是发现到底“为什么每个人都憎恨美国”。到了印度后,经过60小时的采访之后,弗里德曼如坐针毡。
“全球经济的竞技场正在变得平等,”InfoSys的CEO南丹·奈利卡尼(Nandan Nilekani)对他说,“而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
弗里德曼那种恐慌开始在商业界蔓延,对中国的CEO而言,扁平的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恐慌,更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过去,谁能捕捉倒匮乏的资源便成为赢家,现在,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一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的工具来创造资源;过去,一项技术就能带来长期繁荣,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宣称自己离破产只有30天;过去,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力,现在,个人则在发起一轮商业革命。这就是扁平化世界的新恐慌:
恐慌一:丰饶经济学
恐慌二:短命的商业
恐慌三:来自个人的革命
一个人的恐慌,也是一个时代的恐慌。
在平坦的商业世界里,如何应对新的革命及恐慌?
恐慌一 大浪突袭 丰饶经济学
丰饶经济学已经光临CEO的身边,它带来三大恐慌:游戏规则的改变、同质化竞争、金字塔型的思维方式转为水平思维。
撰文=金错刀
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过去的20年只是一个磨刀擦枪的过程。”在演讲中,弗里德曼这样回忆惠普前CEO卡莉·费奥莉娜接受他采访时说的话,她危言耸听地说,“过去20年,我们称之为IT革命的这些东西,对不起,我得告诉你,那只是热身。”在这全新的、平坦的世界上将要发生的才是真正的IT革命。现在,你就要看到真正的IT革命了。所以,系好你的安全带,把座椅靠背调直,收起小桌板,因为,世界是平的。
摩尔定律的背后
过去20年,IT革命背后的核心法则是摩尔定律。Intel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认为,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还有一个边际定律:在保持同等性能的前提下,数字产品售价以每年30%到40%的幅度下滑。摩尔定律带来的好处可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
Google中国区总裁Kai-Fu Lee曾经这样算过一笔账,今天,你花费60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台配置为500MHz微处理器、64MB内存和10GB硬盘的计算机。而这样一台计算机10年前的价格约为60万元人民币。更让人吃惊的是,10年后,这样一台配置的机器只用6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
由于数字技术造成的成本的不断下降,甚至产生了100美元电脑,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而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电话厂商甚至玩具厂商都在产品中引入计算技术。
摩尔定律也催生了更高性能、更低价格的新商业。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道格拉斯拿的手机像一块砖,而且价格不菲,而现在,芯片技术的加强以及成本的降低,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700万像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4GB内存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部手机当中,而价格才几千元人民币。
作为摩尔定律的延伸,在互联网时代,乔治·吉尔德做出了更大胆的预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这就是吉尔德定律,他的意思是:不但计算免费,带宽也会免费。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对此深有研究,他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表明吉尔德定律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20年来,通信服务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途电话价格变化的比率是30∶1,国际长途是30∶1,而电报、电信的变化则高达400∶1。
如果说以上几个定律更多是影响厂商,那么对个人而言,扁平化商业已无处不在,那就是:价格永恒降低定律。在过去,人们购买产品,更多是通过询价的方式,价格并不透明,现在,网络使得所有商品价格透明,很容易货比三家。
丰饶经济学
丰饶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是《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挂在嘴边的词汇,自从他写了《长尾理论》之后,他更把丰饶经济学当做发现长尾的基础。在他看来,从传统意义上去理解经济,是对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的整合分配,谁能捕捉到匮乏资源便成为赢家。现在,在互联网上当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成本几乎忽略不计的工具来创造资源时,无以数计的生产者们的劳动成果—数字“物资”造就了“富足经济”。
Google推出的Gmail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当硬盘成了一种富足物资而足以让Google提供2G以上容量的Gmail,而此前Hotmail的容量仅为2M。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的。在过去,广播媒体模式是基于匮乏经济的,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台,频道总是有限的。现在,Youtube提供接近无限的频道,可以由任何人任意创建频道,频道的富足满足观众的不受约束的选择,而且观众可以任意的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节目。
过去在中国,由于个人拥有的物资缺乏,只能产生类似跳蚤市场这种小打小闹的生意。但是,现在,因为个人拥有的物品富裕,类似于换客网、易物网这样的交换网站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易物网的统计数字显示,自从网站开办以来,货物总量已经接近52万件,换客人数达到13万。
如果你认为“丰饶”只是出现在互联网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仅在北京,国美电器的连锁店就有33家,拥有员工3000多名,提供从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到小家电的丰富选择。仅在电视机领域,你就面临多达20多种的选择。而这仅仅是在国美,北京还有苏宁、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以及数十家的大型购物中心。
“丰饶”的恐慌
“丰饶”带来一个大的恐慌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至少对Intel中国区总经理杨旭是如此,当商业变得更加扁平,当芯片变得“丰饶”起来,游戏规则正在朝着不利于Intel的方向转变。在过去,控制着产业上游的Intel控制着PC业的游戏规则,当时,谁拥有基于Intel芯片的先发优势,谁就能称为霸主。现在,Intel的芯片并非唯一选择,Intel昔日的大客户戴尔甚至转投AMD的怀抱。
杨旭正在寻找应对这种恐慌的办法,“整个产业正经历着数十年来最深刻的变化,步入一个性能和能效对所有的细分市场和计算的各层面都至关重要的新时代。”为此,杨旭甚至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的网吧市场以及农村市场。杨旭曾经对网吧没有什么好印象,但一次误打误撞进入一家网吧后,杨旭大开眼界,里面至少由500人在上网,于是他立刻对手下说,查清一下这方面的商机。这里面商机无限: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共有网吧11万多家,大概由1100万台电脑,每年大概会由600万台电脑被更换。
对中国CEO而言,“丰饶”带来另外一大恐慌就是:过剩以及同质化。看看我们所处的商业世界吧!普通超级市场里的货架上充斥着4万种品牌产品,购车者则会常常在摆放着几百家汽车厂商产品的售车展厅里漫步。
同质化情况下,价格战往往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根据信息产业部“2006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产品价格下降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短期利润难以实现。在家用视听行业,比如平板电视,降价成为企业首选措施。前三季度,平板电视产品平均降幅达到30%。在计算机行业。受上游芯片厂商AMD和Intel公司价格战的影响,导致整个PC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降价狂潮。
在扁平的商业环境下,寻找“与众不同”正在成为CEO的重中之重。除了在传统的技术、研发上寻求突破外,许多CEO都把眼光放在了设计战略上,MBA失宠,设计师开始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有的人称之为“右脑进攻”。比如,TCL董事长李东生把法国顶尖的设计团队Tim Thom纳入旗下,欲用设计战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长虹董事长赵勇则亲自挖角美国国际工业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让他为长虹构建工业设计体系。
第三大恐慌是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弗里德曼称之为扁平世界的铁规:必须从垂直思维扭转到水平思维。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此感同身受,不止一次地表示,世界正在变平,但很多CEO的思维方式却是金字塔式的,CEO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旧的思维习惯、旧的体制、官僚主义。
在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中,可看出这种思维的区别。在中国,CEO更喜欢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学术机构那里寻找创新来源,在全球,CEO的创新主要来源是合作伙伴、企业员工、客户。相对而言,全球CEO的创新思维更为水平,也更健康。
面对“丰饶”的困境,管理学者特劳特曾预测,有两种组织正在面临“死亡”的威胁。一类组织仍旧没有领会和掌握“与众不同”实质,仍在借助“更高质量”、“优良价值”在市场上应战;另一类组织意识到了与众不同的必要性,但是,经过一阵突破后,他们就会承认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选择了放弃。